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9日下午,林晚正在画“勤洗手”的防疫漫画,楼下突然传来激烈的争吵声,像一把钝刀划破了小区的宁静。
“都怪你!要不是你非要这时候来接孩子,我们怎么会被封在这里?”女人的声音尖利刺耳,带着哭腔,“我一个人带小欧好好的,你一来就添乱!”
“我不来接孩子,你打算让他一个人过年?”男人的声音也带着火气,却透着股无奈,“当初要不是你非要离婚,我们至于这样吗?”
“你还有脸提离婚?要不是你……”
争吵声越来越大,中间夹杂着孩子撕心裂肺的哭声,一声比一声让人揪心。林晚放下画笔走到窗边,拉开窗帘一角,2栋楼下,一个穿红色外套的女人叉着腰站在楼道口,头发乱糟糟的,脸上还挂着泪;一个戴眼镜的男人蹲在地上抽烟,眉头拧成了疙瘩;楼梯角的阴影里,一个穿蓝色羽绒服的小男孩缩成一团,抱着膝盖哭得浑身发抖,小小的肩膀一抽一抽的。
是柴桑和芳姐。林晚在蔡丁的表格里见过他们的信息,2栋402,柴桑(父)、芳姐(母)、小欧(子,7岁),备注栏里写着“离婚两年,柴桑来接孩子去上海过年,小区封锁后暂居芳姐家”。表格里还特意标了行小字:“近期争吵频繁,孩子情绪不稳定”。
她看着小欧哭得通红的眼睛,心里像被针扎了一下。这个年纪的孩子,本该在过年时穿新衣、放鞭炮,现在却要在父母的争吵里瑟瑟发抖。
她拿起速写本,坐在窗边轻轻勾勒,争吵的父母,哭泣的孩子,灰色的楼道,只有孩子羽绒服的蓝色,在画里显得格外刺眼。
没过多久,楼下传来电动车的声音。林晚抬头,看见蔡丁骑着社区的旧电动车赶来了。他把车停在路边,快步走到小欧身边,蹲下身轻轻拍了拍孩子的背。距离太远听不清他说什么,但能看见他从口袋里掏出颗巧克力,剥开包装递到小欧嘴边,是那种印着奥特曼图案的牛奶巧克力,孩子平时最爱吃的。
小欧抽噎着张开嘴,眼泪还挂在脸上,眼神却亮了些。蔡丁顺势把他从楼梯角拉起来,替他擦掉眼泪,又转身对柴桑和芳姐说了几句。
男人掐灭了烟,女人别过头抹眼泪,争吵声渐渐停了。最后,蔡丁牵着小欧的手,把他送回了楼道,又站在楼下和柴桑夫妇说了很久的话,直到两人的表情都缓和了些,才骑上电动车离开。
林晚放下画笔,看着蔡丁的电动车消失在小区拐角。寒风卷着枯叶飘过空荡荡的操场,她却觉得心里某个角落悄悄松了。
她在画的下方写下:“比病毒更伤人的,是争吵;比药物更温暖的,是陪伴。”
那天晚上,蔡丁在群里发了条公告:“各位家长,特殊时期请多留意孩子情绪,避免在孩子面前争吵。如有育儿困惑,可在群里@我,我找了些儿童心理疏导的资料,免费分享给大家。”
林晚看着公告,点开蔡丁的头像,犹豫了很久,发了张下午画的速写给他,只配了个叹气的表情。
蔡丁很快回复。
蔡丁画得真好,也真让人心疼。我刚才跟他们聊了聊,芳姐说压力太大,柴桑说想弥补孩子,其实都不是坏人,就是被疫情和生活逼急了。
林晚希望他们能好好的。
蔡丁会的,冬天总会过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