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607年,匈奴攻破洛阳,建立“匈奴汗国”,前平灭亡。
公元前606年,镇守徐州的刘乙出兵伐匈,经过了四年的斗争,刘乙打退了匈奴,并在西周王朝的旧都镐京称帝,重建平王朝,史称中平,刘乙就是平谐帝。
这时,西藏地区的蜀秦国再次入侵平朝的川蜀地区,平谐帝亲率兵马,将蜀秦国揍了一顿,蜀秦国老实了,再次当了平朝的附属国。
平谐帝是平朝的第四位皇帝,也是中平的开国之君。他称帝时,已经49岁了。
平谐帝在位14年,在位期间废削奸臣和贪官的职位,并让贤德之人担任。
他鼓励农民耕种,减轻赋税,使平朝经济很快又恢复了过来。这段时期史称“谐乙中兴”,是平朝的第二个盛世。
平谐帝北伐匈奴,大胜而归。
匈奴受到重创,后被武商国击败,西迁到西域。
刘乙从公元前606年仍继续用顺乌年号,一直持续到公元前602年,才改年号为谐乙。
如果从公元前638年平顺帝改年号为顺乌开始,一直到公元前602年平谐帝改年号为太徐,“顺乌”这个年号已经使用了36年了。
然而这短短的36年,却让平朝度过了一个艰苦的时期。
公元前588年,平谐乙刘乙在镐京驾崩,终年63岁。
平谐帝死后的第二年,也就是公元前587年,5万姓王人士闯入镐京,制造了震惊中外的“镐京事变”,亦称“刘王之争”。
“刘王之争”耗时8年,死伤近万人,最终以刘氏皇族惨胜而告终。
公元前579年,二十一岁的刘帝丙在平定“刘王之争”后,改年号为平天保罗,刘帝丙也因此被称为平天保罗王。
公元前579年末,平天保罗王迁都至洛阳。
他为了巩固帝位,大肆屠杀王氏官兵百姓,包括许多姓王的读书人和儒生,他在洛阳就曾屠杀了近10万人!使得大量幸存者逃亡边境西北地区。此次屠杀,史称“洛都血杀”,刘氏和王氏因此不容水火。
“洛都血杀”使平天保罗王失去民心。
公元前578年~公元前572年,他派出了20万大军,五征西域,使西域大部分地区重归中原版图,但却因此消耗了大量人力物力,导致民怨加重。
公元前572年,平天保罗王改年号为南安。
刘帝丙是“亡平三大暴君”之一,暴虐,贪图,征伐,加重了人民负担,在南阳更是扩大规模的抢劫金银珠宝,抓捕壮士男丁,用来充当军饷和士兵。此举让当地人民忍无可忍。
公元前570年~公元前563年,平天保罗王花费大量劳动力,重修长城,并增添了许多边塞关隘,加强了北方边境地区的防御力,但却使民怨进一步加深。
终于,南安11年(公元前560年),在南阳爆发了近15万人的农民大起义,由于平军主力都在边境把守,导致无法对其进行有效的镇压。起义军直捣洛阳,刘帝丙被乱刀杀死,时年40岁。
王平安曾写了一首《评保罗王》来赞扬刘帝丙:
身披红袍头带①冠,
斩尽刘王②西域安③。
立志千古留名史,
却恨安国④成暴人⑤。
注释:①带,同“戴”,佩戴。②刘王:指刘王之争。③西域安:指刘帝丙五征西域,使西域安定。④安国:指平常胜王刘安国。⑤暴人:暴君。
公元前559年,起义军在洛阳各自为政,争夺帝位,国不久安。
公元前538年,21岁的刘安国在景德镇揭竿而起,在大梁,广元,长安,信阳等地与南阳起义军对战。
最终,刘安国在谋士伍子胥的辅助下,在公元前531年灭掉起义军,迁都南阳,自称平常胜王,此时刘安国28岁。
平常胜王刘安国百战百胜,与起义军的数场战斗都以胜利告终,以至于后面对上武商国,也丝毫不弱于下风,只是在最后决战时输了而已,但这输也就改写了平朝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