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的报告厅座无虚席。空调冷气十足,却压不住空气里涌动的兴奋与好奇。当宫洺走上讲台时,整个报告厅瞬间安静下来。
林萧坐在靠后的位置,目光穿过人群,第一次看清了传说中的男人。
他很高,身形挺拔,穿着熨帖得一丝不苟的深灰色西装,没有打领带,领口解开一颗纽扣,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松弛,却更显矜贵。
他的五官如同雕刻,深邃而冷峻,鼻梁高挺,薄唇紧抿,眼神锐利得像能穿透人心。他没有多余的表情,站在那里,就仿佛一座冰封的雪山,散发着生人勿近的强大气场。
林萧注意到他袖口处若隐若现的铂金袖扣,在灯光下折射出冰冷而昂贵的光泽。
宫洺的讲座内容极其专业,逻辑清晰,数据详实,语速平稳,没有任何废话。
他剖析行业趋势,讲述《M.E》的定位与发展,分享他眼中优秀媒体人的特质。他的声音低沉悦耳,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权威感。
台下学生听得如痴如醉,也有人被他的严苛标准吓得暗暗咋舌。
“最后,”宫洺的目光缓缓扫过全场,那视线仿佛带着实质性的压力,“记住,在这个行业,细节决定成败。一次排版失误,一个错别字,一次不守时,都可能让你和你的团队之前所有的努力化为泡影。在这里,没有‘差不多’,只有‘必须完美’。”
报告厅里响起雷鸣般的掌声。林萧也用力鼓掌,手心有些发潮。她完全被宫洺展现出的专业高度和那种强大的掌控力所震撼。
但同时,一股无形的压力也沉沉地压在了心头——那是一个她从未想象过的、对细节要求近乎变态的世界。
提问环节开始。一个男生激动地问起实习机会。宫洺的回答简洁明了:“《M.E》每年有严格的实习生选拔计划。我们看重潜力,更看重态度。证明你的价值,机会自然存在。”他语气平淡,却带着千钧之力。
林萧心里挣扎着,一个关于“如何在高压下保持创作热情”的问题在她脑海里盘旋。她深吸一口气,鼓足勇气举起了手。
宫洺的目光似乎在她这个方向停顿了一瞬。主持人将话筒递给她。
林萧站起来,能感觉到自己的声音带着细微的颤抖:“宫先生您好,我是中文系的林萧。您刚才提到追求极致和效率,这非常重要。但…在这样高强度、高要求的环境下,作为内容创作者,如何能持续保持对这份工作最初的热爱和…敏感度?会不会因为过度追求完美,反而失去了一些…本真的东西?”她问得有些磕绊,但眼神很认真。
整个报告厅安静了一下。这个问题似乎有些偏离“成功学”的轨道,甚至带着点“不谙世事”的天真。
宫洺的目光第一次真正聚焦在林萧脸上。那眼神锐利得像手术刀,带着审视和一丝不易察觉的讶异。
他没有立刻回答,沉默了几秒,那几秒钟让林萧感觉像一个世纪那么漫长,脸颊微微发烫。
“热爱?”宫洺终于开口,声音依旧平稳,却多了一丝不易察觉的冷诮,“在这个行业,热爱是最廉价的入场券,也是最容易被消耗的东西。真正支撑你走下去的,是专业精神、责任感和不断突破自我的意志。至于‘本真’…”
他微微停顿,目光似乎穿透了林萧,看向更远的地方,“在达到被市场认可的标准之前,个人的‘本真’毫无意义。只有当你足够强大,你的‘本真’才有资格成为风格。”
他并未直接否定她的问题,却用更现实、更冷硬的逻辑将她的“天真”击得粉碎。“下一个问题。”
林萧有些茫然地坐下,心口像被什么东西堵住了。宫洺的回答像一盆冷水,浇灭了她提问时那点微弱的火花。
他说得对吗?似乎无懈可击。可她总觉得哪里不对。她低头看着自己摊开的笔记本,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宫洺的金句,但关于“热爱”的那一页,却是一片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