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鱼海棠》让我想到的第二个话题就是:打破疆界的诱惑与代价。
椿属于海底世界。
海天之门的打开,正是两个世界的疆界被打破的标志。
长辈们说,让十六岁的孩子们在成年礼时去人间巡游七日的目的是“观察我们掌管的自然规律”。
这是成年人的理性目标,也是理想化的一种设想。
他们不了解孩子。
没有一个孩子去到另外一个世界,会怀着“观察我们掌管的自然规律”的目的。他们不是学者,不是科学工作者。
人间对他们来说,是充满了各种诱惑的新世界。
无论大人们如何危言耸听,都只会让他们对那个新世界更加充满好奇和神往。
如果说椿把鲲留在家里最终导致了族人的灾难(尽管她是无意的,而且当她意识到这一点后,她选择了舍身救族人),那不是椿的错,而是大人们的错。
当然我是说,如果那是一种错误。
打破疆界,必然会像打开潘多拉的盒子一样,各种未知的可能都向我们袭来。
所有的诱惑,最终都会让我们付出代价。
那么问题来了,打破疆界,究竟是不是一种错误?
我曾经是湖南卫视《变形计》节目的热心观众,连续看过几期城里孩子和山里孩子角色互换的节目。一开始觉得挺有意思,也挺有意义。双方都看到了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领略到了完全不同的生活,对人生的体验和对世界的认识都变得丰富而深刻。但是后来,我为山里的孩子感到一种深刻的悲哀:当疆界未被打破的时候,他们活在自己既定的世界里,就算贫苦也未必没有平凡的幸福。而一旦疆界被打破,他们的内心就会失衡。最重要的是,他们若想要彻底改变自己的处境,追求他们短暂体验过的那种生活,没有外力相助,又是一件极不现实的事。这就像是将一株植物从山野移植到另一片肥沃的土壤,每天有人细心照料,然后短短几天又将它移回山野,重新回到无人问津的野生状态,这样的改变,究竟能够给它带来什么呢?
虽说人与植物无法相提并论,但道理是相似的。
回到这部电影,打破疆界之后,椿果然面临了诱惑。
而且,更糟糕的是,越是灵慧敏锐的人,越容易接收到“诱惑”的信号。相反,那些麻木迟钝的人,内心往往不会掀起什么波澜。这样的人是最稳定的,是最不容易失去平衡的。他们会遵守命令去到人间,按照长辈们的吩咐去“观察我们掌管的自然规律”,七天期满就会按部就班顺着漩涡的路径回到海底世界。他们来过,然后什么也没发生,又沿原路返回了。
椿不一样。她内心灵慧、感觉敏锐:“这里跟长辈们说的不一样,我们从来没有这么开心过。人间太美了。……我独自在人间游历,我遇到巨大的帆船,看见星空一样的灯火,我还看到人们在许许多多纸船上点着蜡烛,为逝者护航,让他们的灵魂能顺着江河回归大海……”
椿能够理解灵魂的事。
因为她是有灵魂的。
这让我想到安徒生的《人鱼公主》,或者我们叫它《海的女儿》。安徒生说:“人鱼是没有不灭的灵魂的,而且永远也不会有这样的灵魂。除非她获得了一个凡人的爱情。”
椿自己是有灵魂的。
不过,正因为她有灵魂,她才更需要爱情。一个凡人的爱情。
不是海底世界中有法力的湫,而是一个只有一次生命却肯为了素不相识的她奋不顾身的凡人鲲。
在湫那里,椿是有标签的:她的法力,她的美貌,她的可爱。
而在鲲那里,椿没有任何标签:没有法力,没有美貌,没有彼此相处的回忆,甚至,她只是一条海豚而已。
彼时的鲲,是人类。而椿,以海豚的生命样式出现。
他们分属于不同的世界,人鱼之恋,就是打破疆界。
打破疆界的诱惑在于什么?就在于没有任何标签,没有任何附加的角色身份。
简单说,她什么也不能给你。没有钱,没有法力,没有美貌,没有彼此相处的温情和回忆,甚至,她跟你连物种都不相同!她是一条海豚!她什么也不能给你!她无法跟你对话,无法为你做饭,当然更无法跟你完成男女恋人可以完成的一切事。
你还爱她吗?
甚至爱到愿意为她付出生命吗?
如果这个时候你还能做出肯定的回答并且付诸行动,那么,这就是最纯粹的爱了。
清华大学哲学教授黄裕生在他的《爱到深处独见“你”》一文中说:
爱,不仅打破了时空,而且打破了一切“阶层”,突破了一切比较。对于爱者来说,所爱者之所以“全然美丽而完美无瑕”,就在于,在爱者的世界里,所爱者不再是任何比较级里的角色。
当你真爱一个人时,让你爱上此人的,可能是此人身上某些优越要素,但是,你以全身心接纳、拥抱的,却绝不是由这些优越要素标示出来的一个功能角色,而是一个被隐去所有功能角色的全位格。
通过爱情,通过奉献全部与承当全部奉献而使自己的灵魂成为完整的灵魂,从而学会以使自己完整的灵魂去爱明的唯一者并学会爱暗的唯一者。所以,爱情总与宗教信仰切近:它把人们带到了唯一者之旁。
我想,椿对于鲲的爱情的迷恋,正是一种对于纯粹而完整的灵魂的追
这是一种致命诱惑。
当然必须付出代价。
而且,这代价不止于椿、湫以及他们各自的家庭。
它甚至蔓延到了整个海底世界的族人。
我们无法确定灾难是否真的是由于椿将鲲留在了家里而惹得天神发怒,或许只是巧合,又或许是真的。反正在二次元的幻想世界里,天神发个怒也是常有的事儿。
看到豆瓣里有人以反讽的手法高级黑这部电影:
在影院看完《大鱼海棠》,被感动哭得不成人样,还是朋友把我扶出了影厅。出来后,还是止不住泪水,实在被影片中的爱情深深打动。这应该是我至今看过的最伟大的爱情。以下简单阐述一下我对《大鱼海棠》里爱情的理解:
(1)爱一个人,就是愿意为了他与天下人为敌,哪怕是全村的人都因爱人而死,也在所不惜。
(2)爱一个人,就是哪怕有一个备胎对我再好,我也不会有一丝背叛他的念头,哪怕备胎不得好死,那就让备胎去死吧。
(3)爱一个人,就是愿意为了他而改变自己。兴趣、习惯、性别、法力,这些都是小事,我甚至可以为爱人改变物种。
(4)爱一个人,就是可以为了他而不顾亲情。可以为了他瞎眼,然后让父母当自己的眼睛;也可以为了他减自己一半的寿命,让父母都住养老院。在爱情面前,亲情……可以不顾。(话说,父亲后来去哪儿了?我怎么都没见着他!)
(5)爱一个人,就是可以让他填满了自己生命里的所有角落。我整天围绕着他转,哪怕他还只是一只鱼。我不跟父母说话、我不跟朋友聊天(偶尔会跟备胎聊几句,毕竟偶尔需要他)……我的生命里只有他,只有爱情。
影片所表达的三观极正,会让眼下的所有青少年认识到爱情的魅力和伟大,并为其今后人生道路指明正确的方向。所以我说,《大鱼海棠》是一部伟大的爱情动画片!请大家踊跃支持!
作者的语言很辛辣也很俏皮,我很欣赏她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不过,我不赞同她的艺术审美观。
电影是艺术真实,它与生活真实是有区别的。在现实世界中,我们会小心权衡打破疆界的诱惑和代价,而在艺术世界中,往往是不计一切代价。
像一个梦,在梦中,人们可以自由地(其实是不由自主地)顺着自己的潜意识去行动,这种行动往往是能够反映我们内心最真实的愿望的,而且,在梦中,我们可以有超能力去完成我们在现实中无法完成的事;而在现实中,我们会对真实的自己有所压抑,或者,我们没有力量去完成我们想要完成的事情,所以干脆选择忽略自己的愿望,平庸地度过每一个日子。但是电影是我们每一个人的童话,每一个人的传奇,它就是一个梦,它对我们每一个人内心的欲求表示深刻的理解,并且在梦中让别人替我们去完成。我们在别人的故事里,度过了自己片刻的人生。尽管梦中那风雷激荡的人生只是片刻拥有,也足以慰藉平生了。
所以你注意到《大鱼海棠》的第一个镜头了吗?背景是一块石头,石头上面雕刻着一行字:“欢迎来到我们的梦。”
电影就是一个梦。不要太当真啊。
当然,从现实人生来看,从人类的社会属性来看,那种为了爱情就不顾别人死活的行为,是不值得我们提倡的。人间之爱,不是只有爱情,还有亲情、友情等。值得珍惜的,除了恋人,还有亲人、友人,甚至陌生人。看美剧的时候,我也会有同样的感受,剧中主角往往为了营救自己的女儿,不顾一切地把整座城市都毁掉。我就想,这个城市里还有那么多家庭,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孩子,难道为了自己的孩子就可以牺牲别人的孩子吗?
这些电影往往忽略了对三观的考量,单单为了煽情和震撼而去制造一些夸张的情节,这也是我所不能接受的。个人“小爱”与社会公德之间,还是需要有些平衡的。观众若是成年人,自然会有理性的分辨;但如果是未成年人,则容易造成误导,诱发他们内心里的自私与暴戾。
不过《大鱼海棠》对此是有去尝试努力平衡的。
譬如,许多族人都被洪水卷走时,赤松子责问椿:“为什么非要这么做?”椿说:“他因为救我而死,我要把命还给他,他妹妹还在等他!”赤松子说:“你知不知道廷牧被洪水卷走了,他的妹妹也在等他。”倍感愧疚的椿,果断向鲲作别:“我不能送你最后一程了,我要去帮助我的家人。”椿以赎罪的心态,选择了放弃自己的生命,化为巨大的海棠树在洪水中拯救了所有人。
这就是她试图在个人“小爱”与社会公德之间所做的平衡。这也是作品在传递编剧的价值观。
写到最后才发现,尽管我开篇说了些批评的话,后面还是在努力肯定它并阐释它的。编剧和导演应该向我表示感谢吧,我觉得至今应该还没有人像我这样认真地来解读这部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