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的灯光总是这么惨白。
俞明揉了揉酸胀的眼睛,指尖还残留着模型胶水的黏腻感。建筑系的期中评审就在后天,他的城市立体花园模型还差最后几个部分没完成。凌晨一点的图书馆只剩下零星几个学生,他的四周堆满了草图纸、巴沙木条和半干的水彩渲染。
"同学,请问这本《建筑空间组合论》你还在用吗?"
声音很轻,像一片羽毛落在耳畔。俞明抬头,看见一个女生站在他面前。她穿着简单的白色针织衫和淡蓝色牛仔裤,黑发松松地挽在耳后。她的手指正点着他手边那本厚重的参考书。
"啊,暂时不用了。"俞明赶紧把书推过去,却不小心碰倒了旁边的水杯。
"小心!"两人同时伸手,他的手掌覆在她的手背上,一起扶住了摇晃的杯子。水洒了一些在桌上,俞明慌忙抓起纸巾擦拭,余光瞥见女生也在帮忙,她的手指修长白皙,指甲修剪得圆润干净,没有涂任何颜色。
"谢谢。"女生接过书,微微一笑,"这么晚还在做模型?"
"后天要交。"俞明指了指自己奋战了三天三夜的成果,"城市立体花园概念,还差最后的植被层。"
女生的目光落在模型上,那是一个将建筑与自然融合的设计,层层叠叠的平台上种满植物,中央是一座螺旋上升的图书馆。
"这个图书馆的设计很特别。"她弯下腰仔细观察,"像是一本打开的书卷。"
俞明心头一跳。这正是他的设计理念——将知识比作不断展开的卷轴,而他从未向任何人解释过这一点。
"你看得懂。"这不是疑问句。
女生直起身,将一缕散发别到耳后:"我在文学院,但对建筑有点兴趣。你的模型很精致,特别是这些小人物。"她指着平台上几个不到一厘米高的微型人偶,有的在读书,有的在交谈。
"我喜欢想象空间里人的活动。"俞明突然有了倾诉的欲望,"建筑不只是外形,更是人与空间的互动。"
女生的眼睛亮了起来:"就像诗歌不只是文字,更是情感与意象的交融。"
他们相视一笑,某种默契在凌晨的图书馆里悄然生长。
"我叫沈念晴。"她说。
"俞明。"他指了指自己胸前沾满颜料的围裙,"建筑系大三。"
"我知道。"沈念晴笑了,"上周的校园建筑竞赛,你的'光影庭院'获得了一等奖。我在报道上见过你的照片。"
俞明有些意外,更多的是欣喜。他正想说什么,图书馆的闭馆铃声响起。
"我送你回宿舍吧。"话一出口,俞明就后悔了自己的冒失。他们才认识不到十分钟。
沈念晴看了看窗外漆黑的夜色和飘落的樱花,点了点头:"好啊。"
收拾器材时,俞明偷偷观察沈念晴。她安静地站在一旁,目光流连在书架之间,嘴唇微微翕动,像是在默读书名。她的侧脸在灯光下显得格外柔和,睫毛投下细密的阴影。
走出图书馆,春夜的风裹挟着樱花香拂面而来。校园小径上铺满了粉白的花瓣,路灯像是悬浮在花海中的光球。
"你刚才借的那本书,是为了什么课题吗?"俞明问道,双手小心地捧着自己的模型,生怕夜风损坏了那些脆弱的部件。
"我在写一篇关于空间叙事的小说。"沈念晴走在他身侧,保持着恰到好处的距离,"主角是个建筑师,所以想了解一些专业知识。"
"空间叙事?"
"就是如何用空间安排来讲故事。"她的声音在夜色中格外清晰,"比如一座博物馆的参观路线如何引导观众的情绪,或者一座住宅的布局如何反映主人的性格。"
俞明停下脚步:"这正是我感兴趣的方向!我的毕业设计想做一座文学主题的建筑,将诗歌的韵律转化为空间节奏。"
沈念晴的眼睛在月光下闪闪发亮:"太巧了,我最近正在研究现代诗中的建筑意象。"
他们站在一株盛开的樱花树下,花瓣纷纷扬扬地落下。俞明发现自己无法移开视线——沈念晴谈论文学时的神采让她整个人都在发光。
"你喜欢特朗斯特罗姆吗?"他突然问道。
"你也知道他?"沈念晴惊喜地睁大眼睛,"国内很少有人读这位瑞典诗人。"
"'早晨,五月的雨。城市依然静默。电车在雾中闪着蓝光。'这是我最喜欢的一句。"俞明轻声背诵。
"'街道尽头,海在闪耀。'后面是这样吧?"沈念晴接上,嘴角扬起一个温柔的弧度。
他们相视而笑,樱花落在两人之间。俞明感到胸腔里有什么东西轻轻颤动,像是春风拂过新生的嫩芽。
到了文学院女生宿舍楼下,沈念晴接过书,道了声谢。俞明站在原地,突然不想让这个夜晚就此结束。
"能给我你的联系方式吗?"他鼓起勇气,"关于那个文学与建筑的话题,我想了解更多。"
沈念晴看了他两秒,从书中取出一张书签,在上面写下一串数字。
"这是我最喜欢的一张书签。"她将书签递给他,"上面有博尔赫斯的一句话:'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
俞明接过书签,触感光滑,上面印着一座微型图书馆的图案。"我会好好珍藏。"他认真地说。
目送沈念晴走进宿舍楼,俞明站在原地,手中紧握着那张书签。夜风送来最后几片樱花,落在他的肩头。他突然觉得,这个春天,或许会有不一样的事情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