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轻小说 > 长白山文集
本书标签: 轻小说  回忆性小散文 

那就请抬头看看月亮

长白山文集

那就请抬头看看月亮

今夜,星辰密布。无数繁星在天际闪烁,它们像飞散的尘埃,微小却明亮,宏大又精致。每一颗都有自己的故事,比如远处耀眼的天狼星,冷峻而深邃;又如北方高悬的北极星,坚定且清冽,各自散发着独特的光芒。但这一切于我而言,却毫无意义。每当我伫立窗前,那嵌着暗纹的玄窗只映出一方狭促的夜空,连天狼星的锋芒与北极星的孤傲都被无情遮蔽。而在床榻旁抬首望去,视野更是局促得可怜,只能捕捉到一片零散、破碎的黑夜。那些遥远却璀璨的存在,仿佛从我的世界彻底隐去,深邃也好,高洁也罢,终究不过是无法触及的幻影罢了。

因此,我从未想过要去追逐他们。相反,我会默默地仰起头,将目光投向那轮悬于天际的皎洁明月。自古以来,无数文人墨客皆对这月亮倾注了无尽的情思。此刻,它高悬于穹顶之上,以一种清冷而从容的姿态俯瞰着世间万象。它洒下的银辉如同轻柔的丝缕,轻轻拂过我的面庞,令我不由自主地回忆起那些尘封在岁月中的旧事。

即便我在幼年时期便显露出了非凡的文学天赋,可身体却一直孱弱不堪,发烧于我而言如同家常便饭。父母因工作繁忙,我的童年全由祖父母照料。母亲在我出生不久后,便让我断了奶,好投入工作,所幸祖父总会买来许多奶粉弥补这一缺憾。自打记事起,医院的大门对我来说就从未关闭过,仅我印象深刻的就诊经历便多达二十多次,更不必说那些尚在懵懂时期的病痛折磨。几乎每个月,我都会被高烧侵袭一次。四岁那年,医生诊断我属于高烧难退的体质,一旦发热便极难治愈。祖母每每抱着浑身滚烫的我,止不住地流泪,喃喃道:“为何偏偏我孙儿这般体弱多病?”年幼的我虽无法完全理解这些情感,但心中却也因此泛起了一丝难以言喻的复杂情绪。

我体内的病魔仿佛带着某种难以捉摸的恶意,总爱在夜深人静时悄然苏醒。每当钟表指针划过凌晨一二点,祖父母便匆忙披衣而起,将虚弱的我送往医院。午夜的医院寂静得可怕,走廊上只回荡着墙角传来的轻微呼噜声。然而,我的到来却打破了这份沉寂,像是一场突兀奏响的悲怆交响乐——刺骨的冰冷钢针一次次扎进我的肌肤,那般疼痛让我忍不住发出颤抖的呜咽。我的皮肤细腻如母亲,却也因此成了护士们最大的困扰。输液时,她们常常因找不到血管而一再尝试,每一次失败都让我的心揪得更紧一些。祖父后来告诉我,我三个月大的时候,有一次需要扎头皮针,一位医生竟连续试了二十多次,仍未能成功。幼小的我只能用尽全力哭喊,声音在空旷的走廊里久久回荡,仿佛要穿透整座医院的冰冷墙壁。那时的我,或许还不明白命运为何如此残酷,但那漫长的哀嚎,早已深深烙印在记忆之中。

在那个电子产品尚未普及的年代,夜晚的医院显得格外寂静,四周没有可以交谈倾诉的人。我只能将目光投向窗外那轮清冷的月亮。恍惚间,我仿佛看到一位身披麻衣的医生,他带着一种超脱尘世的气质,正为我疗伤,那般专注,那般温柔,仿若悬壶济世的仙人。唯有在这幻象之中,我才能寻得一丝慰藉,渐渐安然睡去。而月亮洒下的银辉,如同轻柔的手,静静抚摸着我的脸庞……

当我的身体逐渐强壮起来,免疫力似乎也跟着增强了不少。至于这是不是病魔在幼年时对我“千锤百炼”的结果,至今我仍无法给出确切答案。只依稀记得那晚的月光异常皎洁,洒满庭院,仿佛为世间的一切镀上了一层银霜。凝望着它,我的心才稍稍平静下来,带着些许慰藉沉入梦乡。后来,我被送到了县城的一所私立小学就读,那时我才刚满六岁,正值小学一年级。学校实行全封闭式管理,意味着我们必须在校园内度过整整十天才能回家一次。对于年幼的我来说,这无疑是一段漫长得令人窒息的时间。更让我感到自卑的是,身边的同学大多天赋异禀、聪明伶俐,而我却常常力不从心,总觉得自己格格不入。于是,思乡之情便成了我生活的主旋律。每当夜幕降临,孤独和无助便如潮水般涌来,泪水悄无声息地滑落脸颊,滴落在窗台上,反射出清冷的月光。那一刻,我心里竟升起了一丝奇异的安慰——原来,连月亮也在陪伴着我。到了二年级的时候,这种情绪愈发强烈。有一次,我鼓起勇气向宿管请教:“如果特别想家,应该怎么办?”他听完后并没有直接回答,而是意味深长地笑了笑,说道:“抬头看看天上的月亮吧。”我当时满腹疑惑,虽然从小对月亮就怀有一种难以言喻的情感,但这种情感尚未鲜明到能够解答我的困扰。于是,宿管耐心地解释道:“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都爱借月亮抒发情怀。它就像一封无形的家书,传递着思念与希望。我读高中时,也曾独自一人来到县城求学,每逢想家,总会抬头望向天空中的那轮明月,任凭泪水顺着脸颊滑落……”那一夜,我躲在被窝里哭得撕心裂肺。窗外不知是谁在拉小提琴,那低沉而哀婉的旋律宛如一根细针,直刺进我的心脏。第二天清晨,我拿起笔,写下了人生中第一篇散文。现在回想起来,这听起来确实有些荒唐可笑——一个二年级的小孩,甚至连字都不认识几个,怎么可能写出像样的文章?然而,这一切确确实实发生过。或许,那篇文章并不完美,甚至稚嫩得让人忍俊不禁,但它承载了我最真挚的感情,以及那个年纪独有的纯真与执着。

当岁月悄然推移,我已步入青春期。夜深人静时,学习的压力或思乡的愁绪常常让我辗转难眠。那些失眠的夜晚,我总会轻轻起身,推开窗子,凝望天际那一轮皎洁的月亮。不知为何,总觉得它像是最忠诚的伙伴,无论何时何地,总在寂寥的暗夜里默默陪伴着我。离别总是人生的常态。与朋友挥手告别时,上学远行离开父母时,甚至因升学而与恩师分别时,他们无一例外都对我说过同样的话:“如果想我们了,就抬头看看天上的月亮吧。”因为月亮不仅象征着团圆,更寄托着幸福与重逢的希望。滦河水在月光下静静流淌,波光粼粼间仿佛一只缀满星辰纹样的鹿角,在清冷的夜色中散发着柔和的光芒。然而,到了初二那年,我的心境开始变得格外敏感。或许是因为青春期对异性的懵懂向往,又或许是心上人遥不可及带来的痛苦,这些情感如同一根根钢针,深深刺入我的内心。每当夜幕降临,我总会泪眼朦胧地伏案提笔,将满腔愁绪化作一篇篇诗词歌赋,倾诉于纸上。那轮明月依旧高悬,却似乎也染上了几分忧伤的色彩。

我原以为,这件事会永远埋藏在我的心底,不为人知。然而,在那次同学们的询问之下,一切却险些崩塌。“为什么从来没见你流露出想家的样子?难道你的父母对你不好吗?”话语如利箭般射来,瞬间击中了我内心最柔软也最脆弱的地方。我微微一怔,随即感到一阵战栗从脊背蔓延至全身。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的表情平静下来,我勉强扯出一抹笑容,轻声说道:“如果你们想家了,就抬头看看天上的月亮吧……”那句话出口时,我的声音几乎微不可闻,但其中蕴含的情感却沉重得仿佛能压弯月光。

当然了,体弱多病与外貌平庸,不过是这具肉体的表象罢了。而真正的我,精神层面的那个我,却是健康富足、玉树临风的。我渴望终止的,从来都不是那份持之以恒的坚持,而是那深不见底、令人窒息的痛苦啊。此刻,我宛如窗前那思归的旅人,脸上的泪痕宛若点点墨迹洒落在纸张之上,诉说着无尽的心酸与愁绪。

上一章 荒谬绝伦 长白山文集最新章节 下一章 贫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