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书人总喜欢将故事说的一波三折,一个人遇见什么人似乎总有无数种机缘巧合,实际上人生就是如此。你所走的每一步路,都会成为你未来登顶的一块基石。
学校——家——少年宫——奶奶家——少年宫——家。
三年级之前,这就是我的循环。
三年级即将结束的那个暑假,我所在的少年宫接到了一则通知,这对于所有在少年宫学习培训课外技能的孩子们的一个机会,陶云圣老师即将来南京德云社进行京剧的全国巡演,南京站只是其中一站。
“苏疏影,你来一下。”那是一个周六,我被我的古典舞老师叫到了教室外面,教室外面站着一个我不认识的人。
“好的,林老师。”我对着镜子拽了拽自己的衣服,让它看上去没有那么皱。
“张老师,您看,就是这个孩子会唱昆曲。”林老师指着我对她身旁的人说道,“她祖母退休前就是南京昆曲剧院的演员。”
“张老师好。”
“这位张老师是咱们南京德云社的经理,过段时间就会有一个和咱们少年宫的合作演出。”林老师解释说,“你会唱昆曲,这两天就先准备准备,张老师会带你熟悉一下流程。”
“这丫头看着挺伶俐的,告诉伯伯都会唱那几段呀?”
“我会唱的不多,张老师,”我突然间有些不知所措,作为一个南京人,不会不知道“德云社”三个字的含义,我妈是一个妥妥的德云女孩,虽然用“女孩”这个词形容我妈确实不太恰当,因为她是妈妈粉一类的,“我就是小时候我奶奶教过一点。”
“不妨事不妨事,能唱两句就行。”张老师也许是看出了我的紧张。
“我会《游园惊梦》和《长生殿·弹词》,老师。”
“你会老生?”张老师看上去很惊喜。
“唱的不是很好。”这是实话,我可以唱老生,但是绝对没有正经八百的演员好,比较起来,我还不如我奶奶的十分之一。
“会就行,会就行。”
正说着话,一转头我妈过来要接我回家了,很显然,作为一名资深的粉丝,我妈是知道张老师真实身份的。
“这是您家孩子啊?”
“对对对,是我家孩子。”
“是这样,陶阳过两天要来开一场京剧巡演,我们想找几个孩子帮忙做个助演,这不听说您家孩子会唱昆曲,想着让孩子过来和陶阳合作一场。”
“可以可以,需要排练吗?要排练几天?如果是连续排练,一天要排练多长时间?”
我妈不愧是我妈,哪怕是即将见到她的陶阳宝宝的喜悦都没能让她忘记最重要的问题。
“他是明天下午的飞机,演出在下周六,我想今天就把孩子接过去熟悉一下环境。”张老师道,“排练是在后天,您放心,这个价钱好商量,食宿呢都由我们来负责。”
“不,”我看了看我妈那双放光的眼睛,“从我妈眼里放光的程度来讲,您只要给她一打郭于两位老师以及云鹤九霄和几位筱字辈演员的签名照就可以了。”
“这孩子瞎说什么呢,真是。”我妈轻轻拍了我一下,从力道上能够判断出来,我妈并没有生气。
“不耽误孩子的学习吧?”
“礼拜五的时候他们才考完期末,现在就是等通知回学校取个卷子,我们再去开个家长会。”
“那就好那就好,既然这样,我就把孩子先接走了。”
就这样,我被张老师带回了南京德云社的后台,从此开启了我这一生与德云社,与麒麟剧社斩不掉、割不断的缘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