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晴好,河岸两旁的柳枝随风微摆。正值初一,常青镇旁的灵仁寺香火鼎盛,道路上往来的人络绎不绝。
“何姑娘怎么还没来”
“再等会吧,今天初一,上香的人肯定多”
“唉,你说,今天何姑娘会带什么饼来”
“嘿嘿,别管是什么,只要是何姑娘做得,包管好吃”
“说来也怪,就是这么一张饼,偏偏何姑娘做得比得上山珍海味”
“得了吧,你吃过山珍海味啊”
顿时一片哄笑声。
聚在一起说话的正是一群乞丐,而旁边却有一俊朗青年背靠树干,只听着并未插话,虽衣衫破旧却不邋遢,明显与那群乞丐格格不入。
听着周围的话语,青年对这个何姑娘也不禁生了几分好奇心。每月初一十五都来上香,每次回来的路上都会布施乞丐,这样已持续了两年多或许更久。只是不知道她是什么身份,身边没有别人陪伴,定然不会是大户人家的千金小姐,若说是丫鬟那也太自由了吧?十有八九是小户人家的女儿,只不过这里离镇上也不近,家里人竟也放心她一个人出门。想到这,又不禁嗤笑一声,这跟自己又有什么关系呢?
原来,青年正是被废武功逐出师门后又遇陵越芙蕖得知真相打开心结的陵端。他这一路风餐露宿,虽有大师兄给的银子也不敢招摇浪费,而且他尚存几分心性,终不愿一生乞讨,打听到灵仁寺香火好,遂趁着初一赶来,想试试看能否找个活计。不过站这里大半天也是一无所获,还是趁天色早找个借宿的地方,明天再做打算。
直起身正打算离开,却听到一声“来了来了!是何姑娘!”一群乞丐霎时围了过去。陵端顺势望过去,只见一挎着篮子的小姑娘,圆圆的小脸,看起来不过十五六岁,身穿嫩黄抹胸配对襟半臂,头上一对蝴蝶对簪栩栩如生。只见她从篮子里拿出一张张饼,分发给乞丐们,脸上没有半分不耐,始终笑吟吟的。
陵端心想,心地倒是挺好的,不像那些假仁假义的大善人,背地里不知道干什么勾当,世人皆捧高踩低,真心对你的,只有落魄时才知道,这是他这一路流浪所体会到的。不不,都是自己在天墉城这些年太过目中无人,过得太舒适了,早就忘了,这种事情早在小时候乡里乡亲那里就已经体会到了。
陷入深思的陵端,未发现不知不觉间人群竟已围了过来,突然一声惊呼让他回神,何姑娘就站在自己身旁被人群推搡着马上就要摔进河里了,陵端未及多想,顺势一拉,正好拉着何姑娘的手腕让其站好。心有余悸的何姑娘看着救命恩人,眼中满是感激,感谢的话还没说出口,陵端突然脸色发红,赶紧走开了。直到老远的距离才停下,出手助人以及被人这么感激,这对他来说可真是第一次,真不知道要如何面对啊!
夕阳西下,常青镇一家杂货铺门口,一位四十余岁中年男子不停地眺望,嘴上念叨“怎么还没回来”
何依还未走到家门口,便看见了自家爹爹这副样子,于是快走两步并喊了一声“爹,我回来了”何时看见宝贝女儿回来了,当即迎上去,眼睛上下左右扫了一遍,确定女儿没事才放下一颗悬着的心来。何依看着何时的动作,心下感动,嘴上却埋怨“唉呀我的好爹爹,你未免也太小心了,以前你每次都陪我去上香。后来好不容易说服你,倒是不去了,偏偏又把镇上到灵仁寺这一路的各家摊点上的大叔们混熟了,让他们看顾我。这都快成五步一岗十步一哨了,还能出什么事啊!”“哼,少打马虎眼”何时明显要刨根问底“到底碰上什么事了,你今天可比以往晚回来了,这太阳都落山了”何依抬头看天,也不过是刚擦黑,不过爹爹担心她,她心中自是明白。自从娘亲去世已有三年多,父女俩人可谓是相依为命,彼此更加重视对方。若是今天的事不说出来,怕是明天爹爹也要挨着去找大叔们打听了。于是便拉着何时进屋“爹,咱们先回家,你还没吃饭的吧,我给你做,吃饭的时候保证给你说清楚”“好了好了,随便你,不提还好,一提我还真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