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魏延投诚被骂。刘备逃难逃到襄阳时,是魏延为刘备开了城门;战长沙时,是魏延再次背主献城;按说魏延对刘备很够意思,是刘备的坚定追随者,但诸葛亮上来就对魏延一顿臭骂,并且给魏延打上了长有反骨的标签。魏延也是好耐性,要换成齐天大圣,一棍就把诸葛敲死了。虽然魏延南征北战,为蜀汉立下了汗马功劳,诸葛亮还是一直对魏延的反骨念念不忘,过一段时间就念叨一回,跟唐僧念紧箍咒似的。
二、诸葛痛恨反骨。诸葛亮之所以反感魏延,是因为孔明同志是信念坚定的封建卫道士,臣道的铁杆儿维护者,生平最恨的就是背叛,最推崇的就是忠孝。所以虽然魏延很能打,对刘备也一再投诚示好,但是他一再背叛旧主啊,而且背叛地很坦然,竟没有丝毫不好意思。所以这种人,完全毫无底线嘛,他什么做不出来?像黄忠,韩遂虽然对他不好,但他仍然很忠于韩遂,躲在家里不去见刘备,然后就很受刘备喜欢。
三、用人德行为先。换句话说,《三国演义》世界里,蜀汉选拔人才的主流标准,是德行优先。而曹贼竟然不问出身,不讲品德,唯才是用,这简直是胡球闹。要都这样搞,伦纪纲常将不复存在,天道不存,人心大乱。所以他是曹贼,是邪魔歪道,是赘阉遗丑,是枭雄败类。
四、千古臣道典范。村夫同学也是臣道的坚定践行者,一直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为的就是报先主知遇之恩,尽臣下驽钝之才。并且言出必行,真的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把大半生奉献给了北伐大业,把生命的最后一口气,也给了老刘家。《三国演义》里,诸葛亮身上最重要的,不是智谋,不是奇计,而是忠诚,而是奉献,而是敬业,而是死而后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