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礼之吉礼
吉礼是五礼之首。古人祭礼为求吉祥,故称吉礼,主要是对天神、地祗、人鬼的祭祀典礼。
《周礼・春官・大宗伯》云“以吉礼事邦国之鬼神示(祗)”,将祭礼对象分为天神、地祗、人鬼三类,每类之下又细分若干等。
祀天神:主要包括祭昊天上帝、日月星辰、司中、司命、雨师等。
注意:古代只有天子可以祭天。
祭地祗:主要包括祭社稷、五帝、五岳;祭山林川泽;祭四方百物,即诸小神。
祭人鬼:主要包括祭先王、先祖,祭祀必须在宗庙之中。
五礼之凶礼
凶礼,是用于吊慰的礼仪活动。
凶礼主要包括:
丧葬礼:对死者表示哀痛与哀悼之情的礼仪。
荒礼:遇到饥荒年或瘟疫流行时,统治阶层表达体察灾情、与民同苦之意的礼仪。
吊礼:当他国或他人遭受自然灾害后,统治阶层派人慰问的礼仪。
恤礼:邻国遭乱时,统治者派人慰问的礼仪。
袷礼:当他国遭敌人袭击而残破后,同盟诸侯筹集财物予以援助的礼仪。
凶礼多指丧葬、持服、谥号等礼仪,现多指不吉利之事发生后所用礼仪。
五礼之宾礼
宾礼,具体来讲,是诸侯朝见天子及诸侯间相互拜访时的礼仪。
《周礼・春官・大宗伯》云:“以宾礼亲邦。”
天子受诸侯朝觐、天子受诸侯遣使来聘、天子遣使迎劳诸侯、天子受诸侯国朝贡或宴请诸侯(使者)等。
由于宾礼以天子为主,视诸侯为宾,因来宾身份、时间、目的的不同而又各有称呼,如朝、觐、宗、遇、会、同、问、视等。
五礼之军礼
军礼,是指军队操练征伐之礼,与战事相关。
《周礼・春官・大宗伯》云:“以军礼同邦国。”《周礼》所说的军礼包括:
大师之礼:召集和整顿军队。
大均之礼:校正户口,调节赋征。
大田之礼:检阅车马人众,亲行田猎。
大役之礼:因建筑城邑征集徒役。
大封之礼:整修疆界、道路、沟渠。
此外,如校阅、刑赏、献俘、凯旋、马政等也都属于军礼之列。
五礼之嘉礼
嘉礼,是指和谐人际关系、沟通、联络感情的礼仪。《周礼・春官・大宗伯》云:“以嘉礼亲万民。”嘉礼主要内容有:
饮食之礼:宗族内部通过聚酒饮食以加深联络和感情。
婚、冠之礼:古代男女成人后的加冠、加笄及婚礼。宾射之礼:射击比赛的礼仪。
飨燕之礼:国君宴饮及设宴款待宾客的隆重礼仪。
贺庆之礼:对有婚姻甥舅关系的异姓之国,在其有喜庆之时,致送礼物,以示祝贺。
许慎《说文解字》把六书之名定为: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形声:六书之一,也叫“象声”、“谐声”。由形符和声符两部分组合成的字,其中形符表义,声符表音。《说文解字。叙》:“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形声字是汉字中最能产的合成字。因此,形声字在汉字中数量最多,占百分之八十以上。
转注:许慎说:“转注者,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同意相受”是统一字首的具体方法,即授与一个同义字,也就是说用一个同义字相注释,作为它的义符。
假借:许慎说:“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意思是说语言中的某一个词,本来没有替它造字,就依照它的声音假借一个同音字来寄托这个词的意义。
象形:《说文解字。叙》:“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如《牙部》:“牙,壮齿也,象上下相错之形。”
也,象形。”
指事:《说文解字・叙》:“指示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指事字在汉字中为数不多,如“刃”是在刀口处加一点,指明刀刃。“本”是在“木”字下方加上一短画,指明是树木的下端,“末”与此相反,指明是树木的上端。
会意:六书之一,也叫“象意”,组合两个以上的字表示一个新的意义。《说文解字。叙》:“会意者,比类合谊(同“义”),以见指搌(同“挥”),武信是也。“会意字中较普遍的是用不同的字组成的“异文会意”。如《说文・林部》:“戍,守边也,从人持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