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晚,上元节灯会。
夜幕低垂,街头灯火通明,街上人群熙熙攘攘,摊贩叫卖声不绝于耳,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欢快的笑容。
文秀看着热闹的人群不由得感慨道。
“离京多年,想不到如今的京城已如此繁华了。”
身旁的连翘不知看到了什么,拽了拽文秀的衣角,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笑着说。
“公主,公主!我可以去那边看大鳌山吗?”
知道连翘这丫头自从涿州出发起便憋了一路,如今到了灯会上,便也没打算拘着她。
“去吧,好好玩玩,但不要乱跑,玩够了就去找青芜汇合,不必等我,我想一个人转转。”
“好,遵命!”
得到应允,连翘欢快的跑了出去。
与连翘分别后,文秀漫无目的的在摊位上逛着,忽然,一个熟悉的身影映入眼帘。
——是雍王世子。
他手中的灯笼上,正是与许尽忠铺子里的灯笼一样的图案。
果然是他们。
文秀正欲跟上,却不料身后被人撞了一下,脚下一滑,踉跄着扶住摊位上的桌子稳住身形,再次抬头向肖世子的方向看去,已经空无一人了。
索性青芜与凌不疑的人都在田家酒楼巡视,文秀瞬间稳住了心神。
“对不住,真是对不住,我方才光顾着抬头看烟花,没注意前面的路。”
听到声音的文秀转身看去,只见一名红衣少女正面带歉意的望着自己。
好一个明眸皓齿的姑娘。
“我无事,你不必放在心上。”文秀朝女孩摆了摆手道。
程少商见面前的漂亮阿姊没有责怪自己,心中顿时对文秀升起了好感。
“这位阿姊真是心胸宽广,我叫程少商,敢问阿姊的名字是?”
“叫我阿秀吧。”
文秀在面对活泼明艳的女子时总是会多一分耐心,见程少商如此健谈,便与其聊了起来。
原来,程少商是曲陵侯程始的幺女,今日同家人一起出来逛灯会。
“对了,秀秀阿姊,我想去田家酒楼那边看看,听说那里的千里醉特别好喝,你若无事的话,可愿与我一同去瞧瞧?”
“好啊,我刚好和人约在哪里见面。”
于是乎,二人结伴向田家酒楼行去。
到达田家酒楼时,只见酒楼前已经挂满了一墙的灯笼,人头攒动。
“阿姊,这酒楼居然还买灯笼吗?”程少商看着面前的灯笼好奇的问。
“你仔细瞧瞧,这店家的灯笼上都是灯谜,猜对了相对的灯谜就可带走。”
“猜灯谜?这有何意思。”
少商小声嘟囔道。
此时,一位身穿蓝色斗篷的女子来到二人身边。
“答不出便自认见识浅薄,自有博学广文之人觉得有趣,便答得出。”
“让开。”
说完,撞开身侧的少商快步向前走去。
“阿姊,我们也去瞧瞧!”
少商气鼓鼓的拉着文秀,拨开人群,朝女子的方向走去。
只见女子身侧站着一位面容清俊的少年,二人似乎正因猜灯谜的事情发生了争执。
“楼上袁公子可解所有灯谜。”
此时,一名小厮从楼内走出,对众人说道。
“袁公子!”
“是白鹿书院的袁善见公子!”
“每年灯会袁公子总是拔得头筹!”
人群中的女娘们顿时惊呼出声,赞美之声不绝于耳,纷纷神色激动的向楼上望去。
文秀见状,也对这位“代师辩儒,名满都城”的袁善见产生了几分兴趣,不知这位才子是否担得起名满都城的美誉。
袁善见果然不负盛名,不弱片刻便将所有灯谜全部猜中。
见灯笼全部归袁善见所有,文秀少商也没了看热闹的兴致,正欲离开之时,店家便带着由袁善见所处的新灯谜走到了众人面前,并承诺以千里醉为彩头送与解开谜题的人。
这可激起了少商的兴趣。
“鄙人的酒楼旁有一口水井,井径二尺半却不知其深,袁公子此题便是,井口至水面深几何?”
“想要知道多深,你们自己量一量不就知道了。”
蓝衣女子不屑道。
“在下手中刚好有尺,女公子可愿量上一量?”
“短尺怎可量深井?这谁能答得出?”说完,蓝衣女子忿忿的将脸扭向一边。
“秀秀阿姊,我答得出,你在下面瞧好!”
说完,少商兴奋的举起手。
“我来!”
在路过蓝衣女子时,少商还不忘坏心思的将女子当时嘲讽的话全数奉还。
真是个有仇必报的爽快女子。
少商先是折了一串树枝立于井上后便开始测量,而后对店家答道。
“井径二尺半,立三尺木于井上,从木末望水岸,入径一尺,所以井口至水深四尺半。”
店家笑着朝少商拱手道。
“女公子所答,分毫不差!”
人群中顿时发出惊叹,而一旁观望的蓝衣女子愤然离去。
“那我的千里醉?”少商追问。
“请稍候片刻,在下这就去取来。”
见此,少商兴奋的向文秀跑来。
“秀秀阿姊,我厉不厉害!”
“少商真聪明。”
“这不算什么,我会的东西可多了,会酿酒,早水车,垒瑶烧瓦…”
每说一事,文秀的眼睛便亮一分,想不到这次出行还真是找到了一个不错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