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都说,最是难测帝王心,殊不知这皇城中历代君王又能如何辩驳?到底是帝王之位难测?还是帝王之心难测?又有几人能知?不过是局外之人对局内人的说辞罢了,究竟如何大概也只有那些帝王才知。
不过……在那那碧瓦红墙内的一些老去的宫人大抵也能说出一二关于这些帝王的不为人知的一面……
“三皇子,您慢些,李嬷嬷就在那前头,您慢些跑,当心摔着”。翠兰宫的宫女小连对前头一个长得十分可爱的如白瓷娃娃似的小娃娃说。
“我得快些,昨儿个便让四哥和六妹抢了先,害的我少听了不少,我好容易到了,嬷嬷确是早就讲完了,今日我得快些去,不然嬷嬷今日要是又讲完了可如何是好”。他们几个皇子公主,自幼都喜欢缠着李嬷嬷讲故事,那李嬷嬷也是宫里的老人了,知晓不少宫内的奇闻异事,就是先帝的事也知晓不少,只是那李嬷嬷从不讲先帝也就是他们几个皇子的祖父的事情,似乎在李嬷嬷那里是个禁忌,自然,他们几个皇子公主也不敢提起。
“三皇兄,你来的怎的这样慢,嬷嬷的故事都说到一半了,正是精华之处,你瞧你午睡都能睡过头,回头母后又该骂你了”。六公主和三皇子乃是一母同胞,只是六公主性子急躁,三皇子确是继承了自己母亲的性格,不紧不慢。
“好啦,今日这故事就到这里吧,我老婆子也累了,诸位皇子公主们,也早些回去吧,免得被皇后责骂”。李嬷嬷讲完故事后,佝偻着腰,准备进屋休息,可一只脚刚刚踏进门,衣袖就被一只小手抓住了,李嬷嬷只好回头耐心的哄着叫四皇子赶紧的回去。
“嬷嬷,我想知道我祖父的事,我问遍了宫人,可他们都说是刚刚进宫来的,什么也不知晓,嬷嬷,便只有你能告诉我了,就当是……就当是您还了上次我帮了您的那件事吧”。四皇子早早的就赶走了三皇子和六公主,只为了验证一番在那些宫人那里听到的祖父的薄情是真是假,他这些天总来央求着李嬷嬷讲,也许是被四皇子的“锲而不舍”闹烦了,这次李嬷嬷终于答应了讲一讲那是的旧事。
“故事还要从先帝还是王爷时说起……”
【伺基元年】
“传陛下旨意,皇四子李亦穆因住朕平叛有功,特赐封为乾王,望代朕镇守边关,慰劳将士,不可好大喜功,大丈夫当立于边关……钦此”。传旨的公公将圣旨双手递给李亦穆后就匆匆离去了,李亦穆在传旨公公走远后,将圣旨放于屋内最显眼的地方后,就安安静静地收拾行李去了,反倒是启安这个随侍,一直到李亦穆上了去西北边关的马车后还在一旁替自家主子鸣不平。
“启安,行了,父皇如此做定有父皇的用意,我都没急,你又在急些什么”?李亦穆其实压根不在意这些功名,他只想快快解决完西北的事,好赶紧回去与小琼儿成婚,这是他父皇亲口应下的,若是西北平定,就让他娶小琼儿回来,他那时听见父皇答应时差点就将长承殿所有的宫女太监的手都拉着问候,要不是当时父皇拦着他,他早已去母后那里告诉母后这个好消息了。
而另一边的京城内,殷府之中一处名为琼遥阁的高楼之中,有一位婷婷玉立,身着素衣仍掩盖不了周身气质的少女正坐在秀架前,听着旁边嬷嬷的教导,这少女正是京城贵女排行榜年年居于榜首的华雍郡主的小孙女,月曦公主的女儿殷琼遥,殷琼遥能稳居第一并非是因为家世显赫,而是因为这位殷府的嫡出小姐十岁前吟诗作赋便能难倒全朝文臣,当今圣上更是说,这殷府嫡小姐要是个男儿身必将是个可塑之才,但若是认为单只有吟诗作赋这位嫡小姐便已经是一骑绝尘了,可谁能料到这位小姐女红,和琴棋书画更是样样精通,在一次寿宴上惹得当今圣上喜笑颜开,圣上党籍下旨,封殷府嫡小姐为栎阳郡主,赐百亩封地,至今京城里还流传着这位十二岁便被封做郡主的殷府嫡小姐的传奇故事。
传闻一日栎阳郡主在路上遇到一位贵女,那贵女嫉妒栎阳郡主已久,当即不顾其他贵女阻拦就跑去毁坏了郡主的一套裙衫,本以为郡主会恼羞成怒,做出有失身份的举动,从而跌出榜首,谁知郡主不恼不怒,只是淡淡的说了句“既然宁家小姐喜欢我这套裙衫,那就劳烦掌柜再做一套更好的送给宁家小姐吧,这做裙衫的钱算我账上便是了”。当即那宁家小姐便捂着脸跑了,听说回去还气恼了好一阵子,觉得自己一拳头打在了棉花上,颇有些不甘心,此后大小宴会,凡是同岳阳郡主打交道的那宁家小姐皆是能躲则躲,能避则避。
说到此处,不免让人想起那栎阳郡主年幼时时长被皇后接入宫中,同四皇子和洛王世子最为要好,也不知当今圣上会愿意让哪个儿子娶了这位栎阳郡主做媳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