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章 王庭论道
她沉默片刻,说道:
护国将军公主:穆秀华“可汗陛下,我虽非心甘情愿前来和亲,但如今两国和平来之不易。我愿留在回纥,一方面是为了遵守当初与大胤皇帝的约定,另一方面,也希望能为两国的友好往来尽一份力。只是,我有一个请求,还望陛下应允。”
可汗“公主请讲。”
可汗说道。
护国将军公主:穆秀华“我希望陛下能允许我与大胤的兄长及凤字军保持联系,同时,也希望陛下能与大胤皇帝沟通,让他明白,两国和平并非仅靠和亲就能维持,更需要双方的信任与合作。”
秀华说道。
她知道,只有让大胤皇帝真正重视两国和平,不再将她当作棋子,她才能真正安心。
可汗沉吟片刻,点头应允:
可汗“公主的请求,朕答应了。朕会派人将此次事件的经过告知大胤皇帝,同时也会与他商议两国未来的合作事宜。朕相信,有公主在回纥,两国的关系定会更加友好。”
就在这时,殿外传来一阵脚步声,一名侍卫匆匆走进来,躬身说道:
兵丁甲“可汗陛下,大胤派来的使者已抵达王庭,正在殿外等候。”
秀华心中一凛,大胤使者此时前来,不知是为了何事。
可汗看了秀华一眼,说道:
可汗“宣使者进殿。”
很快,一名穿着大胤朝服的使者走进殿中,他看到秀华,眼中闪过一丝惊讶,随即躬身向可汗行礼:
角色甲“大胤使者李谦,见过回纥可汗陛下。”
可汗点点头:
可汗“李使者不必多礼,不知使者此次前来,有何要事?”
李谦抬起头,目光落在秀华身上,说道:
角色甲“启禀可汗陛下,我奉大胤皇帝之命,前来告知可汗陛下,大胤愿意与回纥进一步加强合作,共同抵御边境的匈奴。同时,皇帝陛下也希望公主能在回纥安心待下,为两国和平多做贡献。”
秀华心中冷笑,她清楚,大胤皇帝之所以改变态度,不过是因为她挫败了阿古拉的阴谋,让大胤与回纥的和平得以维持,他担心自己若是对她不利,会影响两国关系。
可即便如此,皇帝也从未想过让她回去,依旧是将她当作维持两国和平的工具。即使起兵,也可能她回不去了......

可汗看了秀华一眼,对李谦说道:
可汗“朕与大胤皇帝的想法一致,愿意与大胤加强合作。秀华公主在回纥,朕会多加照拂,使者可以放心。”
李谦点点头,又说道:
角色甲“陛下,皇帝陛下还让我带来了一封书信,希望能亲手交给公主。”
说着,他从袖中掏出一封书信,递给秀华。
秀华接过书信,心中满是复杂。
她打开书信,只见上面写着:
太子(皇帝):穆钰“秀华,此次你在回纥立了大功,朕甚为欣慰。朕已下旨,恢复你公主府的一切,同时赏赐你黄金千两、绸缎百匹。你在回纥要好好待着,维护好两国和平,待日后时机成熟,朕再派人接你回来。”
看着书信上的内容,秀华眼中没有丝毫喜悦,只有满满的失望。
皇帝所谓的赏赐,不过是想让她继续留在回纥,为他维持两国和平。
所谓的 “日后接她回来”,不过是一句空话。
她将书信收好,对李谦说道:
护国将军公主:穆秀华“请使者回去转告皇上,臣定会在回纥好好待着,维护好两国和平,不辜负皇帝陛下的期望。”
李谦点点头,又与可汗交谈了几句,便起身告辞。
殿内再次恢复了平静。
可汗看着秀华,眼中带着几分同情:
可汗“公主,大胤皇帝对你,似乎并非真心疼爱。”
秀华苦笑一声:
护国将军公主:穆秀华“可汗陛下,我早已习惯了。在他们眼中,我不过是一枚维护江山社稷的棋子。但我并不在意,只要能维护两国和平,保护百姓不受战乱之苦,就算做一枚棋子,我也心甘情愿。”
可汗看着秀华坚定的眼神,心中更加敬佩:
可汗“公主有如此胸怀,实在难得。朕向你保证,在回纥,你绝不会再受到像在大胤那样的委屈。你若有任何需求,都可以告诉朕,朕定会尽力满足。”
秀华感激地看着可汗:
护国将军公主:穆秀华“多谢可汗陛下。我只有一个愿望,希望两国能永远和平,百姓能永远安居乐业。”
可汗点点头:
可汗“朕与公主的愿望相同。朕会与大胤皇帝加强沟通,共同维护两国的和平。”
随后,可汗设宴款待秀华。
宴会上,回纥的贵族们纷纷向秀华敬酒,对她充满了敬佩。
秀华也一一回敬,与他们谈笑风生,展现出了大胤公主的风采。
宴会结束后,秀华回到了可汗为她安排的寝宫。
寝宫布置得十分精致,窗外就是美丽的草原。
她站在窗前,望着远处的星空,心中满是感慨。
她知道,自己在回纥的日子才刚刚开始,未来还有许多事情要做。
但她并不畏惧,因为她心中有坚定的信念 —— 维护两国和平,保护百姓安康。
她在心中默默祷告:
护国将军公主:穆秀华“上天啊,求您保佑大胤与回纥永远和平,保佑两国百姓永远安居乐业。我秀华愿意一生留在回纥,为这份和平贡献自己的力量,永不后悔。”
夜风吹过,带来了草原的清香。
秀华的心中一片平静,她知道,无论未来遇到多少困难,她都会坚守自己的信念,一直走下去。
到了回纥之后,风和秀华的住处自然要分开,即使,他再以公主的贴身管家为由,也不可能随随便便能亲近公主。
但是......

公主告诉过他,
护国将军公主:穆秀华“目前来看,回纥的老可汗,还不至于会对他们有异动,先静观其变,不要节外生枝!”
日子在回纥王庭的平静中悄然流转。
秀华并未因 “和亲公主” 的身份而闲居深宫,每日清晨,她都会带着侍女走出寝宫,沿着草原上的小路漫步。
有时会遇到放牧的回纥牧民,她便停下脚步,用刚学会的回纥语与他们交谈,听他们讲述草原的风土人情,也向他们打听边境的情况。
当然,她出行时,除了带上回纥可汗给她安排的侍卫婢女之外,她也会要求把风带上,因为这样她无论到哪里,她才能安心!
这日午后,秀华正在寝宫整理从大胤传来的书信 —— 五哥哥在信中说,
五皇子:穆诚“凤字军在林锐的带领下军纪愈发严明,只是近来匈奴频繁在大胤与回纥边境活动,让他颇为担忧。”
正当她思索之际,苏赫巴鲁匆匆赶来,神色凝重:
苏赫巴鲁“公主殿下,大事不好了!匈奴骑兵突袭了回纥东部的边境牧场,抢走了上千头牛羊,还伤了不少牧民!”
秀华心中一紧,放下书信起身,她快速去了可汗待的大殿,在路上秀华开口问苏赫巴鲁道:
护国将军公主:穆秀华“可汗陛下可有应对之策?”
苏赫巴鲁“可汗正在大殿召集贵族议事,可大家意见不一。有人主张立刻出兵反击,有人担心匈奴是故意诱敌深入,还有人提议向大胤求援,可又怕大胤皇帝拖延时日……”
苏赫巴鲁叹了口气,
苏赫巴鲁“属下知道公主曾在大胤率军抵御过匈奴,对匈奴的战术颇为了解,所以特来请公主去大殿,为可汗出出主意。”
秀华没有犹豫,加紧跟着苏赫巴鲁前往大殿。
此时的大殿内,回纥贵族们正争论不休,可汗坐在宝座上,眉头紧锁,显然也拿不定主意。
见到秀华进来,殿内瞬间安静下来,贵族们的目光纷纷落在她身上,有好奇,有质疑,也有期待。

可汗见秀华到来,连忙说道:
可汗“公主来得正好,匈奴突袭我边境牧场,你可有应对之策?”
秀华走到殿中,目光扫过众人,缓缓开口:
护国将军公主:穆秀华“各位大人,匈奴此次突袭,看似是为了抢夺牛羊,实则是在试探回纥的实力。他们若见我们应对失措,定会更加肆无忌惮,甚至可能联合其他部落,对回纥与大胤的边境发起更大规模的进攻。”
一位络腮胡贵族忍不住开口:
配音(旁白)“公主说的我们都明白,可关键是该如何应对?若贸然出兵,万一中了匈奴的埋伏怎么办?”
护国将军公主:穆秀华“匈奴骑兵虽机动性强,但也有弱点。”
秀华语气笃定,
护国将军公主:穆秀华“他们突袭牧场后,定会带着抢夺的牛羊返回营地,行进速度必然减慢。我们可以派一支轻骑兵,绕到匈奴返回的必经之路设伏,同时再派另一支队伍,从正面追击,形成夹击之势。这样既能夺回牛羊,重创匈奴,又能避免陷入埋伏。”
另一位贵族皱眉:
角色甲“可匈奴的营地位置我们并不清楚,如何确定他们的返回路线?”
护国将军公主:穆秀华“这一点不必担心。”
秀华微微一笑,
护国将军公主:穆秀华“我这些日子与边境牧民交谈时,已经摸清了匈奴常去的几个牧场和往返路线。而且,匈奴骑兵习惯在水源充足的地方扎营,我们可以沿着边境的河流搜索,定能找到他们的踪迹。”
可汗眼中闪过一丝赞许,他看向苏赫巴鲁:
可汗“苏赫巴鲁,你觉得公主的计策如何?”
苏赫巴鲁躬身道:
苏赫巴鲁“公主的计策周密,既考虑到了匈奴的弱点,又结合了边境的实际情况,属下认为可行!”
其他贵族见苏赫巴鲁支持,又觉得秀华的计策确实有理,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可汗当即拍板:
可汗“好!就按公主的计策行事!苏赫巴鲁,你立刻率领五千轻骑兵,前往公主所说的埋伏地点;巴图,你从黑沙镇调兵,从正面追击匈奴!务必夺回牛羊,严惩匈奴骑兵!”
苏赫巴鲁“是!”
苏赫巴鲁与巴图齐声领命,立刻转身离开大殿,准备出兵。
大殿内的贵族们也渐渐散去,可汗留下秀华,语气中满是敬佩:
可汗“公主不仅懂军事,还如此了解边境情况,真是回纥的福气。若此次能重创匈奴,公主当记首功!”
秀华摇摇头:
护国将军公主:穆秀华“可汗陛下过奖了。我只是做了我该做的事。匈奴是回纥与大胤共同的敌人,此次事件也提醒我们,两国只有加强合作,才能更好地抵御匈奴,保护边境百姓。”
可汗点点头:
可汗“公主说得对。朕这就修书一封,派人送往大胤,提议两国在边境共同设立哨所,互通情报,一旦发现匈奴踪迹,立刻相互通报。另外,也请大胤皇帝让凤字军在大胤边境加强戒备,与我回纥军队形成呼应。”
秀华心中一喜,这正是她一直希望看到的局面:
护国将军公主:穆秀华“可汗陛下深明大义,若大胤皇帝能同意,两国边境定能长治久安。”
不出三日,苏赫巴鲁便传来捷报 —— 他们按照秀华的计策,成功在匈奴返回的路线上设伏,与巴图的队伍前后夹击,不仅夺回了被抢走的牛羊,还斩杀了匈奴的一名将领,俘虏了两百多名匈奴士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