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的 RSA 在 Shor 算法面前不堪一击,而我的模型基于…”
她开始讲解起来,语速很快,专业术语一个接一个。张上将其实一大半没听懂,但他努力集中精神,时不时地点点头,或者提出一个看似笨拙但确实经过思考的问题。
他不再把她当成一个需要呵护的、受了委屈的孩子,而是重新摆正了位置——面对一个学识远超自己的国宝级专家。
这个过程持续了将近半小时。结束时,张上将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真心实意地叹了口气:“老了,脑子跟不上了。不过,大概意思明白了,很厉害。”
木小狸没说话,但紧绷的嘴角似乎微不可查地松动了一毫米。
张上将拿起批好的文件:“那我先走了,不耽误你时间。”走到门口,他停下脚步,像是随口一提,“对了,下个月全军技术比武,增设了量子应用模拟对抗环节,你有没有兴趣当个特邀裁判?给他们那帮眼高于顶的技术兵上上课。”
他没等木小狸回答,就摆摆手出去了。留下的话,是一个挑战,一个她熟悉的、属于她领域的“战场”。
门关上后,木小狸对着屏幕沉默了一会儿,然后继续工作,但键盘敲击的声音,似乎不再那么紧绷了。
另一边,林寒的策略更生活化一些。她不再试图用零食或关怀去“软化”木小狸,而是恢复了以前的工作搭档模式。
“小狸,安保系统升级,需要你授权新的虹膜和声纹数据。”林寒拿着平板,公事公办地走到她面前。
“西南那边送来的新型复合材料样本,检测仪参数需要你校准。”
“国乒队下周有场内部对抗赛,体能有极限数据采集需求,你这边方便安排传感器吗?”
每一个接触,都有明确的工作目的,干脆利落,不拖泥带水。只是在完成工作后,林寒会“顺便”提一句:
“王楚钦那小子又吹牛说能破你上次设的‘无敌旋转球’模拟程序,赌了一箱辣条。”
“孙颖莎问你那个增强手部握力的微型装置什么时候能出试用版,她快被新球拍折磨疯了。”
“马龙说你要是能把‘预判对手意图’的算法用到乒乓球上,他愿意当你一辈子小白鼠。”
这些信息,不带任何同情色彩,更像是朋友间的八卦和调侃,传递着国乒队那边依旧把她当作“自己人”、并且期待她“回归”的信号。
木小狸通常只是听着,偶尔淡淡回一句“无聊”或“等着”,但林寒能感觉到,那种排斥性的冷漠在慢慢消退。
国乒队那边,则采用了最直球的“挑衅”法。
他们不再在群里发小心翼翼的问候,而是直接 @木小狸:
「@木小狸,新研发的‘变速飘球’模拟程序,求虐![链接]」
「@木小狸,赌不赌?这次队内赛我能撑过你的‘地狱级’体能测试方案!赌注随你开!」
「@木小狸,龙队说你那个动态预判算法是花架子,敢不敢来现场验证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