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校园小说 > 汉字大全-d942
本书标签: 校园  文学小说  长篇 

汉字大全-d942

大,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汉字(常用字)[1],读作dà、dài、tài,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及商代金文[2],本义是容量、体积、面积、数量、力量、年龄等方面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的对象,与“小”相对,后引申出“范围程度深广”、“年辈较长”、“再”等意义,又作为敬词来使用[3]。

(基本信息栏参考资料:[4])

中文名

拼音

dà、dài、tài

部首

五笔

DDDD

仓颉

K

字源演变

“大”的字形演变

指事字。在图形文字里面,“大”(图A)是一个张开手脚顶天立地的人的形象。这个象形字在甲骨文(图B)里面,已经瘦化了人头,瘦化了肢体,变为线条化。在金文(图C)里面,又以肥笔(写得比较粗重圆大)大致上恢复了人的形象。到了秦代小篆(图D)阶段,字的形体便已讹变到只见人头、手和特长的两脚,不见人的躯体了。至于汉隶(图E)时,又进一步把字体从线条化演变为笔画化,人的两手已变成一横,头颈和双脚已变为一撇一捺。最终发展成为今天的楷书“大”字。

六朝以前,没有“太”字,“大”即是“太”,古音也读“大”为“太”,如“大守”、“大上”、“大后”,亦即“太守”、“太上”、“太后”;六朝以后才另造“太”,把“大”和“太”两字的形、音、义区别开来。

“大”的本义,原是在数量、面积、容积等方面与“小”相对的概念,后来才引申出“范围程度深广”(如“大干一场”,“大鸣大放”)、“年辈较长”(如“老大”、“大爷)和“再”(如“大前天”)等意义;又作为敬词来使用(如“大作”、“大帅”)。[2][7]

详细释义

释义

形容体积、面积、数量、力量、规模、程度等方面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与“小”相对。

例句

《韩非子·二柄》:古田常上请爵禄而行之群臣,下大斗斛而施于百姓。

汉乐府《孤儿行》:大兄言办饭,大嫂言视马。

诸葛亮《出师表》: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参考资料:[8][9][10][11])

古籍释义

说文解字

【卷十】【大部】

天大,地大,人亦大。故大象人形。古文大,他达切。也凡大之属皆从大。徒盖切。[12]

康熙字典

古文:𠘲。

《唐韵》、《集韵》、《韵会》:徒盖切。《正韵》:度柰切,并音汏。小之对。《易·乾卦》:大哉乾元。《老子·道德经》:域中有四大,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庄子·天地篇》:不同同之谓大。《则阳篇》:天地者,形之大。阴阳者,气之大。

又初也。《礼·文王世子》:天子视学,大昕鼓徵。注:日初明,击鼓徵召学士,使早至也。

又徧也。《礼·郊特牲》:大报天而主日。

又肥美也。《仪礼·公食大夫礼》:士羞,庶羞皆有大,赞者辨取庶羞之大,以授宾。注:大,以肥美者特为臠,所以祭也。

又过也。《战国策》:无大大王。

又长也。《尔雅·释器》:珪大尺二寸谓之玠。疏:大,长也。

又都大,官名。宋制有两都大,一提举茶马,一提点坑冶铸钱与提刑序官。

又措大,士也。《书·言故事》:穷措大,眼孔小,与钱十万贯,塞破屋子矣。

又唐大,弓名,见《周礼·夏官》。

又四大,地、水、火、风也,见《梵书·圆觉经》。

又姓大。廷氏之后,见《风俗通》。

又《集韵》《韵会》《正韵》并他盖切,音忲。易:大和大极。书、诗:大王大师。礼:大羹大牢。并音泰。

又《广韵》《集韵》《韵会》并唐佐切,音䭾。杜甫《天狗赋》:不爱力以许人兮,能绝目以为大。

又《集韵》《韵会》《正韵》并吐卧切,音拕。猛也,甚也。《礼·童子不衣裘裳注》:郑康成为大温也。徐邈大音唾。

又叶徒计切,音第。《诗·大雅》:戎虽小子,而式弘大,叶厉泄愒败。 《正字通》杨慎曰:大无音一驾切者,韵书二十二禡不收。考淮南子,宋康王世,有雀生鸇。占曰:小而生大,必霸天下。大叶下,古亦有一驾切之音。《说文》:天大,地大,人亦大。象人形。徐曰:本古文人字。一曰他达切,经史大太泰通。[13]

上一章 小 汉字大全-d942最新章节 下一章 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