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幻想小说 > 互换你的人生
本书标签: 幻想  代餐文学  反差萌     

第二十七章:排练场的“暴君”与筹备会的“新手”

互换你的人生

---

慈善晚宴和校园艺术节的项目如同两艘并行的航船,同时启航,载着两位身份错位的少女,驶向各自未知的水域。

(伊诺)的排练场“暴君”模式:

乙城二中的旧礼堂,成了(伊诺)的临时“指挥中心”。空气里弥漫着灰尘、颜料和少年人汗水的味道。她被乔薇和文艺委员半推半就地架上了“总导演”的位置,这比她主持任何一场董事会议都让她感到棘手。

她的“导演”风格,与其说是艺术指导,不如说是冷酷无情的效率专家。

“第三排左侧,王同学,你的动作比标准节奏慢了0.5秒,破坏整体对称性。重来十遍。” “道具组,这些废旧电路板的焊接点抗拉强度疑似不足,进行压力测试,我要看到数据。否则上台风险不可控。” “背景音乐第37秒的鼓点频率与预设的灯光Cue点节奏存在47毫秒偏差,调整音频或修改灯光程序,选一个,五分钟内解决。”

她手里拿着秒表和厚厚的笔记本,上面不是情感描绘,而是密密麻麻的时间码、角度测量和问题日志。同学们被她这种“军训式”排练虐得哀嚎遍野,却又在她绝对理性的指挥下,眼睁睁看着那个用废纸板、塑料瓶和旧零件拼凑出来的节目,以一种惊人的速度变得整齐划一、充满了一种冷冽而奇异的视觉冲击力。

乔薇试图用“快乐最重要”来缓和气氛,(伊诺)只是冷冷瞥了她一眼:“低效的快乐是短暂的。达成预设目标带来的成就感才是持续的正向激励。”她无法理解这种缺乏明确KPI的集体活动意义何在,但既然被卷入,就必须做到她标准下的“最优”。

林轩作为美术指导,对效果的精益求精表示理解,但他尝试与(伊诺)探讨作品的情感内核时,得到的回复是:“情感无法量化评估。我们先确保所有可量化的参数达到基准线以上。”林轩看着眼前冷静得不像高中生的女孩,第一次对“艺术源于情感”产生了深深的怀疑。

(夏念希)的筹备会“新手”成长记:

与此同时,在伊氏集团顶层明亮的会议室里,(夏念希)正经历着另一场淬炼。

慈善晚宴筹备会议的气氛庄重而专业。她坐在主位,努力维持着伊诺式的冰冷面具,指尖却在下意识地点着桌面。下面坐着各部门精英、合作方代表,以及……永远像只开屏孔雀般耀眼的顾宸。

会议初期,她极度依赖身边的宋子逸。他如同一个无声的提词器,总能适时地递上写有关键提示的纸条,或者用一个轻微的咳嗽、一个眼神暗示她该点头、该否决、或该结束讨论。

但很快,会议进入了需要真正决策的深水区。

“伊小姐,舞台设计A方案视觉华丽,B方案更贴合‘再生’主题但略显朴素,您的意见是?” “拍卖环节的叙事风格,您更倾向情感故事驱动,还是侧重收藏价值分析?” “嘉宾名单中,宏源资本的李总与星辰基金的张总,哪位优先级更高?”

这些问题没有标准答案,每一双眼睛都看向她。(夏念希)感到心跳加速,但她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回想(伊诺)处理问题的方式:剥离情绪,回归本质。

她拿起方案,目光扫过,努力让声音平稳: “选择B方案。主题契合度是核心优势。视觉冲击力可以通过灯光和材质本身的质感来弥补,这更符合‘再生’的核心理念。” “叙事需要结合。先用一个简短有力的故事引出拍品,重点随即转向其独特工艺、公益价值和潜在收藏潜力,数据要扎实。” “李总。他与我们新能源板块的合作前景更广阔,此次晚宴是很好的关系润滑剂。张总那边由宋助理后续单独跟进。”

她的决策或许还带着一丝稚嫩,但条理清晰,目标明确,甚至隐隐透出一种不同于伊诺以往那种纯粹商业计算的、略带温度的判断力。底下原本或许存有试探之心的人,渐渐收起了轻视。顾宸更是毫不掩饰他的欣赏,吹了声口哨:“漂亮!诺诺,你这决策越来越有味道了!”

宋子逸站在她身后,沉默地注视着。他发现这位“夏小姐”正在飞速进化,她像一块海绵,吸收着伊诺的思维框架,却又无意识地将自己特有的感知和共情能力融入其中,形成一种独特而有效的风格。

顾宸的“误打误撞”与间接交集:

在一次关于宣传短片风格的讨论陷入僵局时,(夏念希)看着那些过于煽情或奢华的方案,总觉得不对劲。她尝试描述内心模糊的感觉:“我们能不能…不要那么刻意?就像…就像只是平静地展示一件旧物如何被耐心地、一点点赋予新生的过程,那种本身的力量感…”

团队成员面面相觑,不太能抓住这种抽象的感觉。

就在这时,一直翘着二郎腿玩手机的顾宸突然抬起头,眼睛一亮。他最近敏锐地察觉到“伊诺”似乎有了一些微妙的变化,偶尔会流露出一种不同于以往纯粹功利主义的倾向(他将其误解为伊诺的新兴趣点)。他觉得此刻“伊诺”提出的,正是一种时下很受小众圈层追捧的“真实主义”风格。

“我明白了!”他猛地坐直,觉得自己摸准了脉,“Raw(原始)!真实!有颗粒感!对不对诺诺?就像那种独立艺术纪录片的感觉!”他急于证明自己的理解和价值,立刻掏出手机,“我正好认识一个搞这调调的导演,贼有范儿!我让他团队过来聊聊?”

(夏念希)虽然觉得顾宸的解读有点夸张,但“真实”和“纪录片”这两个词确实接近她的想法,于是点了点头。

于是,顾宸为了在“伊诺”面前表现,动用人脉,真的请来了一支以拍摄“真实过程”见长的导演团队为晚宴宣传片操刀。为了寻找素材灵感,导演团队广泛搜寻着能体现“再生”和“手工感”的创作现场。经由顾宸一句“学校艺术社团有时候能挖到宝”的随口建议(主要目的是显示自己路子野),阴差阳错地,他们联系上了乙城二中的艺术教研组。

几天后,当(伊诺)正在礼堂里冷酷地掐着秒表,指挥着“道具组,第三号部件的反光率再提升10%”时,一支陌生的拍摄团队扛着摄像机走了进来,说是经学校同意,来采集一些青少年进行“再生艺术”创作的素材……

两条本不相干的平行线,因为一个美丽的误会和顾宸积极的(且带点显摆性质的)穿针引线,即将产生一次意想不到的擦肩而过。

上一章 第二十六章:“再生”企划与双向“辅导” 互换你的人生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二十八章:镜头下的“真实”与会议室外的试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