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天荒的,张海琪等人居然说要来和张海泠一起过年,张海泠发了定位就没再管,没想到接到电话在家里等来了不少人。
张海盐自然是跟着一起来的,来了也好,正缺人干苦力呢。
除了这两人,还有本就在贵州的张海霂,张海杏一反常态没有在香港和张海客一起过年。
幸好家里房间多,一人一间都住不完。
贵字开头的车牌,张海泠瞬间明白是谁的车了。
“海霂的车吧。”张海泠接过后备箱卸下的行李,给他们安排好住宿。
“当然了,我们飞到贵阳,她在机场等我们。”
修整了一天,第二天便要开始杀猪了,村里有空的都来帮忙,虽然这天杀猪的人多,但是接下来的工作难不倒张海泠。
她们都可以说是杀猪的好手了!
家家户户都有土灶大铁锅,这时候可就派上大用场啦,可以一次性熬出一大锅香喷喷的猪油,不用分几次操作。
熬猪油是有讲究的,猪板油切成小块,先放小部分下锅炒出猪油,再慢慢把多的猪板油下锅。
一块块猪板油丁渐渐融化,淡黄的猪油清澈透明,厨房里飘着浓郁的油香,猪油的香味是然后油都无法比拟的。熬好的猪油和油渣分开,冷却的猪油白花花的,非常成功。
杀了猪,灌好香肠腌好腊肉
这边的习俗是除夕这天白天要打粑粑,前一天晚上就要把糯米泡着,蒸熟后直接去有机器的人家里打就好了。以前是人工,现在大多都是机器了,机器省事又省力,只有在办丧事需要在棺材前打粑粑的时候需要是人工。
相比起原汁原味的白糯米,张海泠更偏爱于染饭花染的黄糯米,这样打的粑粑也会带有植物的清香。
“黄糯米打的粑粑真的绝了,今年你们来,我就多做点。”张海泠边传火边对厨房里忙碌的张海杏说,“要是你们不喜欢,我就忍痛多吃点。”(*≧▽≦)
“别在狡辩了!就是你想吃这么多!我肯定要带走!扭曲爬行.jpg”
在染饭花开花时连枝折下,捆成一把晒在屋檐下,干了之后就能用了,可以保存很久。
前一天就用染饭花煮的水浸泡糯米,第二天蒸好去别人家打好就可以包了。蒸糯米的同时就可以把馅炒好。
除夕这天就开始迎老祖宗了,村里姓氏不一样,自然习俗就不一样,有些除夕这天第一顿饭便迎了,有些则是晚饭时。迎老祖宗是有说法的,做的菜要放在供桌上,有专门的小碗盛饭和酒,没有也没关系平常吃饭的碗也行。
鸡是必须有的,且要是煮的,腊香肠、腊肉等等都要摆上供桌。等菜都上桌了就要在房子附近放烟花炮仗,这就迎来了。
大早,就有人家做好了饭开始满寨子叫人去吃饭了,一户接着一户放烟花爆竹。
家家户户一楼的大厅都要供上老祖宗,一楼人来人往且入乡随俗,张海泠的客厅也是如此。
“泠妹,到我家吃饭了!”已经不知道第几个到门口叫吃饭的了。
“你们吃,我们马上就好了!”
热闹过后,一切归于寂静,现在的分别只是为下一次重聚做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