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722年,清康熙皇帝驾崩,川陕总督年羹尧与步兵统领隆科多在皇位继承人的大战中为四阿哥胤禛登基立下汗马功劳,被雍正视作社稷重臣。一时权倾朝野,成为新政权的核心人物。年羹尧的妹妹——华妃侍宠跋扈,与皇后势如水火,分庭抗礼。
皇帝刚登基,忙于朝政,疏于宠幸后宫,太后开始为皇嗣着急,于是劝说皇帝开始了新帝登基后的第一次选秀。
而都察院左副都御史苏玄长女苏如莹亦在其中。
选秀那天是个非常晴朗的好日子。站在紫禁城空旷的院落里可以看到无比晴好的天空,蓝澄澄的如同一汪碧玉,时不时有鸿雁飞过。
神武门外整整齐齐的排列着无数专送秀女的马车,所有人都保持着异常的沉默,苏如莹和一群秀女站在一起,黑压压的一群人,端的是绿肥红瘦,嫩脸修娥,脂粉香扑鼻。
很少有人说话,只专心的看着自己的衣服首饰是否周全,或好奇的打量着旁的秀女。
在美的各有千秋的秀女中,最为出挑的就是苏如莹了。
只见她一袭绣着桃花的粉色旗装,小两把头上簪了几朵玉簪和玉花,银白色的流苏垂下,首饰也多以玉饰为主。
薄施粉黛的小脸莹白如玉,精美绝伦。
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齿如含贝;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当真是倾国倾城,绝色无双。
苏如莹家境优越,容色绝佳。在她心中要嫁就嫁世间最尊贵的人,成为世间最尊贵的女人。
凭借她的美貌,只要不作死,定能在宫中有一席之地。
苏如莹不与其它秀女攀谈,只是静静的站在一边。
甄嬛“眉姐姐。”
沈眉庄“嬛儿。”
沈眉庄“早就听说妹妹中选了,就是一直不得空见你。”
甄嬛“我倒巴望着没选上呢。”
甄嬛“姐姐远道而来,一定很辛苦吧。”
沈眉庄“在京里休息了这些日子,早已经调养过来了。”
甄嬛“如今你住在自己京城的宅子里,不比从前住在外祖家,一墙之隔,见面也方便。”
沈眉庄“是呀,可是我总还想着我们一起长大的情分呢。”
沈眉庄“妹妹,今日打扮得好生素净。可是细看起来还是个美人胚子。怎样都是好的。”
甄嬛“沈大美人差矣,姐姐出落的这么标致,皇上见了必定会念念不忘。”
苏如莹与他们离得不远,加上他们说的声音不算小,看了过去。
只见沈眉庄头顶分界分了两段错开,旗头是比较规则的下弯矩形,头饰主体点翠的发簪,珍珠串成的流苏,红色耳环。衣服是粉色偏玫红,很沉稳淑女,纹饰较多,显得美观华丽。
是个美人,只是佩戴青鸾,想要入选的野心恐怕不小。
相比之下,甄嬛打扮的清新淡雅,合规却不出挑的宫装,搭配不失身份的珠玉,清新自然,在一众才貌双全的女子间也没边缘化,反倒是衬得别致而脱俗。
只是不知道是不想入选,还是故意打扮的别树一帜。
沈眉庄“今天秀女佼佼者众多,我未必中选,若叫旁人听见了,又要生出是非。”
你觉得自己未必能中选你还佩戴青鸾?
就在苏如莹想入非非的时候,终于叫到了她的名字。
龙套(男)“传苏如莹,林依兰,宋珺儿,江惠,云诗言,温沐荷六人觐见。”
……
龙套(男)“都察院左副都御史苏玄之女苏如莹年十六。”
苏如莹“臣女苏如莹参见皇上太后,愿皇上太后万福金安。”
苏如莹跪下行礼,声音轻柔宛若雨后清露。
苏如莹声音好听,让皇帝不由得舒展了眉头,一上午的烦躁也去了不少,起了几分兴致。。
皇帝“如莹,名字倒是好听,是哪两个字?”
苏如莹莞尔,心中想着,势必要给皇帝留下一个好印象。
苏如莹“回皇上,臣女名字出自神女赋:‘晔兮如华,温乎如莹’。”
皇帝“晔兮如华,温乎如莹。是形容女子绚烂似鲜花,温润如美玉。倒是不知你配不配得上这个名字。抬起头来。”
苏如莹微微抬头,露出了倾国倾城的小脸。
有后宫佳丽三千的皇帝也不由得眼前一亮,眼中划过一丝惊艳。
他见过最美丽的女子是他的宛宛,其次是世兰。可眼前这个女子的容貌略胜于世兰,等日后完全长开,或许连宛宛都逊她一筹。
皇帝“可读过什么书?”
苏如莹“同皇上,臣女读过女则女训,四书五经,以及一些诗书游记。”
她的回答倒让皇帝有些惊讶,因为女子无才便是德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虽说他不这么认为,但在选秀上直言自己读过许多书的秀女还真没有多少。
皇帝“苏玄教女有方。”
乌雅成璧“既然皇帝喜欢,那就记下名字留用吧。”
太后不咸不淡的开口。
她对苏氏的印象不太好,毕竟在太后心里,女子无才便是德。
皇帝“如此佳人,自然应当留下。”
龙套(男)“苏如莹,留牌子,赐香囊。”
苏如莹再次叩首谢恩。
苏如莹“臣女谢皇上太后隆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