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作战司令部,信息与情报中心。
杨新光所以是什么事?跟罗刹有关?
士兵长官,你看这个。
卫星图片出现在了屏幕中,那是罗刹的一处陆军基地,整齐排列的坦克和步兵战车,以及用来辅助支援的自行火炮、野战防空系统、后勤保障车辆等林林总总加在一起数目非常庞大,少说有一个装甲师。
杨新光罗刹的装甲师?嗯,这不奇怪。罗刹搞不定以信息情报为支撑的多军兵种协同作战体系,单个武器的作战性能还不强,只能堆数量,他们不是坚持什么“数量也是一种质量”吗?结果一拉去实战被打傻了。
没错,原位面中那场战争依然能让人们津津乐道,毕竟是进入21世纪后最大规模的战争。拥有信息优势但数量较少的抵抗者把信息劣势却数量庞大的侵略者打的在海马斯制造的寒冬泥坑中满地爬。
士兵那么,长官,请看这一张。
杨新光这是......
那是罗刹装甲师正在演练分散队形行军、冲锋、搜索的录像,被战场监视卫星拍下来了。
杨新光这就不好办了呢。
分散队形行军,是罗刹在之前的西域冲突中总结学习到的,90公里长的行军队伍被集束末敏弹炸的炮塔飞扬,丢了大人。
杨新光是时候开发新弹药了......
新弹药被确定为“末制导子弹药”,要求是重量20~30公斤,攻击以时速100公里移动的坦克及装甲车辆的顶装甲,命中率至少达到90%。
海城、鹤城和鲸海西三家导弹厂经过联合开发,最终确定了一种在21世纪都是“第一款”的末端精确制导子弹药......
新型弹药,被命名为“流星”,采用侵彻高爆杀伤机理,利用高速动能钻进坦克的内部,然后延时引信点火,引爆炸药。理念上就是用反舰导弹打坦克,力大砖飞。经过评估,用这种反舰导弹的思路打坦克,在命中的情况下给坦克开个瓢没什么问题。
“流星”子弹药,重20公斤,装药量8公斤。使用了毫米波雷达/双色红外成像双模导引头,以及跟母弹的数据链连接。它的制导原理就是作为母弹的战术导弹或者近程导弹,在末段导引头开机后迅速通过弹载计算机解算出地面各个目标的详细坐标,然后通过数据链分配给待命的流星子弹药,流星子弹药导引头开机后根据母弹的信息进行数据匹配,确保精确命中目标。
作为一种打坦克的武器,它的侵彻高爆战斗部的穿甲部份采用了细长的杆式结构,使用碳化钨制造,配合弹道导弹给予的5马赫初速,穿甲达到了1000毫米,别说坦克的顶装甲了,就算是M1A2C的正面也扛不住。
而且为了捕获高速机动的目标,它还采用了前面带鸭舵,后面十字稳定尾翼的设计,可以时时刻刻保证头对着对方坦克的顶装甲。
由于重量较轻,而且体积较小,一枚风暴潮-650的弹头内部就能装20枚子弹药,投掷重量1吨的风暴潮-850则可以带多达40枚,更大的闪电-A型更是可以带60枚。
根据命中率、编制等估算,带上这种子弹药的一个近程导弹旅,一轮齐射就可以摧毁分散行进的4536辆坦克及装甲车辆,这几乎相当于罗刹一个满编制诸兵种集团军的所有作战及保障车辆之总和。
杨新光要用自己作为老军迷所储备的军事知识,好好给罗刹讲一讲什么叫“道高一尺,魔高一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