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32年五月,复平军与守平军兵分三路,对灵州(宁夏吴忠),陈仓(西安宝鸡),长安发动进攻,正在三地即将光复之时,东蛮援军赶到,击败复平军和守平军,复平军折损两万人,史称“黄土破攻”。守平军折损7万人,主力尽失,被迫退回凉州。
东蛮军转守为攻,三大运动由盛转衰。
公元前232年六月,东蛮军放松了对守平军与复平军的围剿,使两军得以缓了一口气。
东蛮军为什么突然放松了呢?那是因为它要先消灭离自己最近、威胁最大的山东中义军。
公元前232年6月四日,辽宁半岛重新沦为敌手;公元前232年6月12日,东蛮军发动强大攻势,将中义军完全锁死在山东、江苏地区。
中义军资源、兵力、粮草逐渐匮乏,节节败退,陷入困境。
公元前232年六月22日,东蛮军围困中义军所在的最后一座城市——临溜。
东蛮军将领阿建写出劝勉,被山东中义军首领刘汗青当场撕毁。
刘汗青:“吾生为平民,死为刘鬼,休想!”
公元前232年6月28日,东蛮军攻破临溜,刘汗青自杀殉国,中义军运动失败。
公元前232年6月29日,东蛮军在消灭中义军后,对汉中、兰州发动进攻,复平军和守平军分别应对。
复平军13万,东蛮军6万,复平军整整两倍于东蛮军。
东蛮军这次学聪明了,采用智谋,以浑水摸鱼,暗度陈仓的战术,将复平军打的溃不成军。
东蛮军为减少损失,开始“撤军”。
复平军认为这是将敌军全歼的好机会,于是全军出击。
结果中了东蛮军的埋伏,13万复平军全军覆没。
东蛮军拿下了汉中,汉中之战结束。
复平军主力被全歼,复平军仅剩7万余人,被迫转攻为守。
公元前232年七月,东蛮军剑指西北,重创守平军,守平军无力回天,苟延残喘。
同时,东蛮军向巴东、渝州(重庆)发动进攻,复平军被动挨打,局面空前危机。
这时,吴任生派大将蒙武率领四万平军支援复平军。
平军与复平军前后夹击,将进攻渝州的东蛮军尽数消灭,但巴东却被东蛮军拿下。
公元前232年八月,马尔康、绵阳保卫战爆发,复平军惨败,又折损了3万兵马,成都的最后一道防线被攻破。
东蛮军兵分两路,佯攻渝州。目的是为主力军进攻成都拖延时间。
复平军见东蛮军进攻渝州,立刻分兵援助。
东蛮军主力迅速包围成都,进行猛攻。
司马明、刘克、张宝岩、蒙武等人都大惊失色,趁夜逃出成都,前往乐山。
成都的复平军见主帅和大将们都逃走了,直接想骂娘:
“得了,主帅都逃走了,再打也没有意义了,投降吧!”
他们无心再战,出城投降,成都沦陷。
接着,东蛮军围攻渝州和内江。
十几天后,渝州和内江沦陷。
东蛮军与复平军在泯江和大渡河血战了三天,最终东蛮军成功越过岷江和大渡河,包围乐山,并切断后路。
无奈之下,复平军只能拼死冲杀。
蒙武率领9000余人冲出重围,进入云南,成功逃走。
但司马明等人就没有那么幸运了,东蛮军攻破乐山,司马明和留守乐山的复平军被全歼,史称“乐山惨战”。
乐山惨战后,东蛮军以秋风扫落叶的速度迅速南下,将康定,西昌等地的复平军尽数消灭。
公元前232年10月,昭州(昭通)决战,5万东蛮军V/s3千复平军。
东蛮军连续三次攻城都以失败告终。终于在第四次攻城时,昭州城轰然倒塌,东蛮军冲入城中,双方进行了惨烈的巷战。最终,东蛮军彻底拿下昭州。
昭州的陷落,标志着轰轰烈烈的复平军运动的失败,三大运动以亡其二。
时人曰:“世人皆以为是护平军在世,却不曾想,这只是刘氏平朝在覆灭前的挣扎罢了。”
同时,也标志着东蛮帝国打通了进入江南的通道,大平天国的灭亡进入倒计时。
大平天国会以怎样的方式告终呢?守平军又会如何呢?
敬请期待下章:西北孤忠——守平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