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这也恰恰是文帝不会把她嫁去胶东袁氏的原因,毕竟一个曾一度傲立于权力巅峰,距离那至高无上的九五之尊仅一步之遥的家族,这样的背景底蕴,即便是近两代袁家人表现得如何谦逊恭顺,如何深藏不露,也无法让身为一国之君的文帝彻底放下心中的警戒与疑虑。
因此哪怕文婠没有像如今一般表现,而是刻意藏拙,对外展现出一副不谙世事、懵懂无知的贵女形象,但单凭其郡主身份,文帝就断然不会给予袁家这个通过联姻手段,来提升自身政治影响力的机会。毕竟,袁氏一族之所以能在近年来重振雄风,恰恰是因为他们与当地士族豪强成功联姻,实现了势力的深度融合与壮大。
而袁慎,这位袁家子弟中的佼佼者,凭借其卓绝的才华和出众的能力,未来仕途无可限量,几乎可以预见他定会成为朝廷重臣,位极人臣之际,权柄之重,不可小觑。一旦再让他披上郡马的身份,那么袁家在朝堂之上的地位无疑将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这对于文帝来说,无疑是一个难以忽视的政治威胁,
若是这想法被别人知晓,可能会觉得文帝杞人忧天。毕竟如今的袁家,仅是昔日主宗的一脉旁支,其积累的底蕴与袁氏祖业根本无法相提并论。而袁慎,尽管才情出众,却是一介书生从文,即便真的登上了权力巅峰,在许多人眼中也不过是江中一叶,难以掀起足以颠覆乾坤的风浪。
可文帝身为皇帝,又是从血雨腥风中厮杀而来,亲身经历过残酷的皇位争夺战的皇帝,对待任何可能的威胁,他都习惯性地将其置于最严峻的考量之下。
不论一个手握重权的文臣在朝堂上能有多大的呼风唤雨之力,一旦其暗中结党营私,将可能迅速聚集成一股不容小觑的政治势力。
尤其以文婠与太子之间的亲密交情,若是袁慎与其结亲,那么自然而然便会成为太子的拥趸。若是袁慎矢志不渝,真心诚意地辅佐太子,自然对于国家社稷而言是极大的幸事。但世事无常,人心难测,历史上权臣利用幼主篡位,改朝换代的事情,又不是没有发生过。
养儿九十九,常怀百岁忧。每当文帝看着太子那纯良老实的模样,他的心中总会涌起一股矛盾的情绪——既为儿子的善良本性感到欣慰,又为其将来能否肩负起治理江山社稷的重任而忧虑不已。
他有时候真的宁可儿子不要这么好,文婠那丫头心眼子那么多,怎么就不知道分他太子哥哥几个呢?
所以也不能怪他有了易储的想法,实在是太子这个样子,为了国家,为了文家天下,也为了太子自己好,储君这个位置,他的确是要再多斟酌一下。
然而文帝的想法此时和文婠无关,早在知道自己和袁慎没可能之后,她就没打算在他身上多费心了,只希望山长能够给点力,劝解袁慎不要多管闲事,让她在这里能够继续安心读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