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曾经被一个故事深深地打动过吗?
在其他人眼中,那就是一个平平常常的故事。但是,在你的眼中,它却是命运赐予你的引导。
廖宁远有过这样的经历。
——《项链》。
他觉得自己被这个故事所宽恕了,甚至夸张一点,说是被救赎了也可以。
一个人,可以为了自己的性格弱点,而感到痛苦和歉疚。
然而,感到痛苦与歉疚无济于事。
折磨自己和厌恶自己,是远比改变自己容易得多的事情。
莫泊桑的《项链》,写了一个这样的故事:
为了虚荣向朋友借了珍珠项链,来装场面的漂亮女人,在不小心丢失项链后,没有逃避责任,花费了自己漫长的时间精力,勤恳地打工攒钱。
终于,还上了项链的钱。
当她把钱还给朋友,朋友却意外地告诉她,那只是个赝品。
虚浮中带着真诚,温馨中又存讽刺。
在第一次看到这个故事的时候,廖宁远觉得,自己的心灵被深深地触动了。
当时的他,还不明白这是为什么。
而到了这个时候,廖宁远多少懂得了一点。
——我承认我的虚荣。
他与那位主角产生了共鸣之情。
是的,我虚荣。
但这就代表我是个坏人吗?虚荣的人,难道不可以存在底线吗?
廖宁远知道的。
自己收下女朋友那份昂贵的礼物,不是很恰当的行为。
可是,再怎么说,他也没有去坑蒙拐骗。而且,他自认为没有暗示过女朋友什么,他相信自己没有诱导过对方。
廖宁远说道:“我的解释,就是没有解释。”
“——我确实没做违法乱纪的事情。我可以保证,用我的人格。”
对发誓人而言,这是一个具有重量的保证。
却在听众那里显得浅薄。
“有没有做坏事,你嘴上说了不算,心里自己最清楚!”
父亲的神色是严肃的,语气是沉重的,好像在看一位嫌疑人,而不是自己的儿子。
“你是不是跑去贷款了?”
“以贷养贷,就等着崩盘后,让我们给你兜底?或者,是更过分的?”
父母竟然会这么猜忌他们的孩子吗?他们居然可以这么的担忧,甚至到了魔怔的地步吗?
我有这么不值得信任吗?
廖宁远不说话了。
“……”
过分的人到底是谁啊!
“和你们是说不通的。”他一脸烦躁地挂掉了视频通话。
廖宁远取下耳机,烦闷地走到阳台上。
或许,收下礼物的那一步,就是大错特错。现在的一切,都是在为最初的错误买单。
“我大可以辩解,说自己没有真的想收下那份礼物,只是想借一段时间,满足了虚荣心后,就会还给真正的所有人的。”
“我只是……一念之差……”
廖宁远低声地自言自语。
那已经不重要了。
也幸好,此刻只有他一个人在寝室。
不然,哪怕廖宁远带着耳机,室友没听清父母的话语,他可能也要自觉无颜见人,找个地缝钻里去了。
——你说说,这都什么事啊!
本来应该是开心的,怎么就变成了现在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