昏暗的宫殿内,烛火摇曳,气氛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来。太后高坐在凤椅之上,脸上挂着一抹冰冷的笑意,目光扫过下方的一众亲信,缓缓开口:“那个谢危,近来越发张狂,竟敢屡次与本宫作对,绝不能再留他。”
太后身旁的大太监刘福,眯着眼睛,谄媚地说道:“太后圣明,那谢危确实不知好歹。老奴倒是有个主意,定能让他永无翻身之日。”太后微微抬了抬眼皮,示意他继续说下去。刘福凑近太后,压低声音,将早已谋划好的毒计一一道来。太后听后,嘴角勾起一抹满意的弧度,轻轻点头:“就按你说的办,此事务必做得干净利落。”
与此同时,谢危正在自己的府邸中处理公务。他眉头微皱,手中的毛笔在纸上快速地书写着,心中还在思索着朝堂上的种种乱象,想着如何才能为百姓谋福祉,却不知一场巨大的阴谋正悄然向他逼近。
几日后,京城中发生了一起震惊朝野的命案。一位朝中大臣被发现惨死家中,现场一片狼藉,财物被洗劫一空。而种种证据竟都指向了谢危。一时间,流言蜚语传遍大街小巷,说谢危为了谋取私利,不择手段,犯下了这等滔天罪行。
大理寺卿接到命令后,不敢有丝毫懈怠,立即带人前往谢危府邸将他缉拿归案。当一群衙役气势汹汹地闯入府邸时,谢危正坐在书房中,他抬起头,眼中满是惊愕与愤怒。
“你们这是何意?为何擅闯我府?”谢危站起身来,目光如炬,冷冷地看着带头的衙役。
那衙役不敢直视他的眼睛,结结巴巴地说道:“谢……谢少师,有人状告您犯下命案,如今奉命前来缉拿您归案,请您不要反抗。”
谢危心中一惊,他怎么也想不到自己竟会被人陷害至此。他怒声喝道:“简直荒谬!这分明是有人蓄意陷害,我要面见皇上,澄清此事!”
然而,衙役们根本不听他的解释,一拥而上,将他强行押解着离开了府邸。一路上,百姓们纷纷围观,指指点点,那些异样的目光如同一把把利刃,刺痛着谢危的心。他紧咬着牙关,心中暗自思量:究竟是谁在背后搞鬼?如此处心积虑地想要置我于死地。
当谢危被押到大牢时,里面阴暗潮湿,弥漫着一股腐臭的气息。他被粗鲁地推进一间牢房,“哐当”一声,牢门重重地关上,将他与外面的世界隔绝开来。
谢危缓缓站起身,拍了拍身上的尘土,环顾着这狭小的牢房。墙壁上爬满了青苔,角落里还有几只老鼠在窜动。他心中满是不甘与愤怒,在牢中来回踱步,试图理清这一切。
“我谢危一心为国为民,从未做过任何亏心事,为何会落得如此下场?”他喃喃自语,眼神中透露出坚定与不屈,“我定要找出真相,还自己一个清白。”
而此时,沈昭懿得知谢危被陷害入狱的消息后,心急如焚。她瞪大了眼睛,脸上满是难以置信的神情,手中的茶杯“啪”的一声掉落在地,摔得粉碎。
“这怎么可能?谢危他怎么会杀人?一定是有人陷害他!”沈昭懿心中暗暗想着,她来不及多想,转身便要出门。
身边的丫鬟见状,急忙上前阻拦:“公主,您这是要去哪里?现在外面乱成一团,您出去太危险了。”
沈昭懿一把甩开丫鬟的手,焦急地说道:“我要去救谢危,我不能眼睁睁地看着他被冤枉。”说完,她不顾丫鬟的劝阻,匆匆离开了家门。
沈昭懿先是来到了大理寺,想要找大理寺卿了解情况。她站在大理寺门口,深吸一口气,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衫,然后大步走了进去。
见到大理寺卿后,沈昭懿直接问道:“大人,谢危之事究竟是怎么回事?他分明是被人陷害的,您为何仅凭那些莫须有的证据就将他定罪?”
大理寺卿皱了皱眉头,面露难色地说道:“公主,此事证据确凿,本官也是奉命行事。”
沈昭懿心中一凉,她知道大理寺卿是太后一党的人,想要从他这里得到帮助恐怕很难。但她并没有放弃,她看着大理寺卿,坚定地说道:“大人,我相信谢危是无辜的。我一定会找到证据,为他洗刷冤屈。”说完,她转身离开了大理寺。
从大理寺出来后,沈昭懿四处奔走,寻找能够为谢危洗刷冤屈的证据。她拜访了谢危的亲朋好友,询问案发当日的情况;她还偷偷潜入案发现场,试图寻找一些被遗漏的线索。每到一处,她都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哪怕希望十分渺茫,她也从未放弃。
在这个过程中,沈昭懿也遭到了不少阻碍。太后一党的人对她进行了监视和威胁,甚至有人暗中跟踪她,想要阻止她寻找证据。但沈昭懿毫不畏惧,她心中只有一个信念:一定要救出谢危。
而此时,被困在大牢中的谢危,虽然身处困境,但他并没有被打倒。他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和冷静,开始在狱中分析起整个案件,试图找出幕后黑手的破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