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会一起分担,妈。"沈念晴耐心解释,"现在不是您那个年代了,家务不应该全是女性的责任。"
"理论上是这样。"沈母叹了口气,"但现实中..."
"现实中俞明比我更会做饭,洗衣服也分类得更仔细。"沈念晴笑着打断她,"上周我发烧,他连夜照顾我,第二天还请假陪我去医院。"
沈母终于露出放心的微笑:"看来他是真的爱你。"
就这样,经过双方家庭的"考验",婚礼筹备正式提上日程。他们决定办一场小型婚礼,只邀请最亲近的亲友,地点选在杭州西湖边的一家老饭店。
"我妈坚持要出钱办酒席。"俞明无奈地说,"她说这是传统。"
沈念晴理解地点头:"我爸妈也说要按规矩来。不过我希望婚礼能体现我们的风格,而不是完全照搬传统。"
"当然。"俞明拿出素描本,"我已经有了一些想法..."
看着俞明迅速勾勒出的婚礼场景草图,沈念晴又一次为他的才华惊叹。他将中西元素完美融合——传统红毯与简约白玫瑰,中式圆桌与西式长桌,甚至连请柬设计都结合了建筑线条和诗歌片段。
然而,随着筹备深入,两家的分歧也逐渐显现。俞母坚持要请一些沈念晴从未见过的"重要亲戚",沈母则希望增加更多文学界的朋友;俞母认为婚纱应该庄重大方,沈念晴却偏爱简约现代的设计;最激烈的争论是关于婚宴菜单,俞母坚持要有全套传统菜肴,而沈念晴父母希望减少浪费,精简菜品。
"我快受不了了。"一天深夜,沈念晴在电话里对林嘉诉苦,"感觉不是在办我们的婚礼,而是在满足两家人的期待。"
林嘉犀利地指出:"这就是结婚和恋爱的区别。恋爱是两个人的事,结婚是两个家庭的事。"
挂掉电话,沈念晴看着桌上堆积如山的婚礼清单,突然感到一阵窒息。这时俞明从背后抱住她,下巴搁在她肩上:"累了?"
沈念晴靠在他怀里:"我只是想办一场简单真诚的婚礼,为什么这么难?"
俞明沉默了一会儿,然后说:"那就按我们想要的方式办。"
"可是你妈妈..."
"我会和她谈。"俞明坚定地说,"这是我们的婚礼,应该反映我们的价值观。"
第二天,俞明独自去见母亲。三小时后他回来时,眼中带着疲惫,但表情轻松:"搞定了。菜单减半,宾客名单砍掉三分之一,婚纱你随便选。"
沈念晴惊讶地看着他:"你怎么说服她的?"
"我告诉她,如果坚持这些传统,我们就不办婚礼直接领证。"俞明耸耸肩,"她妥协了。"
沈念晴既感动又担忧:"她会不会生我的气?"
俞明摇头:"她只是需要明白,我已经是个能自己做决定的大人了。而且..."他顿了顿,"她其实很喜欢你,只是不善于表达。昨天她还问我你最喜欢吃什么,说要让厨师特别准备。"
婚礼当天,西湖上飘着细雨,但饭店内温暖明亮。沈念晴穿着简约的鱼尾婚纱,手捧白绿相间的花束;俞明则选择深蓝色西装,领带上别着一枚小小的建筑徽章。他们没有请专业摄影师,而是让朋友们随意捕捉真实瞬间;没有豪华婚车,两人手牵手从附近的酒店步行到场;甚至没有繁琐的仪式流程,只保留了最重要的交换戒指和誓言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