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者》第十期:味道
如果你要问我最有味道的一部文学作品是什么?我可能会想到《红楼梦》,因为在《红楼梦》里,既有着让刘姥姥百思不得其解的,要用十只鸡配着烧的茄鲞,也有着元妃省亲的时候派专人赏了宝玉的糖蒸酥酪。这些都是能在饭桌上尝到的味道,《红楼梦》最触动人心的,是字里行间的人生况味。好了歌的好便是了,了便是好,那是一份心酸和无奈。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这是为人处世的一份智慧。一个是妄自嗟呀,一个是空劳牵挂,这是贾宝玉和林黛玉命中注定的爱断情殇。味道,落到笔上就成了风格,吃进胃里就成了乡愁,刻在心上,那就成了一辈子,都解不开的一个结。就像法国作家凡老师曾经说的,让我们尽情的去享受生活的滋味吧!我们感受到的越多,我们便生活的越长久。
我们这期的主题词是:味道。味道,当然不只是指舌尖上能够感受到的那些味道,我们常说人生百味。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我们所听到,看到,遇到,想到,慢慢都会积累成一种,特殊的味道。比如说气质是一种味道,腹有诗书气自华;比如说品格也是一种味道,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比如说心情,有时候也是一种味道,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那今天的节目时间里,就让我们一起来品尝,人生这场饕餮盛宴,为我们带来的不同的味道。
《朗读者》第十一期:那一天
人这辈子,不是活过了多少日子,而是记住了多少日子。每一个被你记住的日子,都将成为生命里不可复制的那一天。就像,面对行刑队时,想起了父亲带自己去看冰的那天,这是《百年孤独》里,奥雷里亚诺上校的回忆。再也没有那夜似的的好豆,也不再有那夜似的好戏。那是《社戏》里,迅哥独特的记忆。而我们这期节目当中,最让我感动的是安文彬。作为中英香港主权交接仪式的总指挥,说起那一天,他热泪纵横。1997年7月1日零点零分零秒,五星红旗在香港上空冉冉升起。为了那一天,一个民族等待了150年。我们很容易记住那些波澜壮阔的,力挽狂澜的,全新蜕变的那一天,但其实无论伟大还是平凡,那一天都因为它的独特性,被标注在了时光的日历上。它注定了我们是谁。你的那一天,究竟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
我们今天这期节目的主题词是:那一天。那一天一定是让你难忘的一天,也许是金榜题名时,也许是洞房花烛夜,也许是十九世纪的某一天,左拉、雨果、巴尔扎克在左岸咖啡馆构思者着传世之作;也许,是阿姆斯特朗自身的一小步,代表人类的一大步,被载入史册。如果说,时光的藤蔓攀爬着光阴的故事,那一天,一定是千回百转的一枝。今天就让我们和一位又一位朗读者一起,来回顾那一天。
《朗读者》第十二期:青春
人生有一首诗,当我们拥有它的时候,往往并没有读懂它,而当我们能读懂它的时候,它却早已远去。这首诗的名字,就叫青春。青春是那么美好,在这段不可复制的旅途当中,我们拥有独一无二的记忆。不管它是迷茫的、孤独的、不安的,还是欢腾的、炙热的、理想的,它都是最漂亮的日子。雨果曾经说:“谁虚度了年华,青春就将褪色。”是的,青春是用来奋斗的,不是用来挥霍的。只有这样,当有一天我们回首来时路,和那个站在最绚烂的骄阳下,曾经青春的自己告别的时候,我们才可能说:谢谢你!再见!
青春仿佛是一种宣言,它昭示着自古英雄出少年的激情;青春也是一种姿态,心有猛虎,细嗅蔷薇;青春也是一种勇气,带着加速度在奔跑,渴望找到未来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