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暮云毕竟是萧铎的亲生儿子,姜焕之怕萧铎最后心软后悔,所以让大理寺和御林军只是把萧暮云押解回京。
萧暮云看到大理寺的人和御林军的时候就明白了,看来父皇对自己还是起了杀心。萧暮云心中不仅坦荡也很坦然。他本以为自己的结局应该是战死沙场,那也是自己最希望的结局。虽然知道自己必死的结局,也希望是死得其所,而不是蒙冤而死。
自己从来对父皇就没有反叛之心,心中必然坦荡。不过这么多年在朝中周旋,萧暮云很清楚,如果父皇对自己起了疑心,自己无论多么清白都很难洗脱嫌疑。他此时还不知道,在江南的谢家已经被尽数斩杀,根本就没有给任何的辩解机会。谢家的财产也全部用来充实国库。于朝廷来说,死上几百号人无足轻重,国库充实的却是真金白银。
大理寺的人宣读过诏书后,就命御林军将萧暮云拿下。跟随萧暮云一路出生入死的将士怎肯罢休。他们将御林军和大理寺的人团团围住,各个剑拔弩张。萧暮云为了南景早已遍体鳞伤,有好几次都命悬一线,这样的南景战神,怎么会背叛朝廷?况且当今圣上还是萧暮云的亲生父亲。
“你们都退下!”最终还是萧暮云亲自开口劝退将士们。他明白,此时如果抗旨不遵就更增加了自己反叛的嫌疑,为今之计是尽可能面见圣上,给自己一个洗脱嫌疑的机会。他希望自己就算是死,也不要背负一个污名。
萧暮云交代自己的副将代为统领部队,继续剿匪的任务。将士们强忍心中怒火,只能散开,眼睁睁看着他们的将军被御林军押解回京。
与此同时,姜焕之在京城也没有闲着,他飞书给陈铨,让他按兵不动,等待自己前去受降。这样,平叛的功劳就是他姜焕之的了。姜焕之承诺在萧铎面前为他求情,不会降罪于他,并且未来想办法给他更大的自治权利,实质上让他在岭南自立为王,只奉南景为宗主国,每年进贡即可。
萧暮云一到京城就被投入了天牢。曾经高高在上的南景战神,如今竟然成了阶下囚,而想治他于死地的竟是自己的亲生父亲。这样苦涩的滋味萧暮云也从未品尝过。他曾经以为,只要自己远离京城,只要自己在北方边境尽忠职守,只要自己不妨碍弟弟萧暮然登上大位,父亲就不会对自己有疑心。
但是,他不知道,只要他手中握有重兵,只要他在军中威望很高,只要他还没有战死沙场,他都有可能取代萧暮然甚至萧铎,直登大位。即便萧暮然不忌惮,萧铎也会忌惮。谢卿则的密访成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萧铎心里最后的防线终于被攻破了。他实在无法容忍一个强大的萧暮云存在,即便那个是自己的亲生儿子。
但是,毕竟是骨肉至亲,毕竟是自己从小看着长大的长子。萧铎心里也清楚,其实萧暮云不是和谢卿则密谋什么反叛,那只不过是自己要杀他们二人而给自己的借口。他实在是害怕萧暮云越来越强大。如果当初自己是立萧暮云为太子,如今满朝文武早就已经不会再听自己的指挥了。从来立储的弊端就是这样,所有人都会渐渐依附于未来的新君,而自己则会被架空,甚至被逼退位。历史上这种事已经上演过太多次,萧铎不敢赌,不敢赌萧暮云对自己的忠心。他们不仅是父子,更是君臣。君臣之间更多的是权利的博弈,就不会再讲什么父子情了。
姜焕之太了解萧铎了,真要让萧铎下令杀掉萧暮云,他的确还下不去手。现在萧暮云的军权已经被削去,岭南那边的叛乱也已经平息,萧铎暂时没有什么需要担心的事情,就命大理寺先羁押萧暮云,另行处置。
狱中的萧暮云多次奏请觐见皇帝陛下,但是都石沉大海。他感到死亡在一步步靠近自己,如果始终都见不到父皇,那只能说明父亲已经下定决心要杀掉自己。
萧暮云被捕入狱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萧暮然的耳中,包括谢家被满门抄斩的消息,都令萧暮然惊愕不已。哥哥不是去岭南平叛了么,怎么突然之间就被定为了谋逆之臣? 难道哥哥还是不甘心只做一个边疆守将?但是,他怎么说也是父皇的皇长子,难保不对皇位有想法。况且,以他在军中的威望,过往的赫赫战功,做这个皇帝也不是完全不可能。如果哥哥真有心谋逆,想来不仅父皇不在他眼中,连自己这个太子也一并会被推翻。萧暮然当然不愿意相信这些,但是他更愿意相信父皇的判断,既然父皇判定哥哥反叛,就一定不是捕风捉影。
谢家又与这些有什么关系,竟然被满门抄斩。想到这些,萧暮然不禁唏嘘,现在谢家上下就只有一个谢凝烟还活着,如果这个消息被她知道,大概她永远也不会原谅自己的父皇。让她牺牲自己去和亲以求得北部安宁的是父皇,结果杀她全家的也是父皇。萧暮然虽然与谢卿则交往不多,但是他也无法想象他会有谋逆之心。
虽然萧铎禁止任何人探视萧暮云。萧暮然为了心中无数的疑问,打算冒险去见一见狱中的哥哥。那毕竟是从小陪自己一起长大的哥哥呀,那个陪自己练武,为自己包扎伤口,为了鼓励自己故意在比武中输给自己的哥哥呀!萧暮然还是不愿意相信哥哥会为了皇位对自己和父皇有异心。他要亲口听哥哥解释所有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