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之后,吏部侍郎梁远被夺了官,因受贿数多,买卖官职多达二十人,影响恶劣,直接被处绞刑,抄家,男丁流放,没收全部财产。
其余行贿的官员全都处流刑,全发配充军,没收所有财产。
至于夏家娘子夏于秋,以及那屠户娘子江月瑶,沈慧照本来也想丝毫不留情面按律斩了。
但那时忽地有人在民间煽风点火,称两位娘子不过是为民除害,在民间引起暴乱和反抗。
赵祯为平民愤,下令赦免了她们,让她们和其他帮凶一起服刑三年,便可释放。
这三年间。
吏部侍郎倒台后,空缺的位置由付瑞补上,他主张裁了大量冗余官员,也撤销了大部分没用的官职。
付瑞那行事手段比那铁面判官还要雷厉风行不讲情面。
这俩人一个在朝堂一扫污秽之风,一个在百姓间用律法维持正道,那板着个脸的模样如出一辙的冷。
另一方面,杨羡前两年被皇帝派遣出征,击退大辽有功,两年后被封了少将,分走了部分太后手中的军权。
三年下来,付瑞、沈慧照、杨羡这三人一下成了赵祯整治朝堂内外的红人。
-
三年后。
一支举着“杨”字军旗的行军队伍缓缓朝着汴京的方向去。
旁边还有一支挂“折”字军旗的队伍。
两边军队的领头人都是俩年轻人。
折淙往旁边看了一眼,慢悠悠地骑马脱离自己的队伍,往旁边的杨家军前头去。
“杨兄,你这本兵书都翻到倒背如流,怎么还在看?”折淙纳闷道。
“折少将,别擅自脱离自己的折家军。”杨羡头也没抬,依旧骑着马,看着书,不咸不淡地回答他。
折淙往自己军队看了眼,他弟弟折闵在前边领军,“没事,我弟弟在呢,你跟我说说呗,你这兵书谁的啊?这上面的批注也不像你的字啊?”
“这两年你问了八百回了,腻不腻?”
“那八百回你也没回答我一次啊。”
杨羡把书合上,抬起眸光时像在回忆什么,嘴边扬起笑道:“是一位、天之骄子送我的武状元礼物。”
“……”折淙无趣地把身子坐直,不问了。
问了八百回,有四百回是这么回答的。
两年前,朝廷派来了一位武状元,先是和他们折家军共同抗西夏,建立了军功,后迅速升了职。
折淙被调去迎敌大辽,杨羡随之一起,更是在战场上大放异彩,几次击退契丹族,杨羡被封了少将,有了一支自己的杨家军。
这次回京,战事暂息,杨羡是奉命回京受封的。
折淙则是自己提出要回来的,说是要寻人。
“不过,我倒是也对一人好奇。”折淙慢悠悠地骑着马。
“谁?”杨羡问。
折淙笑了下:“以前我们行军有多难,你刚来时应有体会,钱粮不足,武器不精,有时候还要我们折家自己倒贴,人很多,却常常以十敌一都难,可见上头放钱粮的途中被克扣了多少,才有那么一点落在我们身上。”
杨羡若有所思地看着他,心底隐约有点不安。
折淙满眼向往,接着说:“但是,两年前,一位从汴京来的吏部侍郎,竟愿意爬山涉水,亲自运送军需,且那还是最精良的武器铠甲,还有棉衣、药材,钱粮不仅分文不少,甚至收获了不少路上老百姓送的粮食给咱们。”
杨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