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学后,她没有立刻让司机来接,而是独自一人来到了学校那间拥有巨大落地窗、采光极好的画室。画室里很安静,只有淡淡的松节油和颜料的味道。几幅未完成的学生作品支在画架上,角落里堆放着一些石膏像和静物。
她走到一个空着的画架前,上面还夹着一张空白的画纸。她伸出手,指尖轻轻拂过画纸粗糙的表面。
与在经济学课堂上的游刃有余不同,当她拿起画笔时,感受到的是一种截然不同的、从内心深处涌出的宁静与欢愉。
色彩、线条、构图……这些元素在她手中仿佛拥有了生命,她可以通过它们构建一个完全属于自己的世界,表达那些无法用语言描述的细微情感。那是商业报表和数据分析永远无法给予她的满足感。
她想起小时候,母亲握着她的手,教她认识各种颜色;想起父亲书房里,那幅她十岁时画的、笔触稚嫩却充满想象力的全家福,一直被父亲珍藏着;想起哥哥宋亚轩每次从国外回来,都会给她带当地艺术博物馆的画册和特色颜料……
她拥有选择任何人生的资本,正因为如此,选择才变得更加艰难。
是遵循家族的期望,走上那条看似理所应当的、继承与发展家业的康庄大道?
凭借她的智商和能力,她确信自己可以做得很好,甚至像父亲和哥哥一样出色。
还是……追随内心的热爱,去拥抱那些不确定的、却让她心潮澎湃的色彩与线条?
将那份从小就被赞誉有加的“灵气”,变成未来安身立命的根本?
鹿予盼“一个人在这里,是遇到了什么难题吗?”
一个温柔似水的声音在画室门口响起,打破了宁静。
盛黎年循声望去,只见鹿妤盼亭亭玉立地站在那里。她穿着一身质地精良的浅杏色香云纱改良旗袍,长发用一支简单的白玉簪子松松挽起,臂弯里搭着一条柔软的真丝披肩,通身散发着一种与校园环境略有不同、更为沉静温婉的古典气韵。
作为国内知名的青年国画画家,同时也是顶尖艺术大学的教授,她最近正受邀在格致中学进行一系列短期的大师课讲座。
盛黎年“盼盼姐。”
盛黎年直起身,脸上露出一丝看到亲近之人的放松。因为鹿妤盼更是哥哥的未婚妻,两人是大学同学,也曾一起去国外进修。
盛黎年“你今天的课结束了啊?”
鹿予盼“嗯,刚送走最后一波追问的学生。”
鹿妤盼微笑着走进来,步履从容优雅,她将手中的一杯还冒着热气的红茶递给盛黎年。
鹿予盼“看你一个人在这里发呆,连我进来都没发现。是在为专业选择的事情烦心?”
她目光温柔地扫过画架上的白纸和旁边厚重的经济学课本,了然于心。
盛黎年接过温热的茶杯,馥郁的茶香稍稍安抚了她焦躁的心绪。在鹿妤盼这样早已在艺术领域取得卓然成就的“前辈”面前,她的纠结似乎少了几分矫情,多了几分可以被理解的认真。
她叹了口气,指尖摩挲着微烫的杯壁:
盛黎年“是啊。感觉站在一个十字路口,每条路似乎都看得见光,但又不知道哪一条走下去,才能真正不负此生。”
她的话语里带着属于她这个年龄的、甜蜜的负担,也带着豪门继承人特有的、对“价值”与“意义”的过早思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