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年春天,“草莓之家”迎来了新的里程碑——第一座由国际合作援建的流浪动物康复中心落成。
这座现代化建筑配备了恒温手术室、康复理疗区和开放式活动场,甚至还设置了专门的科普展厅。
开馆当日,络绎不绝的参观者中不仅有动物保护领域的专家,更有许多带着孩子前来学习的家庭。
在展厅的互动屏幕前,一个扎着羊角辫的小女孩指着墙上的照片惊呼。
“妈妈,这是球球!我在视频里见过它!”
照片里,金毛犬球球正把下巴搭在一只瘸腿小猫身上,眼神温柔。
肖战蹲下身子,耐心地给孩子们讲述每只动物背后的故事,王一博则在一旁演示如何正确抚摸陌生小动物,现场不时响起欢快的笑声。
随着影响力扩大,“草莓之家”收到了来自世界各地的特殊求助。
有位旅居海外的华人发来邮件,说在唐人街发现了一群被遗弃的中华田园犬,希望能得到帮助。
肖战和王一博立刻联系当地志愿者,通过跨国协作,最终将这些狗狗安全接回国内。
这个案例被制作成专题纪录片,在国际动物保护频道播出后,引发了广泛关注。
某个周末,一群身着校服的中学生来到基地做义工。
其中一个叫小雨的女孩,主动申请照顾一只刚做完截肢手术的小橘猫。
起初小橘猫非常抗拒,总是躲在角落,但小雨每天坚持给它读故事、按摩残肢。
半个月后,当小橘猫第一次主动蹭向小雨的手心时,女孩激动得红了眼眶。
“原来爱真的能治愈一切。”
看到年轻一代的成长,肖战和王一博决定发起“星火计划”。
他们设立专项基金,为偏远地区的动物救助站提供物资和技术支持。
与高校合作开设流浪动物保护选修课。
还推出了公益联名周边,所有收益都用于救助工作。
深秋的一天,两人收到了来自西部山区的来信。
曾经在“草莓之家”实习的兽医小林,用基金资助的设备建立了当地第一家流浪动物诊所。
信里附着一张照片:诊所门口,村民们排着队带着自家的猫狗来做检查,孩子们举着写有“谢谢”的手工卡片。
夜深人静时,肖战翻看着这些信件和照片,感慨道。
“我们救的不仅是动物,更是在传递一种信念。”王一博将头靠在他肩上。
“现在,这份信念已经变成了燎原之火。
”窗外,“草莓之家”的灯牌在夜色中格外温暖,新一批小奶猫正在育婴室里发出奶声奶气的叫声,仿佛在为这场永不停歇的爱心接力唱着序曲。
五年后的盛夏,“草莓之家”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十周年特别活动——“毛孩子的毕业典礼”。
经过专业训练的流浪动物们化身“明星学员”,导盲犬为视障人士引路、治疗犬为自闭症儿童带来笑容。
曾经胆小怯懦的流浪猫,如今也能熟练完成搜救模拟任务。
活动现场的大屏幕上,滚动播放着全球各地合作救助站的祝福视频,画面里不同肤色的志愿者们举着标语。
“爱无国界,守护同行”。
这天,小雨已经是一名在读兽医专业的大学生,她带着当年照顾的小橘猫“布丁”重返基地。
此时的布丁戴着特制的义肢,正灵活地穿梭在互动区,成为最受欢迎的“小嘉宾”。
小雨眼眶湿润地握着肖战的手。
“是布丁教会我,生命的顽强远超想象,现在我也想成为帮助更多小动物的人。”
随着“星火计划”的持续推进,王一博察觉到传统救助模式的局限性。
他带领团队研发出一款名为“Animal Link”的社交平台,不仅能实现全球救助信息实时共享,还利用AI技术为流浪动物智能匹配最合适的领养家庭。
在一次跨国联动中,平台成功为非洲某战乱地区的流浪动物找到欧洲的庇护所,创下了最短跨国救助记录。
然而,救助之路并非一帆风顺。
某个暴雨倾盆的夜晚,基地的犬舍因年久失修出现坍塌,十几只狗狗被困。
肖战和王一博不顾危险冲进雨中,与志愿者们用身体护住受惊的动物。
当所有狗狗平安转移后,王一博看着浑身湿透的肖战,又心疼又自责。
“我们得尽快扩建更安全的设施。”
这次危机促使两人启动“诺亚方舟”改造项目。
他们邀请知名建筑师,采用环保材料打造出抗震、防洪的新型动物居所。
施工期间,无数爱心人士自发组成“护工队”,带着自制的宠物窝、驱虫药前来支援。
一位退休老教师甚至捐出了毕生积蓄。
“我年轻时总觉得救助动物是小事,现在才明白,这是在守护世界的温柔。”
某个雪后的清晨,肖战和王一博带着年迈的球球散步。
曾经威风凛凛的金毛犬,如今步伐缓慢,却依然坚持要陪着主人巡视基地。
看着在雪地里嬉戏的年轻志愿者们,肖战弯腰轻抚球球的头。
“你看,我们的接力棒,已经传给更多人了。
王一博轻轻搂住他的肩,朝阳为两人的身影镀上金边,远处的救助站里,新的生命故事正在继续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