朝堂之上,太和殿内,给人一种很宽阔和高大的感觉,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正中间6根金光闪闪的盘龙柱,全部都是用金丝楠木雕刻贴上金箔制成,它们围绕在宝座的四周,就仿佛是六条龙在盘旋着。然后,目光被宝座牢牢地吸引着,它是一件髹金雕龙木椅,陈设在高约2.5米的汉白玉须弥座上,宝座的靠手和圆柱上也都蟠着金龙。人们常说,天下的中心在紫禁城,紫禁城的中心在太和殿,而太和殿的中心就是这把宝座,象征着至高无上的皇权。
在宝座的左右两侧,还有一副对联“帝命式于九围,兹惟艰哉,奈何弗敬;天心佑夫一德,永言保之,遹求厥宁”,大意就是皇帝治理天下不敢懈怠,希望上天庇佑永保安宁;此外在宝座上方还有一块匾额,上书“建极绥猷”,而且还是乾隆皇帝的御笔,大概意思是皇天在上,对天下黎民百姓有神圣使命。在宝座的后面,是一件金漆雕龙的屏风,前面则是四个紫檀木的台子,上面还陈设四样不同的东西,从左往右依次是宝象,甪端,仙鹤和香亭,也都表示了吉祥的含义。
这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太和殿陈设;座的前面有一道铜丝鎏金的帘子,神奇的是皇帝坐在宝座上可以透过帘子看到外面,但殿堂上的大臣却看不到里面,就如同我们现在的百叶窗一样。如此的设计保持了皇帝的神秘性,即便是皇帝躺在宝座上给群臣开朝会群臣也都不会知道,甚至有时候皇帝还能偷懒不去朝会,就让太监假装皇帝就在宝座上坐着。
不过此时是皇帝坐着,想必是有事要发生,只见皇帝开口道:“众爱卿呈上的折子,朕,已看过,对于西北一带的叛乱,哪位爱卿愿分担,抑或是哪位将军能够率兵平定战乱。”
朝堂之下,无一人敢言
皇帝又发话道:“太子,你说,该当如何啊?”
只见太子左手压右手,手藏在袖子里,举手加额,鞠躬九十度,然后起身,手放下。
“启禀父皇,儿臣以为,派宁远将军最为妥当”
“哦,你倒是说说看,怎么个妥当法”
太子答:“一来,宁远将军前不久夺下一座城,可见他足智多谋,擅于用兵;二来,宁远将军祖上皆为国建功立业,立下赫赫战功,此次选他去,最为稳妥。”
光禄大夫杨毅站出谏言道:“陛下,不可,太子殿下也说了,宁远将军不久前夺下一座城,此时再去平定叛乱,怕是凶多吉少。”
帝曰:“此事,得宣,宁远”
太监扯着嗓子喊道:“宣…,宁远将军进殿!”
此时这名将军还不知,自己被人坑了一把
毕恭毕敬,跪地作揖道:“微臣参见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免礼,平身吧!”
“谢陛下”
“你来的正好,宁远将军,西北地区多次发生叛乱,还待你去平定,其余人,朕信不过,念你不久前一役,准你三日后启程,若你得胜归来,朕可允你一件事或物,你看可好!”
宁远沉思,遂而答道: “臣…,遵旨”
“如此甚好!若众爱卿没有异议,即刻退朝!”
片刻后,太监:“退朝~”
朝后,杨毅找到宁远,说道:“宁远,你怎么就这么稀里糊涂的答应了呢,这不是把你往火坑里推嘛”。
宁远:“我答应,不过是保全身家性命,像历代武将明明立了战功,得到的不仅仅是地位和身份,得到的是君王的猜疑,无外乎拥兵自重,功高盖主,最亲近的人可能也是最危险的人这几点。”
“这恰恰就是武将的命运”
杨毅还想说点什么,宁远道:“好了,我累了,有什么事明日再谈”遂闭目养神
杨毅叹口气道:“行吧,你好好休息”
跨门而出
这边,宁远,又做了个梦,奇怪的是,女子的穿着不再是本国服饰,而是头无饰品,色彩单调的绿衣短袖,堪堪露出半截手臂,长裤稍显蓬松。
“你是何人?报上名来,否则休怪我刀剑无眼”
“我嘛,我叫娴安,也不清楚自己为何而来,只是你走到哪,我也只能跟到哪,不过你不要误会,不是贴身那种,大概五里的范围还是能达到的,只是你看不见我罢了。”
“你有何凭证,说明你来过”
伸出手指着自己 “我?”
“那,这样好了”
从口袋里拿出刮眉刀,伸展开,在袖口上划拉一下,撕扯出一片布料,“这个给你,你拿好,等你醒来,自然会看到”
宁远:“好,希望你不是在骗本将,否则本将无论如何都会找到你,施以严刑”
我(无语):“哦,那我先走了”
宁远拂过那截布料,思绪瞬间带回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