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摸黑暗,因此知道光明带来的希望,触摸不完美的自己,从而知道自己也是如此美丽”
——《题记》
一位哲人曾说过:“如果不能成为平坦广阔的宽广大道,那就当条寂静幽美的羊肠小道小路;如果不能成为温暖闪耀的太阳,那就做一颗柔亮璀璨的星星。”世事总无常,不完美才是常态,生命是独特的,要学会触摸自己不完美的一面、发现自己美的那一部分。
“只有经历过地狱般的磨砺,才能练就创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出世间的绝响。”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在最鼎盛时期失聪,只好凭借他过人的的感知力演奏,以生命奏响华丽的乐章;“一个人最大的成功,是跟自己和解。”简爱接纳不完美的自己,即便身份居人篱下,地位低下,连基本的生活都无法保证,但简爱并不会为了生活而妥协,而是发现自身坚毅的特性与命运对抗;“如果你因失去了太阳而流泪,那么你也将失去群星了。”奥斯特洛夫斯基没有因为自己的病症而自卑一蹶不振,反而是把这些磨难融入进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书中,使保尔柯察金的人物形象永镌刻在读者的心中,鼓舞了代代热血青年。
从前有个挑水工,他每天都会用一个好的桶和一个坏的桶挑水,好桶能盛满,坏桶只能剩下一半的水。直到路的一边开满了芬芳的花,另一边则是什么都没有,原来是因为坏桶的浇灌使花草生长。有时候不完美也能创造出一种美。其实每个人都是一个残缺的木桶,不完美的人,我们又何必自寻烦恼呢?只要认真做好自己的事,人生也同样有意义不是吗?
蚂蚁纵然渺小,可是它能举起比自己重几倍多的物体;贝壳生命即使短暂,可他对自己的住宿,这做的是如此精细;他们都触摸不完美的自己,努力的发出生命的光芒,做到了最好的自己。
半身瘫痪还在写作的张海迪,欲一雪前耻而卧薪尝胆的越王勾践,失去光明,却照亮别人的海伦凯勒……他们都尽力做到了最好,用自己的行动向他人证明了其实残缺也是一种别样的美丽。
人生的旅途不可能是一帆风顺,无灾无痛的,而是波澜起伏,几番波折的,时而高潮时而低谷,所以不必为自己增加太多压力。敢于触碰不完美的自己其实是最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