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菜节一过,就是长姐韩朝元的纳征之日,重要的便是长姐韩朝元的纳征之日。
闲遐日子里抒元早上和三哥哥韩浩一起跟着先生学习诗歌词歌赋。
大哥哥韩澡早就不跟她们两个虾兵蟹为伍了,早在今年正月一过就去白鹿词书院求学了。
下午除去跟吕氏外出交际应酬,在各家夫人娘子面前混脸熟和与闺中密友申和珍张桂芬的外出游玩之外,便是跟着老太太学习琴棋书画。
不过说来祖母并不是祖父的原配夫人。
在嘉祐七年春天,原配夫人大崔氏患上了疾病,背胁疼痛,卧起不便,朝元随着吕氏去瞧过几回,那时候她还小,大崔氏便不许吕氏将她带去,怕过病气给她。
大崔氏性情庄厚,日常生活中从不轻易言笑,但朝元说还模糊地记得她每次去的时候都得将大崔氏惹得十分欢喜,但大崔氏从来喜不逾度。
家门之内,管理得像官府一样井井有条,后来病情日益加重,与当年九月亡故。
后来为了维持韩、崔两大家族的关系,又娶了如今的小崔氏为续弦。
小崔氏出身清河名门,琴棋书画自然不在话下,打马球亦是个好手。只是可怜抒元这小身板无缘和马球。
忙忙碌碌的日子总是过的飞快,数着数着就到了七月。
院子里的荷花已经铺满整个池塘的时候,韩府一众人为了韩朝元纳征一事,今日几个在京的伯父姑母聚在一堂,先后到康寿堂来拜见老太太。二伯父出京外任,派人送了礼物和给朝元添妆来。
三伯父四伯父是一同来的,两人给老太太见了礼后, 便坐在堂下与韩忠彦闲聊。
抒元和韩浩将将下了课,又忙不跌地被各自的丫头小斯带回院子里换衣裳。
一番打扮过后,抒元穿着一件藕荷色圆领软绸直身长袄,胸前绣着妃红色的荷花,两袖齐腰的位置又绣着一对双蝶。下身着一条水绿色缠拔纹长裙,胸前缀了一枚上好的和田玉锁,脖子上载着二伯父旧日差人送来的红宝石项圈,腰间别了一只和下裙同色系的香囊。临走的时候又擦了一身的敷身粉。
抒元特别怕热,夏季总是汗多。所以每每到了夏季,府中便会早早预备下敷身粉。
抒元刚到亭子便见里面坐着的韩浩,一身宝蓝色云纹团花湖绸直缀,看见她忙唤道:“四妹妹,这儿。”
抒元加快脚步与他并排而行。
“这只小狗,是四妹妹亲手所绣?”韩浩盯着抒元手中的团扇,目光里满是好奇和惊喜。
抒元听后,立刻将团扇靠近韩浩,轻轻地挥动扇叶,装饰在扇面上的小珠子轻轻碰撞发出微弱的声音,仿佛也在向韩浩展示着自己。
韩浩注视着这只小狗,丝线绣成的黑白相间的皮毛在阳光下散发着光泽,他用手轻抚扇面,有些地方还是能感觉到硌手。想来是针线收尾的地方还达不到合格的水平。
“怎么样,怎么样,山青姐姐给我描的花样子,我可是绣了整整好几日了。”抒元得意洋洋地望着韩浩。这可是她在绣艺之路上的代表作。
看着这把绢地绘狮子狗的骨柄小团扇,韩浩夸张地赞扬道“四妹妹手真巧,这小狗活灵活现的,我看就是巧手阁的绣娘也比不过你。”
两人到康寿堂时,三个姑母并着吕氏都在了。
还有五伯父韩嘉彦,同韩浩一般大。长抒元两岁。韩府三个孩子一同上学,只是前日韩嘉彦染了风寒所以今日并未与两人一道。
与各位长辈见过礼后,康寿堂的小丫头们忙在堂内添置了两个海棠锦绣墩子。抒元板凳都还没有捂热,都听大姑母韩静怡发话了,“明月奴又没有想没想姑母啊。”
大姑母嫁的是大理寺丞王景修,膝下有两个儿子,在王家地位稳固,日子也过得十分滋润。性格十分爽朗,在官圈太太里很吃得开。
抒元软糯糯地回道:“明月奴整个心里都装着大姑母,不信你瞧。”说罢,小跑到韩静怡身边。韩静怡见这么个小团子跑到自己身边忧心她跌倒,便一把将抒元捞进怀里,轻轻抚摸着她的小脑袋,表示她已经明白了抒元的真心。
四姑母韩诗怡坐在韩静怡旁边,笑吟吟 地用手揉揉了揉抒元的脸,“你是四丫头啊!真是生得一个磨喝乐模样(夸小孩子可爱迷人)我与你四姑父成亲后就出任梁州。来瞧过你几次,回回来你家你都病着。小病秧子,你可要乖乖将身体养好。你可是咱们韩底的掌中珠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