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我们的生活便不怎么美满了。
像是完成的画作,因为自豪的疏忽染上了不合时宜的黑墨。
多么漂亮的细笔勾勒,也会因为脏的侵染,腐蚀掉整个美好。
真糟糕啊。
.
她便跟着目前唯一的亲人去了那里。
父亲给它的“外号”是“港口”。
用着天真的蜜语,掩盖黑手……是吗?
她像笼中鸟,无所挣扎,也无所事事。
她也见过旁人,长直黑发的男人眯着眼睛呵呵笑,貌美的和服女人亲昵的摸摸她的脑袋,又把沾染血的手背在身后。
也只是顷刻,被封锁的人哪能见到那背后。
她徒步于悠长的走廊,泰然自若的拎着垃圾找回收车。
如此行为并不在那里引人注目,电梯里写报告的员工,拿着面包翻文件的秘书。
都将紧张和井然有序表演的出色。
小孩子会等着忙碌归来的大人掀开温馨的童话,在污浊的黑暗中,保持那一点纯真和光明。
但那读童话,也是故事中的情节。
她会安静的做着自己的事,不吵,不问。
做“别人家的孩子”。
将自己过早的“扭曲”。
.
于是悲剧会像俗语所说。
福不双降。
“祸不单行”。
为什么呢……?
父亲远行了,像往日。
但有母亲的陪伴,那幸福的日子,不算有滋有味,也安逸平稳。
可现在。
此刻,她一声不吭的看着灰色的登机箱在光滑的地面的摩擦,轱辘“咕噜咕噜”转动,如时间般的流逝,指针带动悲欢与离合。
她保持着早已习惯的面瘫脸,看客一样,欣赏默剧的惨烈结尾。
又自然而然的按照父亲的嘱咐,去找那个“橙头发的和善女人”。
她低眸,视线只能扫到艳丽的和服下摆和穿的整整齐齐的黑西服。
就理所当然成了那人的“灯下客”,“手中棋”。
为什么呢。
啊……好悲伤啊。
.
我为电影的观众,用第三人称描述她的故事。
或悲或壮。
她的未来还有待书写,故事的结局也可能就此烂尾。
但那不灿烂的过往就如她所愿,过去吧。
「End.本章完」
作者说:一不小心咕久了七百多个字写了一个多月(?)
不搁了不搁了烂片也要写下去(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