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寺的密折就在案头,萧铎一个人在暖阁从书案前起身,走到了窗边。
密折里提到,谢卿则的确私自出京,暗访萧暮云。二人密谈时周围没有任何人。萧暮云也的确用军中信使给谢卿则传递消息。虽然截获的信件中并未提及任何谋逆或者反叛的事情,看上去只是一些无关紧要的信息,但是二人秘密联络确凿无疑。
虽然萧铎一直对萧暮云留有戒心,但是从未真正怀疑过他的忠心。这次他犹豫了。看来萧暮云最终还是对于自己让萧暮然当太子有想法。以他在军中的崇高威望,加上北部民众对他的爱戴,足以让他成为更有力的继承人。
可是如今自己还没死,他就这么心急了么?看来他并为把萧暮然放在眼里,他想要取而代之的是自己!这个可怕的想法萦绕在萧铎的心中。
那谢卿则呢?朕对他不薄,从一个从四品一路擢升到了正二品,如今在朝堂之上,只有姜焕之才能与之抗衡。难道他还不满意?又或者是,朕用他的女儿去和亲,他心生不满?以他在朝为官的经验再加上萧暮云手中的军权,他们二人如果联手,随时可以掀翻自己的皇帝宝座。萧铎想到这里,额头上细细的渗出了一层冷汗。
姜焕之说的对,当断不断必受其乱。如果现在心存怜悯,将来二人起兵造反,自己不仅帝位不保,连命也保不住。为了这个皇帝之位,从古至今父子之间兄弟之间相残屡见不鲜。好在自己发现的早,可以先发制人。
现在北苍暂时不足为惧,正是除去这个心腹大患的好时机。他二人之间的私自联络已经是文臣武将所犯的大忌,任何帝王都不会容忍。就算是没有实质证据证明二人有谋逆之心,也不妨碍萧铎除掉他们。
现在除了二人之间的私下联络,还没有确切的二人要谋逆的证据,如果现在就动手并不能服众。这件事就交给姜焕之,他自然会了解朕的心意,想要什么样的证据会没有?到时候一定是 “人赃并获”。
事不迟疑,萧铎亲自写下密诏,下旨让姜焕之查办萧暮云与谢卿则谋逆一案。这种沾血的脏活儿萧铎自是不必亲自动手。萧铎还要演上一段父子情深,君臣义重的戏码,最终不得不挥泪举起屠刀。
姜焕之接到密诏,立刻心领神会。他先找人模仿萧暮云和谢卿则的笔迹伪造了几封密信,再把负责传送密信的侍卫屈打成招,让他招认自己曾送过这几封密信给二人。一切准备妥当,他将人证物证呈交大理寺。整个过程一气呵成。
如果萧暮云和谢卿则谋逆的罪名成立,二人都逃不过一死。 不光如此,谢家要九族尽诛!
姜焕之怕萧暮云和谢卿则得到风声会真的起兵造反,所以这件事进行的极为隐秘,前朝后宫都没有任何人知道。为了确保万无一失,姜焕之请求萧铎的御林军配合大理寺行动,不给任何人逃跑的机会。
大理寺和御林军带着萧铎密诏,直接包围了谢家。
谢卿则跪在地上听着大理寺的人宣读诏书。他立刻明白了萧铎诏书中字里行间的森森杀意。这就是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他无非就是萧铎用来平衡朝堂的一枚棋子。说什么为了南景百姓而锐意改革,无非是为了掌握权利,用自己铲除异己。
自己这许多年来,循着萧铎的旨意,查处了无数贪官,也把朝中权臣得罪了一个遍。自己是萧铎手中一把锋利的刀,这些年自己法办杀掉的官员没有上千也有几百。自己是真心想要改变积重难返的弊政,但是萧铎只是想要权力更加集中到自己手中。
自己思女心切,结果犯了这个低级错误,被姜焕之利用。谢卿则觉得自己这么多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对萧铎尽忠职守,没有一丝异心,为什么萧铎还要怀疑自己?谋逆?!这样的罪名就是要致自己于死地。
自己的死活无所谓,自入朝为官那日起,谢卿则就立志为南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不过自己如今不仅要蒙冤身死,还要赔上谢家全部族人的性命,谢卿则心中百般不甘。谢卿则请求大理寺的官员允许自己给谢家唯一逃过此劫的谢凝烟写一封家书,也被拒绝了。
大理寺来办差的官员原本就认识谢卿则,见到他如今的境地也是唏嘘不已,不过他不便表露出来,只是劝慰道:“现在令千金在北苍为后,你的家书更是有通敌之嫌,怎会有人敢帮您传递?谢大人莫要为难下官。”
谢卿则突然狂笑起来,他笑自己的愚忠。当初自己还劝慰女儿为国和亲,如今,皇帝陛下却要整个谢家的命,女儿去了北苍,反而成了谢家唯一能活下去的人。
大理寺的人并未给谢卿则更多的时间,宣读完诏书,就地斩杀了谢卿则。并且直接将谢家上下三百多口人尽数斩杀,没有留一个活口。
这一夜谢家大宅血流成河。江南第一大氏族轰然倒塌,灰飞烟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