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的无为而治,就是字面意义上的无所作为。
举两个例子大家就知道了 。第一个是汉朝开国功臣曹参词条,他在齐国当丞相的时候,选才用人的标准简单明了,《史记》记载:择郡国吏木诎於文辞,重厚长者,即召除为丞相史。吏之言文刻深,欲务声名者,辄斥去之。简单说就是:有本事的,不要。有上进心的,也不要。第二个是汉文帝时期司法部长张释之。有一次,他跟汉文帝去皇家动物园看老虎,有一个饲养员在回答问题时讲解的非常到位。文帝一高兴,准备给他升职加薪。但张释之不同意,说咱们大汉开国功臣周勃同志、张相如同志都是口拙木讷的人,您要是因口才伶俐提拔这位饲养员,让老同志们情何以堪?陛下,不能伤了老同志的心哪。这会破坏我们大汉团结稳定的政治局面,会亡国的。汉文帝想了想,也觉得老同志得罪不起,于是就放弃了对饲养员的提拔。这就是上林观虎的典故。这两则故事透露出来的信息是什么呢?
就是汉初宁用蠢才而不用人才的选拔标准。
为什么这么反动呢?因为蠢人和安分守己的庸人永远不会威胁领导的地位。我们平常说,老蒋宁用奴才,不用人才,就是这个道理,并不是人家老蒋真的昏庸,而是人才往往意味着风险,而蠢才意味着权力稳定。说这些是要说明,无为而治不是一种学术思想那么简单,其背后代表的是一个集团的利益。而窦漪房之所以能崛起,是因为她把准了时代的脉搏。
『二、窦漪房的夺权思路 』
在汉文帝统治后期,当年跟刘邦打天下的老同志相继陨落,以周亚夫词条、庄青翟为代表的功二代开始接过父辈的钢枪,继续奋斗在大汉的一线岗位上。但他们的斗争经验和政治威望比起那些从楚汉争霸中杀出来的老同志差了不少。先辈们构建的权力铁幕出现了一丝裂缝,皇权开始抬头。汉文帝多年媳妇熬成婆,开始尝试让自己的小舅子当丞相。无奈功臣的势力依旧强大。这次尝试失败了,但它同时也吹响了皇权反攻的号角。到了景帝时期,皇权进一步巩固,曾经独孤求败的功臣集团开始力不从心。他们需要自己的政治盟友,是谁呢?谁能压制皇权?答案是:文帝的皇后、景帝的母亲,窦太后窦漪房。
母权在伦理上天然就对皇权有压制作用。更难得的是,这位太后还是道家学说的忠实粉丝,她不仅自己粉,还开办了皇家培训班,要求皇帝、公主、王爷们跟她一起“皈依”道家。不要以为她真的那么喜欢老子学说,这其实是在释放政治信号,我誓死捍卫你们的非法权益,坚持阶级固化一百年不许变。这对功二代们来说简直就是最理想的盟友啊!得到了功二代集团的点头,窦太后成功突破了外戚不能干政的封印,并且成为了功二代集团事实上的领导人。是的,就是这么魔幻,皇帝的母亲站在了皇权的对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