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后晌午。
苏家村里长气喘吁吁来到鞠家,敲开了门,急切道:“嬢嬢!你怎么就惹上了张家啊!”
“张家人派人来我们村送话,要用一文钱买下你们家三十亩地。”
“若是不同意......便把你们全家男丁送去服徭役,现在这事全村都知道了。闹得沸沸扬扬的。”
六月底才播种完,一个月过去田地绿油油一片,长势喜人。
村民们也一起怒骂张家,不由的生出兔死狐悲的惧意。
张家,惹不起啊!
家中。
云毓沉吟片刻道:“事情还有转机,朝廷来了督察使,鞠公子四年前中童生方有神童之名,想必有瞻仰的同窗吧。”
鞠婧祎点头,与云毓说了些什么,云毓便离开了。
苏橘摸了摸鞠婧祎的头,宽慰道:“夫君不必忧思过度,船到桥头自然直,我有妙计。”
县学,今日学堂来了位不速之客。
吴夫子今日心跳动的一直很厉害,总觉得有些不妙。
......
“你是说鞠家被张县令一文钱买下了三十亩地?”
云毓点点头。
“荒谬至极!”
“我那命苦的学生啊!有什么我可以做的吗?”
吴夫子一脸揪心。
“夫子,您说昔日十岁童生,八岁著写咏竹歌的神童,十四病重编写周史的天才,一夜之间沦为庸才,号召无数稚童,去自家田地拔苗助长,痴心妄想提高粮食产量......”
于是,一群学子,在街上煞有其事的讨论商议所谓大事。
“待会到了苏家村,咱们见到庄稼,就往上拔。”
“但是不能全部拔出来,不然庄稼会死的。”
“对,拔一半就好,今日拔完,明日庄稼便会成熟了!”
听到这些话路人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这群学子读书读傻了吧!
一位上了年纪的庄稼汉赶紧劝诫:“不要胡来啊!庄稼在地里长得好好的,你们拔它会让庄稼死地里的。”
李四站出来大声道:“老汉你没读过书,自然不懂种庄稼。”
“我们神童,参悟了圣贤书,拔苗可以让庄稼早日成熟!”
更多学子闻风赶来,加入队伍,他们宛若“游街”一般,浩浩荡荡穿过闹市。
引来无数人侧目。
那被说不懂务农的老汉鼻子都气歪了。
老头子我伺候了一辈子庄稼,竟然说我不懂务农。
你在教我种地!
岂有此理!
但拔苗助长事件,太经典了。
听说这事的人,无论男女老少无一不捧腹大笑,议论此事。
甚至有人跟上去瞧热闹。
县城文人墨客,听说这事只是怒骂痛斥,直到有人禀报:“老爷!不好了,少爷去拔苗助长了!”
这下文人墨客瞬间慌了,许多有功名在身的更是脸色发白。
真参与这拔苗助长,基本告别官场了。
督察大夫听着无名怒火,这县令干什么吃的。
较真起来这可是教化失责的大事啊!
“看,那就是叶大人,他管治下的稚童学子,干出了拔苗助长的荒唐事。”
曾经受到县令迫害的百姓,也在苏橘的联络下,出发。
无数面色枯槁,眼神麻木的百姓们,眼神中迸发出希望与恨意。
棋局已成,大势已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