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我们继续书写这个故事,看晚宴成功后的余波如何影响两位女主,并引入新的变数。
---
慈善晚宴的巨大成功,像一块巨石投入平静(实则暗流涌动)的湖面,激起了层层涟漪,对两位女主的生活产生了截然不同的影响。
(夏念希)的“高光”后续:
第二天,各大财经版和社会新闻版都被伊氏慈善晚宴刷屏。“伊诺”这个名字再次成为焦点,但这次的评价却悄然发生了变化。
“冷艳继承人的温情一面”、“商业头脑与公益心的完美结合”、“‘再生’理念引领慈善新时尚”……类似的标题层出不穷。(夏念希)在晚宴上那段脱稿发挥的致辞、以及她处理意外事件时的得体周到,被媒体大肆渲染,为她塑造了一个不同于以往冰冷形象的、更具亲和力和社会责任感的新标签。
公司内部,原本可能对这位年轻继承人抱有疑虑的中高层,经过此次事件,也或多或少改变了看法。她展现出的并非只是蛮横的权力,还有一种独特的、难以复制的整合能力与公众魅力。
苏兰心打来了一个简短的电话:“晚宴效果不错。保持下去。”语气依旧平淡,但(夏念希)能听出一丝罕见的、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认可。
甚至连伊浩渊都在一次家庭晚餐时(虽然气氛依旧冰冷),随口提了一句:“拍卖环节的风险控制做得还行。”
这些来自“父母”的细微肯定,让(夏念希)心情复杂。她享受着成功带来的成就感,却又清楚地知道,这些赞誉本不属于她。一种窃取而来的心虚感,与渴望证明自身价值的冲动在她心中交织。
顾宸更是几乎一天三个电话地跑来“邀功”和“庆祝”,仿佛晚宴成功全是他一个人的功劳。(夏念希)疲于应付,只能继续用冷淡态度将他挡在一定距离之外。
(伊诺)的“平凡”困扰:
与此同时,(伊诺)在校园里也遭遇了新的“困扰”。艺术节的成功,让“念希姐”的名声达到了顶峰。不仅本年级,连低年级和高年级的学生都知道了高三有个超级厉害、超级酷的“念希姐”。
她走在学校里,收获的不再只是好奇或同情的目光,而是夹杂着敬佩、崇拜甚至一点点畏惧的注视。那几位“小弟”更加忠心耿耿,甚至开始自发地帮她“维持秩序”,比如赶走那些想偷拍她或者围观的别班学生,搞得(伊诺)哭笑不得。
更让她烦恼的是,班主任和年级组长似乎也注意到了她的“领导才能”和“组织能力”,开始试图给她加担子。
“夏念希同学啊,年级里准备搞一个学习互助小组,我觉得你很适合当总负责人……” “念希,学校下个月的开放日,我们班的展示区就交给你来统筹吧?”
(伊诺):“……” 她只想安静地完成“扮演夏念希”的任务并暗中调查父亲的事,并不想真的在校园里开展什么“事业”。她只能搬出“高考复习压力大”、“需要照顾母亲情绪”等借口艰难推脱,感觉比处理公司并购案还累。
加密通讯与角色反思:
夜晚,两人再次进行了加密通话。 (夏念希)难掩兴奋地分享了晚宴成功的后续反响,但也流露了内心的不安:“他们夸的好像都是我,但又都不是我……感觉很奇怪。”
(伊诺)冷静地回应:“赞誉和批评都是基于身份和结果,而非个体本身。享受结果带来的便利即可,无需纠结归属。你的应对本身值得肯定。”
轮到(伊诺)时,她难得地吐槽了学校的“过度关注”和“无效社交邀请”,语气中透着一丝真实的困扰:“为什么他们会认为我有时间精力处理这些毫无效率可言的事情?”
(夏念希)在电话那头忍不住笑了:“因为这就是‘正常’的校园生活啊,伊诺小姐。大家觉得你厉害,就想让你帮忙,这是信任的表现。”她忽然意识到,自己似乎正在给那个无所不能的伊诺解释最普通的人情世故,这种感觉很新奇。
(伊诺)沉默了一下,似乎在消化这个概念:“效率低下。但……我暂时无法脱离这种环境。明白了,我会调整策略进行管理,将干扰降到最低。”
新的涟漪:李哲的进击与邢家的阴影:
晚宴的成功,似乎也坚定了李哲的决心。他不再仅仅通过商业合作的方式接近,而是开始尝试更私人的联系。他给(夏念希)的邮箱发了一份非常专业的、关于星耀科技与伊氏未来合作可能性的详细分析报告,远超一般商业礼仪的范畴,并在末尾附上了一封简短却意图明显的信,赞赏她晚宴上的风采,并邀请她“在非工作场合,进行更轻松的思想交流”。
(夏念希)拿着这封像是情书又像是商业计划书的邮件,不知所措,再次求助宋子逸。
而宋子逸这边,则监测到另一股不太正常的动向。晚宴后,有一股来自海外的、与邢家(伊浩渊母族)关联密切的资金,开始小规模、试探性地购入伊氏的散股,动作非常隐蔽。
“邢家……”宋子逸向(夏念希)汇报时,语气格外凝重,“伊先生母亲的家族,背景极为复杂,早年与伊先生关系紧张,近些年少有往来。他们突然对伊氏产生兴趣,绝非好事。”
成功的喜悦还未散去,新的、更复杂的波澜已悄然涌现。赞誉、崇拜、追求、以及来自家族深处的阴影……同时向着两位身份错位的少女涌来。她们在享受高光的同时,也正被推向更巨大的漩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