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观众
主席台前的校领导还在絮絮叨叨的总结高三第一次月考的整体情况。
杜城盯着大红色横幅上的印着的“高三第一次月考总结大会”发呆,盯得久了,熟悉的字句变得奇怪且陌生,像是刻板的符号一样让人头疼。
第一次有点后悔这种场合没带书和卷子。
一是太无聊,二是真的想学习了。
高一第一次月考总结大会他就注意到了,重点班很多人都带了练习册,领导讲话时后排一堆人埋头做题。
听了也没用的讲话,台上人费劲心思的讲,台下人漠不关心的做卷子。到学生讲话的环节,演讲者或是自信从容,或是紧张不已,也许都无关紧要。
看似台下一千多人,或是东拉西扯,或是认真学习,大多都沉浸在自己的世界。只有演讲者在精心经营着只有寥寥几位观众的表演。
杜城曾经安慰因为演讲时读错几个字而尴尬到快要脚趾扣地的小女朋友:“你没有那么多的观众。”
因为这句话,他每次想起都觉得自己很牛逼。
杜城瞟了一眼旁边的正在死磕语文选择题的沈翊,忍不住逗他:“你就这么执着吗,多做一两道题又不能立马提升。”
沈翊当然要执着,还要像杜城所看到的一样,死磕。
没办法,月考直接从班级第一掉到第十。
语文拉分最严重,选择十三道错八道,默写全错,作文还只有三十九分。
沈翊没有理他,杜城见状,一把夺过对方手中的笔,还很欠的举到高处让他够。
两人虽然在后排,但站起来抢肯定会被注意到,他冷着脸:“还我。”
杜城当然没有答应。
沈翊狠狠掐了下杜城腰上的肉,看到他五官都快拧在一起了才笑着松开手,顺势夺回了被抢走的笔。
杜城觉得理亏:“我就想你陪我聊聊,太无聊了。”
“活该,让你不带卷子。”
“我那是被考试打击到了,你都不安慰我。”
沈翊无语的很:“我还被凯子说了一顿呢,也没见你安慰我。”
杜城还想反驳,就被后座的程迟打断了:“你两平时真的不亲嘴吗?”
程迟意味深长的望着前座的两位,那表情就透着“不愧是我嗑的cp”的意味。
沈翊真的想骂人。
他等着杜城做自己的嘴替,却迟迟没有等到。一看,那家伙怎么还不自然上了?!什么鬼?
沈翊只好自己开口:“别开这种玩笑了,真的不喜欢。”
“我喜欢就好。”
怎么会有这样的女生?
他不理解。
和班上男生处成兄弟,开起玩笑来毫不避讳。平时也不怎么跟女生来往,只是偶尔和不善交际的李晗一起走。
此时,台上的年级第一义正言辞的发表演讲,慷慨激昂。
沈翊突然有点期待下一学期的誓师大会。
回到教室后,杜城看到桌子上摆了一副油画。
整幅画面色彩非常治愈,光影的巧妙运用使得天空的通透感比现实更为强烈。杜城甚至能想象到,这个小画家同桌作画时,笔刷裹着颜料在画布上扫几笔,便生出海浪般的晚霞。
只可惜自己对美术知道的甚少,但只是欣赏和夸赞的话,那也足够了。
他看向沈翊:“这么大一幅啊,我觉得你像是在给我颁奖。”
沈翊笑了:“嗯,安慰奖。”
他明知故问:“画的怎么样?”
杜城憋了半天:“一个字,牛;两个字,很牛;三个字,非常牛!”
沈翊噗嗤一声笑了。
“太吊了,你简直就是中国Picasso。”
沈翊气笑了:“没有可比性啊,我们都不是一种画风。”
“我不管,我更喜欢你的画。”
“你看过他的画吗?”
“美术书上看过几副。很抽象,还是我不懂艺术了。”
沈翊开始给杜城科普毕加索:“他是西班牙画家、雕塑家,是现代艺术的创始人,西方现代派绘画的主要代表,毕加索可是20世纪最伟大的艺术天才之一。”
“他的那副《格尔尼卡》曾在美术课本中出现过,你有印象吗。”
杜城仔细回忆画的内容:“嗯,画面看起来很……惊慌?”
“是的,毕加索在这幅画里用几何图形的形式表现了战争下的群众状态。”
一提起艺术,沈翊总有说不完的感想:“我们没有与那些画家处在同一时代,自然无法理解他们的画作以及作画时的心情。就算是与他们在同一时代的人可能大多也无法理解。”
“世人尊重他们,于是给与很高的赞赏,但可悲的是,世人并不理解他们,于是他们在大众的时代里,即是天才也是疯子。”
杜城像是听懂了:“你也会是其中之一吗?”
小画家笑了:“或许已经不重要了。”
“那什么才重要?”
“你用眼睛看就好,不管是否喜欢,理解,都是一种态度。”
“不用太钻牛角尖,做一个观众就好。”
沈翊讲的这些,其实他在网上都能搜到相关内容,但听他讲,很不一样。
杜城觉得,如果这个小画家有一天褪去一身桀骜与锋芒,站在了讲台上,娓娓道来,带着台下人一起走入美术的世界,那也挺好。
而他也非常乐意,做一个观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