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题金葫芦 古典小说《封神演义》里的法宝 本词条是多义词,共6个义项 词条内容贡献者 共27个贡献者:梁思诚cc、w_ou、丿老子叫宝哥、朋双喆 金葫芦,小说中的物品。最早出自《封神演义》,可育万千法器,为女娲娘娘所有。 中文名 金葫芦 主人 女娲 出处 封神演义 功能 可育万千法器
无题法宝简介 全书的第一件法宝,放于女娲娘娘后宫,其中所育招妖幡可以招天下妖魔。女娲娘娘用这个宝物招来轩辕坟三妖:九尾狐狸精,九头雉鸡精,玉石琵琶精,断送了成汤六百年基业。[1]
无题小说提及 却说二位殿下殷郊、殷洪来参谒父王──那殷郊后来是“封神榜”上“值年太岁”;殷洪是“五谷神”:皆有名神将。正行礼间,顶上两道红光冲天。娘娘正行时,被此气挡住云路;因望下一看,知纣王尚有二十八年气运,不可造次,暂回行宫,心中不悦。唤彩云童儿把后宫中金葫芦取来,放在丹墀之下;揭起芦盖,用手一指。葫芦中有一道白光,其大如线,高四五丈有余。白光之上,悬出一首旛来,光分五彩,瑞映千条,名曰“招妖旛”。[2] 不一时,悲风飒飒,惨雾迷漫,阴云四合,风过数阵,天下群妖俱到行宫听候法旨。娘娘吩咐彩云:“着各处妖魔且退;只留轩辕坟中三妖伺候。”三妖进宫参谒,口称:“娘娘圣寿无疆!”这三妖一个是千年狐狸精,一个是九头雉鸡精,一个是玉石琵琶精,俯伏丹墀。娘娘曰:“三妖听吾密旨:成汤望气黯然,当失天下;凤鸣岐山,西周已生圣主。天意已定,气数使然。你三妖可隐其妖形,托身宫院,惑乱君心;俟武王伐纣,以助成功,不可残害众生。事成之后,使你等亦成正果。”娘娘吩咐已毕,三妖叩头谢恩,化清风而去。正是:狐狸听旨施妖术,断送成汤六百年。——《封神演义》第一回 纣王女娲宫进香 [2]
无题红葫芦 《西游记》中的法宝 本词条是多义词,共7个义项 词条内容贡献者 共21个贡献者:lyllxmy、敢死男儿张自忠、愿咸与恒、你年年年47 红葫芦是中国长篇小说《西游记》中的宝物,首次出现于第三十五回。 中文名 红葫芦 别名 紫金红葫芦、紫金葫芦 持有者 太上老君、金角大王、银角大王 出处 《西游记》
无题》 ---西游记三十五回 唐三藏西天取经,太上老君看守的金炉与银炉两童子,托化妖魔,偷执紫金红葫芦、净瓶等,阻挡于西天路上,被孙悟空夺了葫芦、净瓶等宝贝,将两妖魔化入其中。后太上老君亲来收回宝贝,救出两童子。 [1] 《西游记》中记载,那魔见了大惊道:“他葫芦是那里来的?怎么就与我的一般?纵是一根藤上结的,也有个大小不同,偏正不一,却怎么一般无二?”他便正色叫道:“行者孙,你那葫芦是那里来的?”行者委的不知来历,接过口来就问他一句道:“你那葫芦是那里来的?”那魔不知是个见识,只道是句老实言语,就将根本从头说出道:“我这葫芦是混沌初分,天开地辟,有一位太上老祖,解化女娲之名,炼石补天,普救阎浮世界。补到乾宫触地,见一座昆仑山脚下,有一缕仙藤,上结着这个紫金红葫芦,却便是老君留下到如今者。”
无题招妖幡 小说中的物品 词条内容贡献者 共19个贡献者:一碗加糖饭、呐爱情漂、一世长安品清茗、叮微微 招妖幡是小说中的物品。最早出自《封神演义》,女娲法宝,可召命天下妖族。其性质大如线,高四五丈有余。[1]是洪荒小说体系中,为妖族种族至宝,是妖族之主的象征。 中文名 招妖幡 来源 最早出自《封神演义》 作用 可召命天下妖族 形状 其大如线,高四五丈有余
无题简介 其大如线,高四五丈有余。白光之上,悬出一道幡来,光分五彩,瑞映千条。[1]幡杆如那宫大梁,幡面招展,其上空空蒙蒙,似有黑白二气,黑白二气之中,却有碧绿蝌蚪小文来回游动。[2] 洪荒小说体系中,为妖族种族至宝,是妖族之主的象征。唤三界亿万妖众之物,只一摇动,凡乃妖教子民,都要前来。[2] 《封神演义》中,女娲曾用金葫芦中招妖幡唤来轩辕坟三妖:九尾狐狸精、九尾雉鸡精、玉石琵琶精三妖隐其妖形,托身宫院,惑乱君心;俟武王伐纣,以助成功,不可残害众生。[1]
无题相关描写 封神演义 却说二位殿下殷郊、殷洪来参谒父王——那殷郊后来是“封神榜”上“值年太后”;殷洪是“五谷神”:皆有名神将。正行礼间,顶上两道红光冲天。娘娘正行时,被此气挡住云路;因望下一看,知纣王尚有二十八年气运,不可造次,暂回行宫,心中不悦。唤彩云童儿把后宫中金葫芦取来,放在丹墀之下;揭去芦盖,用手一指。葫芦中有一道白光,其大如线,高四五丈有余。白光之上,悬出一道幡来,光分五彩,瑞映千条,名曰“招妖幡”。不一时,悲风飒飒,惨雾迷漫,阴云四合,风过数阵,天下群妖俱到行宫听候法旨。娘娘吩咐彩云:“着各处妖魔且退;只留轩辕坟中三妖伺侯。”三妖进宫参谒,口称:“娘娘圣寿无疆!”这三妖一个是千年狐狸精,一个是九头雉鸡精,一个是玉石琵琶精,俯伏丹墀。娘娘曰:“三妖听吾密旨:成汤望气黯然,当失天下;凤鸣岐山,西周已生圣主。天意已定,气数使然。你三妖可隐其妖形,托身宫院,惑乱君心;俟武王伐纣,以助成功,不可残害众生。事成之后,使你等亦成正果。”娘娘吩咐已毕,三妖叩头谢恩,化清风而去。正是:狐狸听旨施妖术,断送成汤六百年。有诗为证:诗曰:[1] 三月中旬驾进香,吟诗一首起飞殃。 只知把笔施才学,不晓今番社稷亡。 按下女娲娘娘吩咐三妖,不题。[1] 佛本是道 “且看三界之中,存多少穷荒妖教子民!” 彩凤仙子暗暗思付,听了娘娘吩咐,走到后宫宝库之中。只见女娲宫宝库,光霞焰焰,十色宝气流转。整个宝库大有使数亩,琉璃铺地,一通到顶。两旁罗列有十数张高四尺,长宽都有数丈的水晶大案台。 水晶案台通明澄澈。每张案台之上都放有一件法宝,左右各有九条案台,共为十八张,也就十八件法宝。最上边贡堂之上,横搁置一金光闪闪地大葫芦。 这些法宝,彩凤仙子都自认得。依次而已,便有缚妖索,七星挽月鞭,宝莲灯,七口天芒神刀,三炫环,九天息壤,五口琼蛰离光剪。其上那金葫芦其中便装招妖幡。 这些宝贝,都乃女娲珍藏,或是娘娘当年无事时所炼,或是混沌之中所生成。[2] 彩凤仙子一一将法器收起,最后取了最上面个葫芦,来到前宫见娘娘,一齐呈上。 娘娘点带内头,只取金葫芦,用手一指,便是金光万道,瑞气千条。娘娘揭开葫芦盖子,往宫外一掷。命彩凤仙子:“出宫摇幡。” 彩凤仙子只见那金葫芦化为一条金光朝宫外飞去,又听得女娲娘娘言语,连忙随身出宫。 只见那葫芦停留在远处的半空,只是滴溜溜旋转。过得片刻,一声轻响。化为一股金色流星朝地面砸下。 金光一落地,就宛如一个水泡,金光四面飞溅,仿佛那喷泉,永无休止。 彩凤仙子看的出奇,却也知道要诀,按起印诀,将手一扬一招,那金光喷泉之中就升起一面长幡。 幡杆如那宫大梁,幡面招展,其上空空蒙蒙,似有黑白二气,仔细一观,黑白二气之中,却有碧绿蝌蚪小文来回游动。看似乎杂乱无章,却隐隐有玄妙规律。 彩凤仙子依旧发动招妖幡,摇了三下,随后其上的蝌蚪小文一齐游出,疾如飞星闪电,只一闪,就出了女娲天,随后消失不见。 彩凤仙子摇了招妖幡,却回宫来见娘娘,娘娘自是点头,只等妖教子民前来朝见。[2]
无题注意 截教弟子大部分虽是妖类出身[3-9],但自诩通天正宗门下,并以披毛戴角、湿生卵化出身为奇耻大辱[10-14],因此算入仙道[15-17],得以不受女娲和招妖幡的策动,但同时也算叛出妖族,失去了女娲和招妖幡的庇护和承认[18],截教弟子生死干系再与女娲和妖族无关。
无题缚妖索 二郎神的法宝 本词条是多义词,共4个义项 词条内容贡献者 共2个贡献者:潘达125、w_ou 缚妖索——自动捆缚妖魔的仙索,和捆仙绳相似。出自明代《二郎宝卷》,是神话人物二郎神的法宝之一,封神演义中用缚妖索捆住袁洪。 中文名 缚妖索 外文名 Bondage 出处 《二郎宝卷》《封神演义》 持有者 二郎神
无题法宝出处 明刊本《二郎宝卷》“开山斧,两刃刀,银弹金弓,升天帽,登云履,腾云驾雾。缚妖索,斩魔剑,八宝俱全。照妖镜,照魔王,六贼归顺。三山帽,生杀气,顶上三光,八宝装,四条带,腰中紧系,黄袍上,八爪龙,紫雾腾腾。”[1]
无题法宝功能 看似一条简单的绳索,但却法力无边,可以自动捆缚妖魔,捆上就跑不了。
无题封神演义 《封神演义》第九十三回 金吒智取游魂关 话说袁洪上了“山河社稷图”,如四象变化有无穷之妙,思山即山,思水即水,想前即前,想后即后,袁洪不觉现了原身。忽然见一阵香风扑鼻,异样甜美,这猴儿爬上树去一望,见一株桃树,绿叶森森,两边摇荡,下坠一枝红滴滴的仙桃,颜色鲜润,娇嫩可爱。白猿看见,不觉忻羡,遂攀枝穿叶,摘取仙桃下来,闻一闻,扑鼻馨香,心中大喜,一口吞而食之。方才倚松靠石而坐,未及片时,忽然见杨戬仗剑而来。白猿欲待起身,竟不能起。不知食了此桃,将腰坠下,早被杨戬一把抓住头皮,用缚妖索捆住,收了“山河社稷图”,望正南谢了女娲娘娘,将白猿拎着,径回周营而来。有诗单赞女娲授杨戬秘法,伏梅山七怪,诗曰: 悟道投师在玉泉,秘传九转妙中玄。 缚妖索 离龙坎虎分南北,地户天门列后先。 变化无端还变化,坤乾颠倒合坤乾。 女娲秘授真奇异,任你精灵骨已穿。[2]
无题山河社稷图 小说《封神演义》物品 本词条是多义词,共8个义项 词条内容贡献者 共49个贡献者:一碗加糖饭、墨尘白衣、敏格格smile、ok许洁婷 山河社稷图,出自小说《封神演义》,女娲法宝,授于杨戬收伏恶怪袁洪。[1] 中文名 山河社稷图 出处 封神演义 所属人物 女娲 涉及人物 女娲、杨戬、袁洪
无题物品出处 出自《封神演义》,本是女娲法宝,后授予杨戬收伏梅山七怪的袁洪。原文第九十二回杨戬哪吒收七怪记载:女娲曰:“你虽是玉泉山金霞洞玉鼎真人门徒,善会八九变化,不能降伏此怪。吾将此宝授你,可以收伏此恶怪也。”杨戬叩首拜谢,女娲娘娘自回宫去了。杨戬将此宝展开看时,心中甚是欢喜,此宝乃“山河社稷图”。杨戬一一依法行之,悬于一大树上。[2] 山河社稷图
无题相关描写 话说杨戬上了梅山,四面观望一遍,忽听得崖下一声响,窜出千百小猴;都手执棍棒,齐来乱打杨戬。杨戬此山,乃女娲娘娘赐的山河社稷图变化的,袁洪赶上山来,即入於圈套,再不能下山。杨戬将身一纵,下了山河社稷图,只见袁洪在山上左跑右跳。不知性命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杨戬用山河社稷图收怪 话说袁洪上了山河社稷图,如四象变化,有无穷之妙;思山即山,思水即水,想前即前,想后即后。袁洪不觉现了原形身,忽然一阵香风扑鼻,异样甜美;这猴儿抓上树去,一望,见一颗桃树,绿叶森森,下坠一枝红滴滴仙桃,颜色鲜润,娇嫩可爱。白猿不觉欣羡,遂攀枝穿叶,摘取仙桃下来,闲一闻扑鼻馨香,心中大喜,一口吞而食之方才倚松靠石而坐。未及片时,忽然见杨戬仗剑而来,白猿正欲待起身,竟不能起;不知食了此桃,将腰坠下,早被杨戬一把抓住头皮,用缚妖的索捆住,收了山河社稷图,望正南谢了女娲娘娘,将白猿擒着,迳回周营而来。有诗单赞女娲娘娘授杨戬秘法,伏梅山七怪。有诗为证: 悟道投师在玉泉,秘投九转妙玄中; 离龙坎虎分南北,地户大门列后先。 变化无端还变化,乾坤颠倒合乾坤; 女娲秘授真奇异,任你精灵骨已穿。[2]
无题斩仙飞刀 明代小说《封神演义》中的法宝 本词条是多义词,共4个义项 词条内容贡献者 共41个贡献者:善良的无尽风雨、柿木原大辅、君伟junwei521、1颗梅干 斩仙飞刀,是明代神妖小说《封神演义》之中的仙家法宝之一,全名“封神斩将飞刀”,由陆压道人所炼,杀敌时由红葫芦放出,并冒出一个长着五官和翅膀的人头,使宝者再说出“请宝贝转身”,就可取人首级。曾相助武王伐纣,陆压使用了三次之后,在临走前将此宝秘传授赠于姜子牙作为后用;为西周贡献一臂之力。书中总共出现五次,分别斩杀了 白礼、余元、邱引、袁洪、妲己。[1] 中文名 斩仙飞刀 外文名 Cut fairy fly knife 来源 《封神演义》 出场次数 五次 拥有者 陆压道人、姜子牙 战绩 杀白礼、余元、邱引、袁洪、妲己
无题法宝来历 《封神演义》:“斩仙飞刀”为西昆仑散仙“陆压道人”的两大宝物之一(另一件法宝是专门咒杀敌人的“钉头七箭书”),此物是封神全文最为神秘的法宝。此宝装于一个红葫芦内,真形不明,放出白色毫光即现一个有眉有翅有头有眼之物,目射白光可以钉住对手的泥丸宫,将元神法力封住,使敌人不得变化,令其无法逃脱和反抗,使用者再鞠一躬口念:“宝贝请转身”或“请宝贝转身”,此刀便自动旋转,就能取人首级,且无法再生,可彻底杀死法力高强的仙人和妖魔,十分地厉害。此宝物的玄妙和厉害之处在于曾斩杀过各种难以处死的强敌,余元有金刚之躯,肉身坚硬刀枪不入;袁洪有七十二般变化斩不到真身;妲己媚绝天下无人忍心下手,都是请宝贝斩杀的。[1][2]
无题法宝战绩 斩仙飞刀最早出自于《封神演义》一书之中,共有五场战绩,五次出场就斩下五个大好头颅。第一次是斩杀截教十天君之一的“白礼”天君。第二次是斩了金灵圣母弟子一气仙“余元”。第三次斩的是殷商神威大将军“邱引”,之后陆压送给姜子牙使用。第四次是斩杀梅山七怪之首白猿精“袁洪”。第五次斩的是九尾狐狸精“苏妲己”。这五个人物之中最强的是袁洪和余元,但是这二名敌人都是被俘虏封印后被斩杀,正面中斩杀的只有丘引一人。其杀伤力和功效堪称封神一绝,被大量读者评估为顶级神器的法宝;虽然名字称作“斩仙”飞刀,但实际上不论是神仙者,还是妖魔精怪者,只要中了此刀必然一死;此宝贝一出,无一失手,书中原文提到此刀全名为“斩仙封神飞刀”,可想而知这件杀伐利器就是专门为了斩将封神而生的奇宝。[1]
无题原著出处 第一次出场 破截教十绝阵之“烈焰阵”,斩杀白礼天君—— 【陆压进阵,见空中火、地中火、三昧火,叁火将陆压围裹居中,他不知陆压乃火内之珍,离地之精,三昧之灵;三火攒,共在一家,焉能坏得此人?陆压被三火烧有两个时辰,在火内作歌曰:“燧人曾炼火中阴,三昧攒来用意深;烈焰空烧吾秘授,何劳白礼费其心。”白天君听得此言,细心看火内,见陆压精神百倍,手中托着一个葫芦,葫芦内有一线毫光,高叁丈有馀,上边现出一物,长有七寸,有眉有目,眼中两道白光,反罩将下来,钉住了白天君泥丸宫,白天君不觉昏迷,莫知左右,陆压在火内一躬:“请宝贝转身。”那宝贝在白礼头上一转,白礼首级早已落下尘埃,一道灵魂往封神台去了。】 (书中交代,陆压是火内之珍,离地之精,三昧之灵。当然不怕火。)
无题第二次出场 姜子牙抓住余元之后却杀不死,这时—— 【忽然报:“陆压道人来至。”子牙同惧留孙出营,相接至中军。余元一见陆压,只吓得仙魂缥缈,面似淡金,余元悔之不及。余元曰:“陆道兄!你既来,还求你慈悲我。可怜我千年道行,苦尽工夫,从今知过必改,再不敢干犯西兵。”陆压曰:“你逆天行事,天理难容,况你是封神榜上之人,我不过代天行罚。”正是: 不依正理归邪理,仗你胸中道术高;谁知天意扶真主,吾今到此命难逃。 陆压谓曰:“取香案。”陆压焚香炉中,望昆仑山下拜,花篮中取出一个葫芦,放在案上,揭开葫芦盖,面一道白光如线,起在空中;现出七寸五分,横在白光顶上,有眼有翅。陆压口道:“宝贝请转身。”那东西在白光之上,连转三匹转,可怜余元斗大一颗首级,落将下来。有诗单道斩将封神飞刀,有诗为证: “先炼真元后运功,此中玄妙配雌雄;惟存一点先天诀,斩怪诛妖自不同。” 话说陆压用飞刀斩了余元,他一道灵魂,进封神台去了。子牙欲要号令,陆压曰:“不可,余元原有仙体,若是暴露,则非体矣!用土掩埋。”】 (这段里斩仙飞刀被称为斩将封神飞刀。可见这宝贝是专为封神练成的!陆压的东西都是放在花篮里,这不经意让人想到八仙里的某一位……)
无题第三次出场 万仙阵中,斩杀邱引—— 【只见陆压道人从空飞来,撞入万仙阵内,也来助战。】……【只见二十八宿星官已杀得看看殆尽,止邱引见势不好了,借土遁就走,被陆压看见,惟恐追不及,急纵至空中,将葫芦揭开,放出一道白光,中有一物飞出,陆压打了躬命:“宝贝转身!”可怜邱引头已落地,陆压收了宝贝,复至阵中助战。】 (之后陆压把飞刀送给了姜子牙。姜子牙用它斩杀了袁洪,这是第四次出场) 第四次出场 ——斩杀袁洪: 【众将把白猿拥至辕门,杨戬将白猿一刀,只见猿头落下地来;他颈上无血,有一道青气,冲出颈子,长出一朵白莲花来。只见花一放一收,又是一个猴头;杨戬连砍数刀,一样如此,忙来报与子牙,子牙急出营来看,果然如此。子牙曰:“这猿猴既能采天地之灵气,便会炼日月之精华,故有此变化耳!这也无难。”忙令左右排香案於中,子牙取出一个红葫芦,放在香几之上,方揭开葫芦盖,只见其面升出一道白线光,高三丈有馀。子牙打一躬,请宝贝现身,须臾间有一物现於其上;长七寸五分,有眉有眼,眼中射出两道白光,将白猿钉住身形。子牙又打一躬,请法宝转身;那宝物在空中将身转有两三转,只见白猿头已落地,鲜血直流,众皆骇然。有诗赞之: “此宝昆仑陆压传,秘藏玄理合先天;诛妖杀怪无穷妙,一助周朝八百年。” 话说子牙斩了白猿,收了法宝,众门人问曰:“如何此宝能治此巨怪也?”子牙对众人曰:“此宝乃在破万仙阵时,蒙陆压老师传授与我,言后有用他处,今日果然。大抵此宝,乃用铁修炼,采日月精华,夺天地秀气,颠倒五行。至工夫图满,如黄芽白雪,结成此宝,名曰飞刀。此物有头有眼,眼有两道白光,能钉人仙妖魅泥丸宫的元神,纵有变化,不能逃走;那白光顶上,如风轮转一般,只一二转,其头自然落地。前次斩余元,即此宝也。”】 (从姜子牙口中,斩仙飞刀竟是用铁炼成,这么普通的原料,怪不得陆压能随便送人。铁到处都有,对于陆压来说,送人也无妨,反正还能再炼一个。)
无题第五次出场 ——斩狐狸精! 【只见那妖妇百般娇媚,万种软轻,又把这些行刑军士,弄得东倒西歪,如痴如呆。杨戬与韦护看见这样光景,二人商议曰:“这毕竟是个多年狐狸,极善迷人,所以纣王被他缠绵得迷而忘返;又何况这些凡人哉?我与你快去禀明元帅,无令这些无辜军士,死於非命也。”杨戬言罢,二人齐至中军,来禀子牙,如此如彼,说了一遍。众诸侯俱各惊异,子牙与众诸侯曰:“此妖乃千年老狐,受日月精华,偷采天地灵气,故此善能迷惑人。待吾自出营去,诛此恶怪。”子牙道罢先行,众诸侯随后,子牙同众诸侯门人弟子,出至辕门;只见妲己绑在法场,果然千娇百媚,似玉如花,众军士如木雕泥土。子牙喝退众军卒,命左右排香案,焚香炉内,取出陆压所赐葫芦,放於案上,揭去了盖,只见一道白光旋转。子牙打一躬:“请宝贝转身。”那宝贝连转两三转,只见妲己头落在尘埃,血溅满地,诸侯尚有怜惜之者。有诗为证: “妲己妖娇起众怜,临刑军士也情牵;桃花难写温柔态,芍药堪方窈窕妍。忆昔冀州能借窍,应知关内善周旋;从今娇媚归何处,化作南柯带血眠。”】 (斩仙飞刀实为封神演义中第一大杀器。) 出自:节选自封神原著吧帖子《陆压道人全解析》,迄今为止最好的解析。
无题钉头七箭书 神仙小说《封神演义》中的法宝 词条内容贡献者 共27个贡献者:一碗加糖饭、w_ou、cq850619、无所谓丶呵呵7 钉头七箭书,中国古代明清神怪小说《封神演义》中的一件暗器法宝,是散仙陆压道人的一幅书稿,记载了“钉头七箭”的诅咒异术,实为最恐怖歹毒的禁术,杀人于无形,属于降头咒术,用扎小草人的方式咒杀敌人。封神之战中,截教一代大仙赵公明便是被钉头七箭书杀死。[1] 中文名 钉头七箭书 作者 陆压 出处 《封神演义》小说 时期 二十一日 战绩 咒死赵公明 类型 降头法宝
无题简介 《封神演义》:截教的赵公明就死于钉头七箭书。此宝又名“钉头书”,一幅书稿,记载了“钉头七箭”的诅咒异术;是陆压道人的两大法宝之一(另一件法宝是“斩仙飞刀”)。距离无限,只需准备小草人、弓箭和两盏灯,后按照拜射方式进行诅咒,射箭扎于草人上,比拟降头杀人,配合七箭书使用,可于异地取人性命,被害者没有反抗能力,就连大罗神仙亦难逃此厄,此可谓是诡异莫测也。后文再无出现。
无题出处 《封神演义》原著有提:陆压道人曰——立一营,营内一台,结一草人,人身上书敌人姓名,头上一盏灯,足下一盏灯,脚步罡斗,书符结,印焚化,一日三次拜礼,至二十一日之午时(语出第四十八回之:“陆压献计射公明”)。在此过程中,被害者本人几乎没有反抗的能力(若不是闻仲太师提醒,赵公明甚至不知道自己被诅咒)。[1]二十一日后,敌人的三魂七魄就会被拜散,此时射箭到草人上,如射敌人本体,草人和敌人都会喷出血来。但缺点是时间太长,恐怕二十一日还未到,施术者已经遇难…… 破解方法:在《封神演义》小说之中有言,闻太师派人试图盗走七箭书来解救赵公明,但中途被杨戬算计把书诓回,因此未能成功。由此推测七箭书的破解方法是偷走书本身而不是杀死施术者。
无题乾坤弓 神仙小说《封神演义》中的法宝 本词条是多义词,共2个义项 词条内容贡献者 共8个贡献者:w_ou、丿老子叫宝哥、W冰川世纪W、蜚蜚666 乾坤弓,全名:“轩辕乾坤弓”,与三枝“震天箭”合用,中国古代十大名弓之一,乃上古神器,本是远古人物轩辕皇帝所铸,选用泰山南乌号之柘,燕牛之角,荆麋之弭,河鱼之胶精心制作了一张弓,又名叫轩辕弓,蚩尤被黄帝轩辕用此弓三箭穿心而亡! 在古代明清小说《封神演义》原著中乃商朝陈塘关的镇关之宝,用于镇压关隘气运,最初本是轩辕黄帝大破蚩尤之物,后祖传于商汤时期,由陈塘关总兵李靖保管,保存在城楼之上,自黄帝以来无人能轻易发动此弓,却被七岁的哪吒所用,射出一枝震天箭误杀石矶娘娘之徒碧云童子,后期再无出现。 中文名 乾坤弓(轩辕弓) 出处 《封神演义》明代小说 合用兵器 震天箭(有三枝) 主要战绩 大破蚩尤军队,射杀碧云童子 地位 陈塘关的镇关之宝 相关人物 轩辕黄帝、哪吒
无题宝物来历 轩辕神弓,在中国明代古典神怪小说《封神演义》中原名为“乾坤弓”,在道教古籍《三教搜神大全》中名为如来神弓,曾是上古时期轩辕黄帝大破蚩尤后遗留于人间的宝物,现为商朝陈塘关的镇关之宝,和“震天箭”(三枝)组合使用;后为哪吒所用,骷髅山白骨洞的碧云童子被这一箭正中咽喉,翻身倒地而死。 轩辕弓(乾坤弓)
无题宝物事迹 “乾坤弓”出自于明代的神魔小说《封神演义》第十三回,与三枝震天神箭配合使用,最初原是黄帝大破蚩尤时传下来的远古神器,存放在陈塘关之中作为镇关之宝。但此弓箭有道术加封,甚重难发,至此多年来无人拿得起来使用。哪吒一身神力,轻松拉开乾坤弓,搭上震天箭,一箭射死了石矶娘娘门下的碧云童子。[1] 共3张 哪吒用乾坤弓射震天箭
无题原著内容 《三教源流搜神大全》 弓箭来历:最早出自于《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卷七,是如来神弓,被哪吒所用,射杀魔王石记(封神中的石矶)之子,衍生于封神原著,改名为“乾坤弓”,乃上古神弓,全名为:“轩辕乾坤弓”,是陈塘关的一件镇关之宝,与“三枝震天箭”合用。 乾坤弓 乾坤弓(轩辕弓) 保存于城门楼之上,相传此宝乃远古时轩辕黄帝大破了敌人蚩尤军队所遗留的一把弓箭,祖传至今无人能拿起使用,除了哪吒,现为陈塘关之宝。 射杀碧云:哪吒在闹海屠龙事件后回到家中,一次机缘巧合,哪吒来到城楼上乘凉时,无意发现了此物,因知晓自己将来要为伐纣大战出力,跃跃欲试,于是张弓搭箭自觉练习,哪吒乃天生神力的灵珠子,很轻松拉开了乾坤弓并射出震天箭,却不料把住于骷髅山白骨洞的石矶门徒误杀。 石矶娘娘发现震天箭上刻有陈塘关李靖的官衔名讳,便乘青鸾鸟来到陈塘关寻杀徒之人,用八卦龙须手帕中的黄巾力士把李靖擒住追问杀徒事件,李靖临走时顺便将哪吒射出的一枝震天箭带回了陈塘关。[2] 《封神演义》 轩辕弓 封神原文——第13回:太乙真人收石矶。 正文精选:哪吒听母命,径往后园来。坐了一会,心上觉闷,乃出后园门,径上陈塘关的城楼上来纳凉。 哪吒用乾坤弓 此时天气甚热,此处不曾到过,只见好景致:曛曛荡荡,绿柳依依,观望长空,果然似一轮火盖。正是:行人满面流珠落,避暑闲人把扇摇。 哪吒看了一回,自言曰:“从不知道这个所在好顽耍!”只见兵器架上有一张弓,名曰乾坤弓;有三枝箭,名曰震天箭。哪吒自思:“师父说我后来做先行官,破成汤天下,如今不习弓马,更待何时。况且有现成弓箭,何不演习演习。”哪吒心下甚是欢喜,便把弓拿在手中,取一枝箭,搭箭当弦,望西南上一箭射去。响一声,红光缭绕,瑞彩盘旋。 哪吒射箭 这一箭不当紧,正是:沿河撒下钩与线,从今钓出是非来。哪吒不知此弓箭乃镇陈塘关之宝,乾坤弓,震天箭,自从轩辕黄帝大破蚩尤,传留至今,并无人拿的起来。 乾坤弓震天箭 今日哪吒拿起来,射了一箭,只射到骷髅山白骨洞,有一石矶娘娘的门人,名曰碧云童子,携花篮采药,来至山崖之下,被这一箭正中咽喉,翻身倒地而死。 少时,只见彩云童子看见碧云中箭而死,急忙报与石矶娘娘曰:“师兄不知何故,箭射咽喉而死。”石矶娘娘听说,走出洞来,行至崖边,看见碧云童儿,果然中箭而死。只见翎花下有名讳“镇陈塘关总兵李靖”字号。 石矶娘娘怒曰:“李靖,你不能成道,我在你师父前着你下山,求人间富贵,你今位至公侯,不思报德,后将箭射我的徒弟,恩将仇报。”叫:“彩云童儿看着洞府,待我拿李靖来,以报此恨。”[2]
无题动画形象 在动画片《哪吒传奇》中,被命名为“轩辕弓”、“轩辕箭”,同样是轩辕黄帝杀敌后所祖传的神弓神箭,曾打败敌人蚩尤,后保存于哪吒家里的一处阁楼上成为镇关之宝。异常沉重且难以拉开,需要多人才能拿动,哪吒被哥哥怂恿,趁半夜时偷跑到禁地处,来了城楼上方,哪吒力大无穷,使劲将兵器架上的轩辕弓拿起取下,其中有一枝箭自动飞到哪吒手上,哪吒试着拉开轩辕弓箭,第一次是射往了朝歌城方向的商纣王头上,纣王大怒,命人查出射箭之人,第二次也同样射向了纣王,但最终却射中了九尾狐妲己,令纣王更加愤怒,发誓要捉拿真凶并处死。申公豹奉命来陈塘关捉拿哪吒,哪吒勇斗官兵,被太乙真人救上天界,得到女娲娘娘所赠的两大仙家法宝,乾坤圈和混天绫,下凡再度大战申公豹并救回父母。[3][4] 共2张 《哪吒传奇》轩辕箭 共2张 《哪吒传奇》轩辕箭
无题震天箭 明代小说《封神演义》中的武器 词条内容贡献者 共6个贡献者:824860533、丿老子叫宝哥、柑栀子jzVw、yangzhemin12 震天箭出自于中国古代明清神怪小说《封神演义》,有三枝,和乾坤弓合用,原是上古时轩辕黄帝大破蚩尤后遗留的宝物,现为商朝陈塘关的镇关之宝,被哪吒射了一箭,把住在骷髅山白骨洞石矶娘娘的徒弟碧云童子射死。 此箭上刻有陈塘关李靖的字号,李靖被石矶擒住询问杀徒事件,临走时并将震天箭带回陈塘关。[1] 中文名 震天箭 数量 三枝 合用兵器 乾坤弓
无题震天箭有三枝,和乾坤弓一对。 震天箭 出自《封神演义》第十三回:太乙真人收石矶。 “乾坤弓,震天箭,自从轩辕黄帝大破蚩尤,传留至今,并无人拿的起来。今日哪吒拿起来,射了一箭,只射到骷髅山白骨洞,有一石矶娘娘的门人,名曰碧云童子,携花篮采药,来至山崖之下,被这一箭正中咽喉,翻身倒地而死。” 神话记载,又叫‘轩辕箭’
无题隐身符 神妖小说《封神演义》中的道术 本词条是多义词,共3个义项 词条内容贡献者 共1个贡献者:丿老子叫宝哥 隐身符,出自明清古典神妖小说《封神演义》,是一种仙法道术,阐教大仙太乙真人的法宝,给哪吒使用,被画了符的人,能隐遁身形,无影无踪,会被别人视而不见,曾用来对付过东海龙王。[1] 中文名 隐身符 拥有者 太乙真人 使用者 哪吒 类型 仙家法术 法宝 用处 隐身,视而不见的存在 出处 《封神演义》古代小说
无题简述 一次性隐身符,是《封神演义》中记载的仙家道术名称之一,为太乙真人拥有,曾给哪吒所用,在天宫打败东海龙王敖光,具有全身隐形的神效。[1]
无题介述 隐身符:顾名思义,具有隐身遁形之神力的符咒。 隐身符 哪吒在陈塘关附近的九湾河中洗澡,打死东海龙王敖光三子敖丙、与海夜叉李艮。敖光找上门理论,打算去天庭告状,让天帝昊天做主为子报仇,欲治李靖一家之罪。哪吒为平父母之忧,于是去往乾元山金光洞向师傅太乙真人求助帮忙;太乙真人在哪吒胸前画上此符,然后吩咐哪吒潜上天庭宝德门埋伏将其阻拦。哪吒提前先到了天宫,但发现时间尚早,天门还未开,敖光还没来,便观赏了天宫灿烂辉煌的美景,一饱眼福之后,看见敖光已经来到天界,正站在南天门下等待天门打开。哪吒由于身上拥有隐身符,所以敖光看不见哪吒,而哪吒却能看得见敖光。然后哪吒撒开大步,提起手中乾坤圈,把敖光後心一圈打了个饿虎扑食,跌倒在地。将敖光截住痛打。 此符后期再无出现。[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