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校园小说 > 汉字大全-d942
本书标签: 校园  文学小说  长篇 

汉字大全-d942

儿,汉语常用字(一级字)[1],读作ér,最早见于甲骨文[2]。其本义为幼儿,古时男称儿,女称婴,后来孩童都称儿[3];引申义有儿女对父母的自称、年轻人、青年、古代年轻女子的自称等。

(基本信息栏参考资料:[3])

中文名

读音

ér;ní;rén

注音

ㄦˊ;ㄋㄧˊ;ㄖㄣˊ

部首

笔画

2

字源演变

图1

图2

儿(繁体),象形字。儿(繁体)字之构形像小儿头囟未合形,引申为乳子,但甲骨文、西周金文皆不见使用儿(繁体)字之本义者。儿(繁体)字形体从甲骨文开始,经西周金文,战国秦汉文字,一直到楷书,都没有很大的变化。《说文》:“儿(繁体),孺子也。从儿,象小儿头囟未合。”朱骏声通训定声:“《苍颉篇》:男曰儿(繁体),女曰婴。《广雅·释亲》:儿(繁体),子也。”清王筠《说文释例》:“象小儿头囟未合,谓臼也。”于省吾主编《甲骨文字诂林》 “儿(繁体)”字条后姚孝遂按语:“《说文》训儿(繁体)为‘孺子’,‘孺子’即‘乳子’。《释名》:‘人始生曰婴儿。’初生之儿也。难以总角,且 卜辞字作,亦不象总角形。儿(繁体)当以‘象小儿囟未合’之说为是。李孝定“象总角”之说不可信。卜辞用为人名及方国名。”[2]

儿(简体),象形字。现代汉语读ér的“儿(简体)”只是“儿(繁体)”的简化字。《说文》:“儿,仁人也。古文奇字人也,象形。孔子曰:在人下故诘屈。”所谓古文奇字,当指战国时代东方六国文字,但出土的古文字资料中还没有发现这样独立使用的形体。在《说文》“儿”部中有兀、儿(繁体)、允、兑、充等字,还有兄部、皃部、先部、见部等字所从之“儿(简体)”的篆文形体皆在字形结构下部,因此必须写作“图2-1”形。这些从“儿(简体)”的字大多也见于甲骨文、金文、战国文字,与篆文形体近似,只是小篆“儿(简体)”部更弯曲而已。大概“儿(简体)”部之字无法归属,《说文》将“儿(简体)”旁立为部首以统领之。孔子曰:“在人下故诘屈(弯曲)。”这是符合字形实际情况的。但《说文》解为“仁人也”或“仁也”,则是望文生训,不足为据。[2]

详细释义

例句

《老子》:“专气致柔,能婴儿。”

《老子》:“若婴儿未孩。”

唐韩愈《乳母墓铭》:“入韩氏,乳其儿愈。”

唐苏鹗《苏氏演义》卷上:“儿者,嬬也。谓婴儿嬬嬬然,输输然,幼弱之象也。”

《仓颉篇》卷下:“男曰儿,女曰婴。”

唐韩愈《游西林寺》诗:“中郎有女能传业,伯道无儿可保家。”

《中国歌谣资料·背时年》:“年来了,是冤家,儿要帽,女要花。”

唐韩愈《琴操·履霜操》诗:“父兮儿寒,母兮儿饥。儿罪当笞,逐儿何为?”

明高明《琵琶记·南浦嘱别》:“儿今去,爹妈休要意悬。”

古籍释义

说文解字

儿(简体)

仁人也。古文奇字人也。象形。孔子曰:“在人下,故诘屈。”凡儿之属皆从儿。[3][6]

儿(繁体)

孺子也。从儿,象小儿头囟未合。[3][6]

说文解字注

儿(简体)

古文奇字人也。

此冡人部而言,“人者、天地之性冣贵者也”。此籒文象臂胫之形,其作儿者,则古文奇字之人也,如大下曰“天大,地大,人亦大,故大象人形,古文亣也”亣下曰“籒文大”,则例正同。亣与儿之义已见於大与人之下,故皆不必㪅言其义。今俗本古文奇字之上𡚶添“仁人也”三字,是为蛇足。同字而必异部者,异其从之之字也。

象形。孔子曰。儿在下。故诘诎。

“儿在”各本作“在人”,今依《玉篇》。“诎”各本作“屈”,误,今正。举孔子说证象形也,籒文兼象臂胫,古文奇字则惟象股脚,诘诎犹今云屈曲也。如邻切,十二部。[3][6]

儿(繁体)

孺子也。

子部曰:“孺、乳子也。”乳子,乳下子也,《襍记》谓之婴儿,女部谓之嫛婗。儿、孺双声,引伸为凡幼小之偁。

从儿。象小儿头𦥓未合。

谓篆体臼也。𦥓者,头会脑盖也,小儿初生,脑盖未合,故象其形。汝移切,十六部。[3][6]

康熙字典

儿(简体)

《集韵》《韵会》𠀤而邻切,音仁。《说文》:人也。《玉篇》:仁人也。孔子曰:人在下,故诘屈。戴侗《六书故》:人儿非二字,特因所合而变其势。合於左者,若伯若仲。合於下者,若儿若见。郑樵《六书略》:人象立人,儿象行人。

又《集韵》居拜切,音戒。仁人也。[7]

儿(繁体)

古文:𠒆。

《唐韵》汝移切。《集韵》《韵会》《正韵》如支切。𠀤尔平声。《说文》:孺子也。象形。小儿头囟未合。

又《韵会》:男曰儿,女曰婴。

又《韵会》:儿,倪也。人之始,如木有端倪。

又《仓颉篇》:儿,嬬也。谓婴儿嬬嬬然,幼弱之形也。

又《韵会》:姓也。汉有儿宽。

又《唐韵》五稽切。《集韵》《韵会》研奚切。《正韵》五黎切。𠀤音霓。姓也。《前汉·艺文志》:儿良一篇。注:师古曰:六国时人也。《儿宽传》:儿宽,千乘人也。

又《韵会》:弱小也。通作倪。《孟子》:反其旄倪。[7]

上一章 草 汉字大全-d942最新章节 下一章 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