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这先发制人的意义,即便不是军迷的人也能够理解到底为什么。
只不过,不是军迷的人可能不太明白,“先发制人”身后还跟着“发现即摧毁”。
通过无侦-8高空高速无人机的侦察、战场监视卫星、隐身战场监视无人机的多角度侦察监视,各个目标的实时坐标被录入了火箭部队的导弹弹载计算机之中。
被起名为“暗眼”的新型隐形战场监视无人机,采用了类似于B-2的飞翼式布局,发动机进气道设置在机背上,应用了大量的复合吸波材料,RCS值只有0.01平方米,与F117相当。
它是这一次监视罗刹移动中的导弹发射车实时坐标的主力。相对于卫星,使用大直径光电监视系统的它通过多架飞机三角定位,配合军码的卫星定位系统探测出的结果更精确一些。
地面上,一枚枚起竖的导弹,看的人寒毛直竖。
与之相比,发射之时的导弹就更有视觉冲击效果了。一个导弹师起码有300多枚弹道导弹,30个师同时发射导弹那就是接近10000枚导弹的齐射,展示出的那是毁天灭地的威力。
齐射的导弹,就如同平地上起跳的蝗虫群,给那些不知好歹的家伙们带去灾祸。
十分钟后,第一批攻击罗刹的洲际导弹发射井、导弹基地的台风II远程导弹进入了末段。
5吨重的钻地弹头,20马赫的速度,巨大的动能直接砸穿了洲际导弹发射井那薄薄的井盖。不管它是真的井还是假的井,只要它在太空中看着与导弹发射井相似,就统统没有被放过。钻进这些发射井内部后,3吨多的CL-20炸药被智能引信引爆,巨大的能量直接将原来的发射井变成了大坑......
对导弹基地的打击,则是另一种弹头来完成的。
这种特殊的弹头,内部携带有15枚250公斤的流星B型制导子弹药,一枚就可以将那些白杨M洲际导弹和SS20远程导弹的发射车炸成零件状态。鸭舵和尾翼的共同作用也使得它们异常敏捷,没有任何发射车能够逃脱。
第二批,依旧是大量的台风II远程导弹,携带侵彻高爆弹头,专门攻击可以起降战略轰炸机的大型机场和后勤枢纽。这些重要的军事目标面对大重量的侵彻高爆弹头之时根本扛不住那巨大的动能,加之导弹袭击的密度很大,犹如一张巨大的网铺天盖地而来,它们的下场跟之前勃列儿战役时前线航空兵的机场一样——被彻底摧毁,只留下了弹坑和废墟。
这种满天都是导弹的攻击方式,在战争结束后依旧让罗刹幸存下来的老兵胆寒。以至于很多老兵的回忆录中都会写到:“满天的导弹如同末世降临,没有人能够逃脱”及类似的句子。
虽然远程导弹的攻击取得了非常可观的打击效果,但是更加凌厉的攻势,还在后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