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之日,贡院可谓是人声鼎沸,挤得那叫一个水泄不通。
韩府离考场不过一炷香的时间,韩相和老太太不适合来这种场合,韩忠彦和韩澡被派往禹州还没回来。所以就只有吕氏和海氏带着抒元来给两人送考。
几人也没做马车,一路走到贡院门口。
江碧偏头凑到抒元耳边低声说到:“四姑娘,听说这条街都被齐国公府包了下来,哪里是赶考,比办喜事还隆重。”
抒元带着帷帽,害怕江碧听不清楚。于是将帷帽稍稍拉了起来“你以为官家和娘娘不会关注会试吗?他们这样做不过半个时辰就会传到官家和娘娘耳中。这样做必会消耗平宁郡主在娘娘面前的情分。”
江碧不解“那他们为何还要如此招摇?”
“自然是在平民百姓面前挣个脸面,顺便压我姑母一头。”抒元点了点江碧的鼻尖。
吕氏对着二人嘱咐了又嘱咐,忧心地不行。
抒元对着二人祝福道:“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抒元是个嘴笨的今日也寻个巧,借孟公的诗句祝小叔叔和二哥哥蟾宫折桂,金榜题名。”
因为进行科考,众学子要在贡院中待上三天。
庭院中,细雨绵绵,落在竹子上发出沙沙的声响。
康寿堂内,抒元和老太太坐在楠木嵌螺钿云腿细牙桌两侧,桌上的红漆描金的海棠花盘里装着一盘子枣。
抒元看着老太太将一枚鲜枣削去半边,露出枣核,用三根小木棍插在枣上,作三足立于桌上,枣核朝上;另用一根细竹蔑,两端各插一枚小枣,再将竹蔑小心翼翼搁在枣核上,轻轻一推,便会旋转不已。
抒元看着觉得有趣,也从盘中拿起一枚枣子照着老太太刚刚的样子有样学样。
试了几次都没成功,一时气愤便将枣子丢在一旁。
老太太不紧不慢地说着:“明月奴今日有心事?”
“祖母,官家年纪越来越大了,但膝下一直无子。我害怕过不了多久这汴京就会变天。倒是我们韩府又如何在这变幻莫测的局势里站稳脚跟。”

老太太惊喜地摸了摸抒元的头“祖母倒是小瞧你了,还以为你是为明日穿戴衣服首饰而忧愁了。想不到你竟对朝中局势如此清晰。”
老太太挥手让房中的女使尽数出去,只留下一直伺候在老太太身边的刘嬷嬷和打小跟在抒元身边的山青和江碧。
随后又接着问到:“那明月奴若是官家,你该如何?”
抒元想到前世竞争激烈的兖王和邕王都在宫变之日就死了,最后被官家养子捡了个大便宜。
于是斟酌用词谨慎地回答道:“继业承嗣为家国大事,皇权的更迭关乎我大宋的命运。皇位变动导致家族变故,嫡庶长幼关系着家庭财富的分配。《孔子家语》有言:“公仪仲子嫡子死,而立其弟。子游以问诸孔子,子曰:否!周制力立孙。”
(孔子的观点是公仪仲子的嫡子去世不能立他的弟弟而是应立嫡孙)
抒元接着说: “可惜当今官家并无子嗣,只能过继宗亲立为太子。邕王年长,子嗣又多,但碌碌无为,毫无政绩。兖王比邕王小,只有一子。但父子二人都精明强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