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都市小说 > 乐器散的故事
本书标签: 都市  乐器与传承 

第一卷 我爷爷的师傅 第一章 散的起源

乐器散的故事

散,是一种乐器。

我知道,这种乐器也许没有人见到过,但散陪伴了我的一生,但我挽留不住散了。

散,一开始是用来当饭盒的,是一种游牧民族采用的东西,主要是一个圆盒子,分三层,每一层和另一层之间都有挡板,最上面是可以打开的盖子,最底下有个洞,可以往里放火,火最多烧到中间那层,而上面的这种食物就已经加热了,就可以吃了,相当于一个一次性的移动灶台。

这种东西得传到中原,而民间将其改造,成了散。

散名字的由来,只不过是在游牧民族的声音里与原来散的发音差不多,所以被创造出来时,这个乐器叫散。

最早的散,只是在中间多了个竹管,有声音,并且还能存食物,就算乐器了,而且打仗中也有,带着伙食,而且闲时还能作乐,而且还可以随身携带,比较便捷,如果武器没了,还能拿盒子敲打对方头,但是能敲死的少,但是确实是没有武器时的好选择。

后来正式被称为散,是散的起始者,把它改成了多个方向孔,最早的是三孔,三孔是指四个洞,而且互相对称,而有一个洞接着竹筒,他正式的成为了一个乐器,但是还是有能装食物的功能。

在散的第八代传人,齐师祖改了一下,改成了五孔,并且每个孔都有一个木棒可以调节发出的声音,并且定下了规矩,只传男,不传女,而且有严格的规矩,沿用至今。一,不准欺师灭祖。二,不准吹而不尽。三,不准论贵贱。四,不准回头岸。五,不准半头弃而不顾。

在传到第十二代的时候,受到一个重的打击,传的竟然是个女人,女扮男装,引起了一大阵子争议,而因为这件事,散不在民间流传一段时间。

在传到第十六代的时候,又回到了民间视野,而这个人,就是我爷爷的师爷的师爷的师爷,辈分算很老了,他定的规矩是最严的,也是他,把五孔带到了八孔。

我们这儿有一个人也是学散的,但是传人大两辈,我和他差不多岁数,但在散中,他要管我叫师爷,人情世故得给,但你不能接不住,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散,说离合,同悲欢,见证悲欢,正是散,将军上场,欢乐,在家想念的妻子,悲痛,唱尽世间喜与悲,我走遍了大江南北,见过了喜怒哀乐,见过了生老病死,回头,回到了最初的起点。

我知道,我现在说多了......

现在继续刚才的话题,在传到第十七代时,社会大改变,那时应是清朝,散改进成了十五孔,每个孔大小不一样,长度不一样, 这就导致手忙脚乱,但是也是更好听了,上层装水,下层装沙子,就是在这时候改进的,听的更像大自然,而且当时技术也进步了,不是用几次就不行了的,而是改进成了古代的机关结构,可以把控住的,并且调整也是有辅助的了,竹筒出气口顶端用的是大鼓的鼓皮,声音更大了,但还是达不到那种程度,有的用了容易窒息,并且还是十五孔的,也许只有传人才能驾驭。

第十八代,最接近大自然,但也是最难的,春天的时候,用柳叶放在竹筒里,夏天放水,秋天放黄叶子,冬天放雪,要保证不往喉咙里吸,如果吸进去可能致命!但是也是最贴近大自然的。

第十九代,是我爷爷的师爷的师傅,他把这种音乐,带向了深渊!他给外国人演奏!并且从不给中国人演奏!他忘了一个初衷,散,本来就是为了让中国人开心,接受自然才创造的,而外国人也不想欣赏,于是,外国和中国都很抵制散,被称为叛国贼。

第二十一代,我爷爷的师傅,在我的记忆中,我能详细讲解的,有这位,而他,一生,为了散,耗尽了一生,找到了我爷爷,但是,他只能吹到十孔,所以十五孔的散,就从他失传了。

而这一卷,我们说的就是他的故事。

他出生在秋天,年少时,碌碌无为,爸妈死了,在他八岁那年离开了,而他上不了学,于是就学起了散,我依稀记得,他在咽气的时候,把散里面吹的全是血,但是他在咽气之前完成了,他穷尽一生,成功改变了世人对散的看法。

乐器散的故事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二章 记录(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