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古代小说 > 魔式笔记之李白诗评
本书标签: 古代  古代诗词  古典诗词     

太华观

魔式笔记之李白诗评

太华观

  

盛唐 · 李白

厄磴层层上太华,白云深处有人家。

道童对月閒(xián)吹笛,仙子乘云远驾车。

怪石堆山如坐虎,老藤缠树似腾蛇。

曾闻玉井金河在,会见蓬莱十丈花。

  

  简括:

七言律诗 押麻韵,这首诗是李白在太华观写的。太华观,道教庙宇,位于陕西省周至县南15公里的华山脚下。这首诗充分展示了李白的诗歌才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通过生动的字词运用、巧妙的艺术手法以及丰富的意境渲染,使读者领略到了太华山的美景和神秘氛围。

  

  翻译:

太华山路难攀登,层层叠叠入云端。

  

白云飘荡深处处,隐约人家在山间。

  

道童对着明月吹笛,笛声悠扬在空中回荡。

  

仙子驾云远离尘世,驾车飞驰在远方。

  

怪石堆积如山峰,形状如同一只坐虎。

  

老藤缠绕着树木,蜿蜒曲折似腾蛇。

  

曾听传闻玉井金河在,未来或许可见蓬莱花。

  评析:

“厄磴层层上太华”:这句诗描述了攀登太华山的艰难过程,诗人用“厄磴”来形容山路的崎岖难行,层层叠叠,凸显了登山的困难和艰辛。

“白云深处有人家”:此句则描绘了太华山上的幽静与神秘,展现了诗人在攀登过程中,从疲惫到发现人间仙境的欣喜。

“道童对月閒吹笛”:诗人通过“道童对月闲吹笛”的形象描绘,给人一种宁静、和平的氛围,体现了太华山上的超然与宁静。

“仙子乘云远驾车”:这一句则更加凸显了太华山的神秘与超凡,诗人以浪漫的笔触描绘了仙子乘云远驾车,为整首诗增添了浓厚的神话色彩。

“怪石堆山如坐虎”:这句诗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将怪石堆叠的山景形象地比喻为坐虎,既突显了山形的奇特,又赋予了无生命的山石以生命和动感。

“老藤缠树似腾蛇”:这句诗同样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将老藤缠绕树干的景象比作腾蛇,增加了画面的动感和生命力。

“曾闻玉井金河在”:诗人引用了传说中的“玉井金河”的故事,增加了诗歌的神秘色彩。

“会见蓬莱十丈花”:最后一句是诗人的美好期望,他希望能够在太华山上看到仙境中的花朵,享受那自由自在的生活。

整首诗中,李白运用了生动的字词、丰富的艺术手法以及细腻的意境渲染,将太华山的美景和神秘氛围展现得淋漓尽致。这不仅体现了他的诗歌才华和对大自然的深深敬爱,也表达了他对超脱世俗、向往仙境的渴望。

  

  历史诗评无,典故乘云

  相关人物:封人

《庄子》外篇·卷五上《天地》

封人曰:「始也我以女为圣人邪,今然君子也。天生万民,必授之职。多男子而授之职,则何惧之有!富而使人分之,则何事之有!……千岁厌世,去而上仙;乘彼白云,至于帝乡。」

  

  典故蓬莱

同源典故:

三壶 三山 三岛 五山 员峤 员峤波翻 方丈 方壶 方蓬 海上三山 海上山 海中山 瀛岛 瀛洲 蓬丘 蓬壶 蓬山 蓬岛 蓬瀛  蓬莱仙岛 蓬莱仙馆 蓬莱宫殿 蓬莱岛 蓬莱银阙 入海求

《史记》卷二十八〈封禅书〉

自威、宣、燕昭使人入海求蓬莱、方丈、瀛洲。此三神山者,其傅在勃海中,去人不远;患且至,则船风引而去。盖尝有至者,诸仙人及不死之药皆在焉。其物禽兽尽白,而黄金银为宫阙。未至,望之如云;及到,三神山反居水下。临之,风辄引去,终莫能至云。世主莫不甘心焉。及至秦始皇并天下,至海上,则方士言之不可胜数。始皇自以为至海上而恐不及矣,使人乃赍童男女入海求之。船交海中,皆以风为解,曰未能至,望见之焉。其明年,始皇复游海上,至琅邪,过恒山,从上党归。后三年,游碣石,考入海方士,从上郡归。后五年,始皇南至湘山,遂登会稽,并海上,冀遇海中三神山之奇药。不得,还至沙丘崩。

  

《拾遗记》卷一《高辛》

三壶,则海中三山也。一曰方壶,则方丈也;二曰蓬壶,则蓬莱也;三曰瀛壶,则瀛洲也。

  

《列子集释》卷五〈汤问篇〉

「渤海之东不知几亿万里,有大壑焉,实惟无底之谷,其下无底,名曰归墟。八弦九野之水,天汉之流,莫不注之,而无增无减焉。其中有五山焉:一曰岱舆,二曰员峤,三曰方壶,四曰瀛洲,五曰蓬莱。其山高下周旋三万里,其顶平处九千里。山之中閒相去七万里,以为邻居焉。其上台观皆金玉,其上禽兽皆纯缟。珠玕之树皆丛生,华实皆有滋味;食之皆不老不死。所居之人皆仙圣之种;一日一夕飞相往来者,不可数焉。而五山之根无所连箸,常随潮波上下往还,不得暂峙焉。仙圣毒之,诉之于帝。帝恐流于西极,失群仙圣之居,乃命禺彊使巨鳌十五举首而戴之。迭为三番,六万岁一交焉。五山始峙而不动。而龙伯之国有大人,举足不盈数步而暨五山之所,一钓而连六鳌,合负而趣归其国,灼其骨以数焉。于是岱舆员峤二山流于北极,沈于大海,仙圣之播迁者巨亿计。帝凭怒,侵减龙伯之国使阨,侵小龙伯之民使短。至伏羲神农时,其国人犹数十丈。……」

上一章 题东溪公幽居 魔式笔记之李白诗评最新章节 下一章 别匡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