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校园小说 > 重生女主报效祖国
本书标签: 校园 

军工订单的秘密

重生女主报效祖国

梅雨季的潮湿渗入作坊的每道裂缝,青雨安指尖的银针在铜胎上轻轻一点,珐琅彩料便如活水般顺着掐丝的纹路蔓延开来。窗外雨声淅沥,作坊内只有珐珐偶尔发出的呼噜声和银针与铜胎相触的细微声响。

手机突然震动,加密邮件提示音打破了这份宁静。青雨安放下银针,屏幕上"星辰计划组"的ID让她瞳孔微缩。点开后,只有简短一句:"我们需要你在智能监测领域的技术,参与国家级项目,能否面谈?"附件里的保密协议上,那个鲜红的印章像一滴血落在雪地上般刺目。

"喵——"珐珐跳上工作台,尾巴扫过她的手腕。青雨安抚摸着它光滑的皮毛,指尖微微发颤。三个月前,她将农业监测系统的算法开源时,就预感到会有这一天。只是没想到,来的会是军方。

"爷爷说过,手艺要藏得住,也要拿得出。"她轻声自语,指尖划过屏幕上那个鲜红的印章。窗外一道闪电劈过,照亮了她半边脸庞,也照亮了墙上那幅老照片——年轻的爷爷站在军工车间里,手里拿着的不是珐琅器,而是一块电路板。

 

保密局的审讯室白得刺眼,青雨安坐在金属椅上,双手平放在桌面。空调冷风直吹后颈,她却感到背后渗出一层细汗。

"青小姐,解释一下这些境外IP的频繁访问。"审讯员推过一叠打印纸,上面密密麻麻全是IP记录。

"非遗文化交流。"青雨安解锁手机,调出直播后台,"我在教国外珐琅爱好者掐丝技巧,这是文化输出。"她声音平稳,指尖却无意识地摩挲着左手腕内侧——那里有一个几乎看不见的疤痕,是十二岁那年调试电路板时烙下的。

审讯员翻看着记录,突然停下:"这个乌克兰IP,凌晨三点还在观看你的直播?"

"时差。"青雨安微笑,"而且真正的艺术爱好者从不看时间。"她将手机转向对方,"您看这段,我在讲解'雨点皴'技法,弹幕里全是技术讨论。"

审讯持续了三小时十七分钟。当审讯员终于合上文件夹时,青雨安注意到他无名指上的婚戒——和她改良过的那款军用通讯器上的卡扣是同一种合金。

"例行公事,理解一下。"审讯员起身送客时语气缓和,"毕竟这次合作涉及国家安全。"

走出大楼时,梅雨暂歇。青雨安深吸一口气,潮湿的空气里混着远处工地水泥的味道。她掏出手机,给"星辰计划组"回复了确认信息。屏幕反光中,她看见自己的倒影与墙上爷爷的照片重叠在一起。

 

实验室的蓝光在午夜格外刺眼。珐珐被反锁在门外,爪子挠门的声音时断时续。青雨安戴着白手套,将农业监测系统的核心算法拆解重组。屏幕上数据流如银河倾泻,她突然停下,转身从包里取出一个锦盒。

盒中是爷爷留下的掐丝珐琅镇纸,龙纹的鳞片用了七种渐变釉色。青雨安指尖抚过那些几乎不可见的接缝处——当年爷爷就是用这种无缝拼接技术,解决了某型导弹整流罩的密封问题。

"慢工细活,快准稳..."她喃喃自语,突然调出代码编辑器。三小时后,当屏幕上跳出"南海某岛礁气象监测模拟成功"的字样,窗外已泛起鱼肚白。青雨安摘下眼镜揉了揉眉心,门外的珐珐早已没了动静,想必是窝在走廊的纸箱里睡着了。

她打开门,发现纸箱里除了珐珐,还有半块没吃完的绿豆糕——是楼下张奶奶放的。这个七十多岁的前军工质检员,总能在最恰当的时候送来点心。青雨安掰下一小块含在嘴里,甜味在舌尖化开的瞬间,她想起爷爷临终前塞给她的那张纸条:"珐琅遮不住钢火,手艺压不住国需。"

 

项目中期汇报会上,军方专家组坐满了会议室前三排。青雨安穿着特意购置的藏青色套装,站在投影仪前讲解技术方案时,能清晰感受到大校审视的目光如X光般穿透她的后背。

"数据传输延迟必须控制在0.1秒内。"大校敲了敲桌面,"现有方案还差两个数量级。"

会议室鸦雀无声。青雨安看向窗外,雨丝斜打在玻璃上,像极了掐丝工艺中的"雨点皴"。她突然调出一张图片——乾隆年间的一件珐琅器局部放大图。

"传统珐琅讲究'慢工出细活'。"她指尖划过屏幕上那些细如发丝的金属线,"但在关键节点,老师傅们会用'快准稳'三字诀。"她切换页面,新的算法架构图如一朵绽放的珐琅花,"我们可以借鉴这种非均匀优化策略。"

大校的眉毛微不可察地抬了抬。会议延长到晚上九点,当专家组终于点头时,青雨安的后背已经湿透。她婉拒了庆功宴,赶回实验室带着团队重写代码。暴雨拍打着窗户,珐珐蹲在窗台上,尾巴焦虑地左右摆动,像极了墙上挂钟的钟摆。

凌晨四点,当最后一个测试用例通过时,团队里最年轻的程序员小陈突然哭了起来。青雨安递过纸巾,发现窗外雨停了,东方泛起一抹奇特的玫红色——和爷爷那件获奖珐琅器上的"朝霞红"釉色一模一样。

 

卫星发射当天,青雨安在指挥中心外待命。她穿着统一发放的蓝色工装,胸前却别着那枚爷爷留下的珐琅平安扣。手机震动,是张奶奶的消息:"丫头,灶上热着桂花酒酿,珐珐我喂过了。"

远处发射塔架上的火箭在晨光中闪闪发亮。当倒计时归零,震耳欲聋的轰鸣声中,青雨安突然想起在玉米地调试无人机的那个清晨——露水打湿裤脚,她跪在地上调整传感器,指尖沾满泥土;想起在作坊修复明代铜胎的深夜,珐琅彩料在灯光下流转如星河。

"助推器分离正常!"广播里的声音将她拉回现实。手机再次震动,是团队发来的消息:"监测数据完美,岛礁生态保护系统启动。"青雨安摩挲着平安扣背面的"守正出新"四字,忽然明白爷爷当年为何放弃军工院的晋升机会,回到小作坊当个普通匠人。

返程的车上,一向严肃的大校罕见地露出笑容:"青工,你让我想起了老一辈的军工匠人。"他递来一个牛皮纸信封,"组织上希望你能参与下一代系统的研发。"

青雨安接过信封,却没有立即打开。她望着窗外飞驰而过的景色——新播种的玉米苗在雨后舒展,像无数绿色的火焰。珐珐不知何时从猫包里钻出来,跳上她的膝头。远处,她的小作坊在晨光中只剩一个模糊的轮廓,屋檐下那串铜风铃却依稀可见,随风传来清脆的声响。

她轻轻拆开信封,里面除了一份新的保密协议,还有一张老照片的复印件——年轻的爷爷站在一群穿军装的人中间,手里举着的正是那件"朝霞红"珐琅器。照片背面写着一行小字:"器以载道,技以卫国。"

青雨安将照片收进贴近心口的内袋,摸出随身携带的银针,在指尖转了一圈。针尖反射的阳光恰好照在前排大校的肩章上,那颗将星亮得刺眼。

上一章 关税单引发的抉择 重生女主报效祖国最新章节 下一章 芯片与土地的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