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会算得上是热闹,很多村子都会来赶集,或买或卖,人来人往的大多是老人。
干得早散得也早,买得晚的也一两点就便宜卖收摊了。
下过雨,是掰竹笋的好时机,赶集散场还没回家就把车停在路边上山掰竹笋了。掰竹笋那清脆的声音非常解压,越掰越上头,地上都是刚冒出不久的嫩笋。
竹林里枝丫疯长,杂乱无章,是不是就会勾到衣服,背篓也不能背着钻,只能放在开阔处。
不知不觉一个篓篓就装满了,地上还有很多,要是放着过两天就老了,不掰就可惜了。
太多吃不完可以晒成笋干,做泡椒竹笋……一年之中也就这段时间有山竹笋,再过几天就过了时候了。
背着满满的背篓走到路边倒到三轮车车厢里,又钻进山里,这里离寨子有段距离,很少有人来,张海泠经常跑山,去年跑山经过看到这里的一片竹子,不过那时已经是七月了,今年第一次来这里。
寨子附近经常有人干活的地方,竹笋都是被掰过的,吃竹笋的时节自然是看到就掰,这片竹林已经很密了,竹子生长力又强,再不掰就不长了。
掰一下午了,三轮车车厢都满了,除了老的,基本扫荡一空,明年又会长更多。
寨子路上遇到不少人,都很惊讶 “泠妹,去哪里掰了这么多竹笋?”
“在那边的山上嘞,远的很,没什么人去,婆婆拿点去吃嘛,随便拿。”
都抓了一两把,但是太多了,不见少。
“这么多也吃不完,要不要拉去县里买啊?县里好卖嘞。”
“拉去县里费力得很啊,你们多拿点去吃,我再晒成笋干,做点泡椒竹笋差不多了,家里冰箱也大。”
拿一些不剥皮直接装袋子了抽真空封口,再放在地窖里,放好了能放很久。抽真空的装备还是去年一时兴起买了没用到的。
隔天张海泠家里来了很多人,第一次这么热闹,寨子里的老人没事儿的都来了,聚在一起边聊天边剥笋,今天天热,也没什么活,人多过来帮帮忙摆摆寨。
大树下还是凉快,还有屋檐遮着,太阳晒不到,不热,张海泠想让他们到屋里去弄,开空调凉快点没人去也就只能作罢。
剥笋也是有技巧的。左手捏根,右手捏头,将竹笋的尖端缠绕在食指上,左手顺时针旋转,使壳不断缠绕在食指上,直到竹笋壳脱落。
把剥过的竹笋转到另一边,用同样的方法去除剩下的竹笋壳,竹笋都是嫩的,没有老的地方,也就不用把根部折掉。
厨房里有大灶,灶上是大锅,生火用大锅煮笋。
将笋笋洗干净,冷水下锅煮,水开了再煮两三分钟,把笋笋捞出过凉水,撕成两半,摊在大簸箕上,放到太阳底下晒,经过脱水后的笋干可以长期保存。
煮了三大锅晒成笋干。
竹笋洗干净,水开下竹笋,放点油和盐煮三分钟,捞出来放冷水里过一遍口感更脆。撕开方便入味,加蒜片、姜丝、小米辣,再加点辣椒油、生抽、盐、白糖、花椒油,抓拌均匀,已经可以问到香味了,脆嫩爽口,香辣开胃,给帮忙的人都尝了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