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二次元小说 > 伏龙传
本书标签: 二次元 

第十一章 蔗安承医道,溪乡续新章

伏龙传

刘蔗安十七岁这年,青溪镇的春天来得格外早。正月刚过,甘蔗林就冒出了嫩黄的芽尖,风一吹,满镇都飘着淡淡的清甜。这日清晨,陆依依正在医馆为一位老人把脉,刘蔗安端着刚熬好的药走进来,动作轻柔地将药碗递到老人手里,轻声叮嘱:“张爷爷,这药要趁热喝,喝完盖着被子歇会儿,汗发出来就好了。”

老人接过药碗,笑着点头:“还是安安细心,跟你娘一样,都是心善的好孩子。”陆依依看着女儿熟练的模样,眼底满是欣慰——这些年,刘蔗安跟着她学医,把脉、施针、开方样样精通,镇上的百姓早就把她当成了“小神医”,不少人看病都特意等着她来。

刚送走张爷爷,阿福就背着一个竹筐跑了进来,筐里装着新鲜的春笋,还沾着泥土的湿气。“陆神医,安安,这是后山刚挖的春笋,给你们尝尝鲜!”阿福挠着头笑,“我家小子昨天受了凉,多亏安安给开了药,今天就好了,真是太谢谢你们了!”

刘蔗安笑着接过竹筐:“阿福叔客气了,治病救人是我该做的。对了,婶子的腿疾最近怎么样了?要不要我去看看?”阿福连忙点头:“好啊好啊,你婶子昨天还念叨你呢,说你上次给她敷的药膏特别管用。”

午后,刘蔗安背着小药箱去了阿福家。阿福的妻子正坐在院子里缝衣服,见她来了,连忙放下针线迎上来:“安安来了!快坐,我去给你倒碗甘蔗汁。”刘蔗安笑着坐下,拿出药膏:“婶子,我先给你看看腿吧。”

她蹲下身,轻轻卷起阿福妻子的裤腿,之前红肿的膝盖已经消了不少。“恢复得不错,再敷两次药膏应该就差不多了。”刘蔗安一边涂药膏,一边说,“以后别总蹲在地上干活,要是累了就歇会儿,不然腿疾容易复发。”阿福妻子点头应着,眼里满是感激:“多亏有你,不然我这腿还不知道要疼到什么时候。”

从阿福家出来,刘蔗安沿着溪边往医馆走。溪水清澈,映着岸边的柳树,嫩绿的柳枝垂在水面上,荡起一圈圈涟漪。她正走着,突然听见不远处传来孩子的哭声,连忙跑过去看——只见一个约莫五岁的小男孩掉进了溪里,水流虽然不急,但孩子吓得直哭,拼命挣扎着。

刘蔗安来不及多想,立刻跳进溪里,一把抱住小男孩,将他抱到岸边。小男孩浑身湿透,冻得瑟瑟发抖,还在不停地哭。刘蔗安脱下自己的外套,裹在小男孩身上,轻声安慰:“别怕别怕,没事了,姐姐带你去找爹娘好不好?”

小男孩抽泣着点头,指了指不远处的甘蔗林:“我爹娘在……在那边砍甘蔗。”刘蔗安牵着他的手,往甘蔗林走,刚走了几步,就看见一对夫妇急急忙忙地跑过来,看见小男孩,连忙抱起来:“小宝!你没事吧?吓死爹娘了!”

得知是刘蔗安救了小宝,夫妇俩连连道谢,还拿出钱要给她,刘蔗安连忙拒绝:“不用不用,这是我应该做的,你们以后要看紧小宝,别让他再靠近溪边了。”夫妇俩点头应着,感激地抱着小宝离开了。

刘蔗安回到医馆时,身上的衣服还湿着。陆依依见了,连忙拿来干净的衣服让她换上,又煮了姜汤给她喝:“怎么这么不小心?初春的溪水多凉啊,要是冻感冒了怎么办?”刘蔗安喝着姜汤,笑着说:“娘,我没事,就是救了个掉进溪里的小男孩,一点小意外。”

刘宇莕这时也从学堂回来了,听说了这件事,皱了皱眉:“以后遇到这种事,一定要先保证自己的安全,知道吗?你要是出了什么事,我和你娘该多担心。”刘蔗安吐了吐舌头:“知道啦爹,我下次会小心的。”

日子一天天过去,青溪镇的甘蔗林渐渐长得高大挺拔,到了五月,已经开始抽穗。黎欣汐种的甘蔗林是镇上最大的一片,每天都有百姓来帮忙除草、施肥,黎欣汐也总是熬好甘蔗汁,分给大家喝。

这日,黎欣汐正在甘蔗林里忙活,突然觉得头晕,差点摔倒。旁边的百姓连忙扶住她:“黎大娘,您没事吧?是不是累着了?”黎欣汐摇了摇头:“没事没事,可能就是有点热,歇会儿就好了。”可休息了一会儿,头晕的症状还是没缓解,百姓们连忙把她送回了医馆。

陆依依给黎欣汐把了脉,又测了血压,皱起了眉头:“娘,您这是血压有点高,还有点低血糖,以后可不能再这么累了,甘蔗林的活就让百姓们多帮忙,您就别亲自去了。”黎欣汐笑着说:“我没事,就是闲不住,看着那些甘蔗长得好,我心里高兴。”

刘宇莕也劝道:“娘,您就听依依的,好好休息。甘蔗林的事有我呢,我会安排好的。”黎欣汐见他们都这么说,只好点了点头:“好,好,我听你们的,以后不这么累了。”

接下来的几天,陆依依每天都给黎欣汐熬降压的草药,刘蔗安也经常陪着黎欣汐说话,不让她操心。黎欣汐的身体渐渐好转,气色也越来越好了。

六月初,青溪镇迎来了一年一度的甘蔗节。这是镇上最热闹的节日,从早上开始,镇上的广场就挤满了人,有卖甘蔗制品的、有表演节目 的、还有进行甘蔗比赛的,到处都是欢声笑语。

陆依依和刘宇莕带着黎欣汐、刘蔗安来到广场,刚走到入口,就被百姓们围了起来。“陆神医,宁安王,快来尝尝我做的甘蔗糕!”“安安,这是我家熬的甘蔗糖,你最爱吃的!”大家纷纷把自己做的甘蔗制品递过来,陆依依他们笑着接过,心里满是温暖。

广场中央,正在进行甘蔗削皮比赛,阿福也参加了,只见他手里拿着刀,飞快地削着甘蔗皮,不一会儿就削好了一根,赢得了观众们的阵阵掌声。刘蔗安看得兴起,也报名参加了比赛。她虽然是个姑娘家,但削皮的速度一点也不慢,最后竟然得了第二名,拿到了一个用甘蔗叶编的小篮子作为奖品,开心得不得了。

傍晚时分,广场上点燃了篝火,百姓们围着篝火唱歌跳舞。陆依依和刘宇莕手牵着手,站在篝火旁,看着女儿和百姓们一起跳舞,看着黎欣汐脸上的笑容,心里满是幸福。刘宇莕轻声说:“依依,你看,现在的青溪镇多好啊,百姓们安居乐业,孩子们开开心心,这就是我们一直想要的生活。”陆依依点头:“是啊,这都是大家一起努力的结果,以后我们要一直守护着这份幸福。”

甘蔗节过后,天气越来越热,医馆里的病人也多了起来,大多是中暑、腹泻的。刘蔗安每天都跟着陆依依忙前忙后,为病人诊治、熬药,一点也不觉得累。有一次,她连续忙了三天,每天只睡几个时辰,陆依依心疼地让她休息,她却说:“娘,我没事,还有很多病人等着呢,我不能休息。”

陆依依看着女儿倔强的模样,既心疼又骄傲——女儿长大了,已经能独当一面了,也继承了她的医者仁心。

七月中旬,邻县突然爆发了一场瘟疫,很多百姓都病倒了,症状是高烧、咳嗽、呼吸困难,邻县的大夫们都束手无策,只好派人来青溪镇求助,希望陆依依能去帮忙。

陆依依接到消息后,立刻召集大家商量。“邻县的瘟疫很严重,我必须去帮忙。”陆依依语气坚定,“宇莕,医馆就拜托你和安安了,娘的身体不好,你多照顾着点。”刘宇莕点头:“你放心去吧,医馆有我和安安,不会有事的。你自己要注意安全,记得按时吃药,别累坏了身体。”

刘蔗安也说:“娘,你放心,我会帮爹把医馆打理好,还会经常去看外婆,你在邻县要照顾好自己,有什么事随时传信回来。”黎欣汐拉着陆依依的手,眼里满是担忧:“依依,你一定要小心,早点回来,我们都等着你。”陆依依点头:“娘,我会的,你们也多保重。”

第二天一早,陆依依就背着药箱,跟着邻县来的人出发了。临走前,她又叮嘱了刘蔗安几句:“遇到疑难病症,别慌,先稳住病人的情绪,然后写信告诉我,我会尽快回信的。还有,记得每天给你外婆熬药,别让她忘了喝。”刘蔗安点头:“娘,我记住了,你路上小心。”

陆依依走后,刘蔗安果然没有让她失望。她每天早早地来到医馆,为病人把脉、施针、开方,遇到不懂的问题,就写信问陆依依,晚上还会去黎欣汐家,陪她说话,给她熬药。刘宇莕也忙着学堂和医馆的事,每天都忙到很晚,但他看着女儿认真的模样,心里满是欣慰。

邻县的瘟疫比陆依依想象的还要严重,她到了那里后,立刻投入到治疗中。她每天都要诊治上百个病人,忙得连吃饭、睡觉的时间都没有,但她从来没有抱怨过,心里只有一个念头——一定要尽快控制住瘟疫,让百姓们好起来。

为了研制出治疗瘟疫的特效药,陆依依查阅了大量的医书,还尝试了很多种草药配方。经过十几天的努力,她终于研制出了一种特效药,病人喝了之后,症状明显好转。邻县的大夫们都很佩服她,纷纷向她请教药方,陆依依毫无保留地把药方告诉了他们,还教他们如何根据病人的症状调整药量。

在陆依依和邻县大夫们的努力下,瘟疫终于得到了控制,病人也越来越少了。陆依依终于松了口气,她写信告诉了刘宇莕和刘蔗安这个好消息,还说她再过几天就可以回青溪镇了。

刘宇莕和刘蔗安收到信后,都很开心。刘蔗安立刻去告诉了黎欣汐,黎欣汐听了,笑着说:“太好了,依依终于可以回来了,我这就去熬她最爱喝的甘蔗汁,等她回来喝。”

几天后,陆依依终于回到了青溪镇。百姓们都在镇口迎接她,手里拿着鲜花和水果,嘴里喊着:“陆神医,欢迎回家!”陆依依看着眼前熟悉的面孔,心里满是温暖。刘蔗安跑过去,抱住她:“娘,你终于回来了,我好想你!”陆依依摸了摸女儿的头,笑着说:“娘也想你,还有你爹和外婆。”

回到医馆,黎欣汐端来一碗热气腾腾的甘蔗汁:“依依,快喝吧,这是我特意为你熬的,你最爱喝的。”陆依依接过甘蔗汁,喝了一口,甜丝丝的味道在嘴里散开,心里满是幸福。

接下来的几天,陆依依好好休息了一下,身体也渐渐恢复了。她每天都和刘蔗安一起在医馆为百姓们诊治,听刘蔗安讲她不在的时候医馆发生的事,看着女儿越来越熟练的医术,心里满是骄傲。

九月初,刘蔗安收到了一封来自京城的信,是太医院的李太医写的。信里说,京城最近来了很多外国使者,其中有一位使者的女儿得了一种怪病,太医院的大夫们都束手无策,希望刘蔗安能去京城帮忙诊治。

刘蔗安拿着信,有些犹豫地去找陆依依和刘宇莕。“爹娘,李太医让我去京城给外国使者的女儿治病,你们觉得我应该去吗?”陆依依看着信,笑着说:“当然应该去,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不仅能救治病人,还能让外国使者见识到我们青溪镇的医术,多好啊。”

刘宇莕也点头:“是啊,安安,你已经长大了,应该出去历练历练,爹和娘相信你,你一定能治好那个女孩的病。”黎欣汐也说:“安安,你就去吧,外婆在家等你回来,给你做好吃的。”

得到了家人的支持,刘蔗安终于下定决心去京城。她收拾好行李,又把医馆的事托付给了陆依依,然后就出发了。

刘蔗安到了京城后,李太医亲自去城门迎接她。“安安,你可来了,那位外国使者都快急死了,你快跟我去皇宫吧。”李太医一边走,一边说。刘蔗安点头:“李太医,您别着急,我会尽力的。”

到了皇宫,外国使者见了刘蔗安,连忙上前:“刘大夫,求求你,一定要治好我的女儿,只要能治好她的病,我愿意付出任何代价。”刘蔗安笑着说:“使者先生,您别着急,我先看看您女儿的病。”

她跟着使者来到房间,只见一个约莫十岁的小女孩躺在床上,脸色苍白,呼吸微弱,身上还起了很多红色的疹子。刘蔗安蹲下身,为小女孩把脉,又查看了她的舌苔和疹子,心里有了数——这是一种罕见的皮肤病,是因为接触了某种过敏物质引起的,只要找到过敏原,再开些抗过敏的药,很快就能治好。

她问使者:“使者先生,您女儿最近有没有接触过什么特别的东西?比如新的衣服、首饰,或者吃了什么特别的食物?”使者想了想,说:“前几天,我给她买了一串用异域宝石做的手链,她戴了之后,就开始不舒服了,是不是那串手链有问题?”

刘蔗安点头:“很有可能,您把那串手链拿来给我看看。”使者立刻让人拿来手链,刘蔗安接过手链,仔细看了看,又闻了闻,果然闻到了一股淡淡的刺激性气味。“就是这串手链的问题,这上面的宝石含有一种刺激性物质,您女儿对这种物质过敏,所以才会生病。”刘蔗安肯定地说。

她立刻写下药方,交给使者:“您按照这个药方去抓药,每天熬两次,给您女儿喝,再用熬药剩下的药渣煮水,给她擦拭身体,尤其是有疹子的地方。另外,以后不要再让您女儿接触这串手链了,过几天她的病就会好的。”

使者接过药方,连忙道谢:“谢谢刘大夫,太感谢您了!您真是一位神医!”刘蔗安笑着说:“不用客气,治病救人是我该做的。”

接下来的几天,刘蔗安每天都去皇宫看望小女孩,根据她的恢复情况调整药方。小女孩的病情渐渐好转,脸色也越来越红润,身上的疹子也慢慢消退了。外国使者非常感激,送给了刘蔗安很多珍贵的礼物,刘蔗安都婉言拒绝了:“使者先生,我只是做了我该做的事,这些礼物我不能收。”

使者见她态度坚决,只好不再坚持,但心里对刘蔗安更加敬佩了。

几天后,小女孩的病完全好了,外国使者特意去皇宫向陆离易道谢,还向他夸赞刘蔗安的医术高超。陆离易听了,非常开心,让人把刘蔗安叫到皇宫,笑着说:“安安,你真是好样的,为我们大胤朝争光了!你想要什么赏赐,尽管跟我说。”

刘蔗安笑着说:“外公,我不需要什么赏赐,能治好病人的病,就是我最大的心愿。而且,我能有今天的医术,都是我爹娘教我的,我还要感谢他们呢。”陆离易点了点头,心里更加喜欢这个外孙女了:“好,好,不愧是陆依依的女儿,有你娘的风范。既然你不要赏赐,那外公就带你在京城好好玩玩,带你去看看京城的安乐医馆。”

刘蔗安开心地答应了。接下来的几天,陆离易带着她游览了京城的很多地方,还去了京城的安乐医馆。医馆里人来人往,大夫们都在忙碌地为百姓们诊治,和青溪镇的医馆一模一样。刘蔗安看着这一切,心里满是欣慰——她知道,这是母亲多年的心愿,现在终于实现了。

在京城住了半个月,刘蔗安就想回青溪镇了。她向陆离易告别:“外公,我想回青溪镇了,我爹娘和外婆还在等着我呢。”陆离易点了点头:“好,那外公就不挽留你了,你路上小心,有空常来京城看看外公。”他还让人为刘蔗安准备了很多京城的特产,让她带回去给陆依依、刘宇莕和黎欣汐。

刘蔗安谢过陆离易,就踏上了回青溪镇的路。回到青溪镇时,陆依依、刘宇莕和黎欣汐都在镇口迎接她。“安安,你终于回来了!”陆依依抱住女儿,笑着说,“怎么样,京城好玩吗?那个外国使者的女儿的病治好了吗?”

刘蔗安点头:“娘,京城很好玩,那个女孩的病也治好了,外公还带我去看了京城的安乐医馆,特别热闹。”她把从京城带回来的特产分给大家,又给他们讲了在京城

上一章 第十章 雾散见晴日,蔗香满庭芳 伏龙传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十二章 溪乡终章暖,医道永流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