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周刊》编辑部选题会上,主编敲着白板上的季声照片:“所以现在算什么?浪子回头还是王者归来?”
“更像是商业合作。”首席记者调出数据图,“DE这季度股价涨了8%,《天平》未拍先热,平台预约破百万。”
茶馆包间里,两位退休制片人推着茶杯交换消息。
“顾行川真让季声自带编剧进组?”
“何止,听说DE法务为改合同熬了半个月。”
“太阳打西边出来了?”
“资本永远向阳。”
《天平》剧组筹备处的监控室里,场务主任盯着屏幕咂嘴:“瞧见没?季老师带来的小编剧敢跟DE艺术总监拍桌子。”画面中年轻人激动地挥舞剧本,对面总监皱眉却认真记笔记。
“赌不赌?顾总肯定护着自己人。”
“赌啥?上周顾总亲自删了三条植入广告,说影响戏剧节奏。”
行业论坛匿名版飘着热帖:《八一八某重生顶流与旧主的量子纠缠》。楼主列时间线:
第1天:季声团队拒用DE统一化妆间
第3天:顾行川批准搭建独立休息区
第7天:季声编剧组拿到最终剪辑建议权
跟帖最高赞:“别嗑了,这就是标准的制片人中心制合作模式。”
某高端俱乐部更衣室,视频平台高管边换高尔夫球鞋边闲聊:
“DE这波操作看不懂,赔本赚吆喝?”
“《雨打芭蕉》给平台带了多少新会员?顾行川在下一盘大棋。”
“听说季声片酬折算成投资份额了?”
“聪明人,知道要长期饭票。”
《天平》剧本围读现场外,记者蹲守到DE宣传总监。
“请问这次合作是否意味着...”
“意味着好项目需要好演员。”总监打断,“下一个。”
高校影视讲座现场,有学生提问:“季声案例是否标志顶流反哺资本的新模式?”
教授推眼镜:“个案。但说明优质内容创作者议价权提升。”
最微妙的观察来自DE内部邮件流。
某中层误将吐槽信群发全公司:“顾总最近批预算像撒喜糖!”三秒后收到总裁办自动回复:“请注意,所有邮件内容将作为区块链考核凭证。”
季声在沣林民宿休假时,裴聿指着财经频道点评:“你成商业案例了。”屏幕里分析师正说:“...传统娱乐集团正在向内容驱动转型...”
“他们更关心股价。”季声修剪着盆栽。
“但顾行川在改规则。”
“因为旧规则不赚钱了。”
《娱乐深水》八卦专栏用整版剖析合作细节,发现所有流程都通过智能合约执行。
专栏结尾写:“当感情牌失效,利益共同体才是最牢固的捆绑。”
杀青宴上,微醺的制片主任搂着季声合影,照片不小心流出。
网友放大背景,发现顾行川在角落回工作邮件,电脑界面是《天平2》的项目书。
王安生给季声发来语音,背景音有麻将声:“小子,现在业内开盘赌你们下部戏合作方式,我押了股份制工作室!”
季声回:“您又作弊看牌。”
老头秒回:“赢的钱买你喜酒。”
深夜收工时,场务发现法庭布景的天平道具被人调整过。原先倾斜的秤盘现在完全水平,砝码刻着一行小字:“戏比天大,法比戏大。”
《行业白皮书》年终版将此次合作列为典型案例。
结论页用加粗字体写着:“当资本学会尊重内容,流量开始敬畏艺术,行业才能真正成熟。”
但最精准的点评来自某法院官方微博。
转发《天平》预告片时配文:“正义的天平需要各方守护,好的创作也是。”这条获得最高法院点赞。
季声刷到这条时,正在DE会议室签补充协议。顾行川递来新沏的龙井:“你的舆情监测团队该加薪了。”
“比不上DE的区块链存证系统。”
“彼此学习。”
窗外,春雪落在摩天楼上,像给旧规则盖了层薄被。
而新规则的萌芽,正悄悄顶开冻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