嬿婉并没有给皇帝以及前朝众臣太多的反应时间。
前脚宣布了闭宫的消息,后脚便逼着皇帝上了岗。
这两方已有数年未亲密接触过的君臣,终于再一次相聚到了一起。
然后,各有心思的大臣们就见识到了一位和他们记忆中截然不同的主子爷。
皇帝一边内心无比排斥这些枯燥又疲惫的政务,一边又草木皆兵、高度敏感。
不论大臣还是宗室,皇帝看着每一个人的时候,都在怀疑这些人想要篡权、谋夺他的皇位!
这样的高度疑心之下,配合原本就暴躁癫狂的情绪,皇帝的状态可想而知。
「狗奴才,这样的小事你也敢拿到朕面前来浪费朕的时间!!」
「衢州之事为何不请示于朕?!」
「朕提拔你、重用你,是为叫你替朕分忧,不是叫你给朕倒添麻烦的!!」
「如今国朝大事,你们尽可以联合起来,一言而决了?」
「朕这个天子在你们眼中,是否已经成了摆设?!」
「你是先帝朝的重臣,便自以为可以代替皇阿玛教训朕了吗?!」
「别忘了,这是朕的大清!朕的天下!」
「抄家!」
「贬!」
「革职!」
「斩!」
「流放!」
「除爵!」
「廷杖!」
身为封建王朝的最高统治者,尤其是在这个皇权空前集中的大清朝。
即便皇帝手上的皇权已经分散出去许多,但当他丢掉理智开始掀桌子式发疯的时候。
不到一个月时间,前朝便陷入了一片黑暗与混乱之中。
这一个月时间里,不论是哪一派哪一党,甚至连保皇党许多人也不能幸免。
政务摆在桌面时会狂躁,底下人自己处理后皇帝又会怀疑他们想要架空自己的权力。
上午发出的任命,下午便突然怀疑起其忠诚度,从而召回或撤销任命。
所有的事情,不论大小,不管原本应高拿轻放的、从轻处理的、下不为例的,通通从严从重处理。
朝臣、宗室动辄得咎,从皮肉之痛到丢掉官位爵位,甚至是祸及家人!
仅宗室之中,这一个月内,便有八人获罪!
要么被革除爵位,亲王、郡王爵位和家产在一息之间便成了兄弟或侄子的。
要么,原本的王爵、贝勒贝子爵位直接被降为不入八分辅国公、镇国公,甚至直接一撸到底成了奉国、奉恩将军!
有人反对吗?自然是有的。
上奏反对的、当朝谏言的的、指责皇帝的,通通都踩中了皇帝心中那根敏感的神经,使得他勃然大怒、怒发冲冠、怒不可遏。
当皇帝在心中认定自己的皇权受到了威胁的时候,什么名声、形象,通通都可以暂时放到一边。
从咆哮怒骂、到传唤廷杖,再到亲自动手拳打脚踢,皇帝过渡得十分顺利和快速。
快到前朝众人根本来不及反应。
当然,从皇帝重新临朝到这一步,众人一直都没来得及反应。
与之相比,大臣在外求见、皇帝在内宠幸宫女,或者朝政议论到中途突然叫停离去往后宫去这样的事,都算不得什么了。
这种混乱和黑暗,在皇帝当廷鞭打朝臣的时候,到达了巅峰。
因着皇帝“觉得”一名大臣与宗室过于亲密,意图不轨。
而事情的起因只不过是皇帝“觉得”一名大臣对他心存不满。
此事之后,皇帝的昏庸与残暴之名彻底坐实。
皇帝一边觉得这都是为了维护他的皇位所必要的牺牲,一边又为这“被逆臣贼子逼迫出来的”糟糕名声而越发疯狂。
那些药粉带来的亢奋情绪之后往往是如坠崖般,更加强烈的焦虑与不安,为此,皇帝的摄入量在不知不觉地增加提高。
而至此,前朝大臣们也忘却了此前的“雄心壮志”,人人都活在混乱与不安之中,在黑暗中看不到前路。
干政的“妖妃”离去后,想象中的朝野清明、乾坤朗朗并没有出现。
陡然间,许多人不自觉地怀念起了从前的日子。
虽然反对党们被压制、被蚕食,但那关他们什么事?
他们的立场又没有到彻底不能转变的程度。
再说了,就算是后宫干政、牝鸡司晨,也好过如今这动辄得咎、朝不保夕的日子强吧?
有人想念起了令仪贵妃的英明,也有人更进一步认识到了令仪贵妃的可怕。
因为他们看清楚了一件事:皇上,不过是令仪贵妃放出来,替她清理反对者、帮她踢开脚下石子的工具、野兽罢了。
大清朝“女主”时代的到来,已然势不可挡。
—————————————————————————————
悠比Lee最近有打算给我充会员的宝子可以暂缓哈,我打算写完这个故事后休息一段时间,调整下状态。啾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