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
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
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辛弃疾
《青玉案·元夕》
辛弃疾,我最初印象应该是在高中语文课本上那首《破阵子》,气势豪迈奔放,处处体现着自己忧国忧君的爱过情怀。与同时期的易安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但两人的风格根本却是截然不同。
我记着,当时高中学校要举办什么“经典诵读大赛”,有一个班就是辛弃疾的破阵子,好家伙,上场的时候,推上两口大鼓,幕前是好几面赤红大旗,两个大汉身披战甲,手里的鼓槌堂堂作响,那一刻我是真被震撼到了,虽然最后是我们凭借屈老夫子得了冠军,但那个班的节目却着实让我敬佩。
山东人豪爽,一提起山东大汉,首先就是梁山一百单八将,各个身怀绝技,有着侠肝义胆,一腔热血。其实说白了谁都不服谁,身子骨里的傲气可不是两三天就能磨平的。
看过人家训鹰,也有一种说法就是熬鹰,熬鹰也是个技术活,前两年去过坝上一次,一个蒙古大汉手臂上挂着只鹰,那鹰见了人也不怕,就是老实的站在那人手臂上,我第一次见,着实有些神奇,就不要脸的跟人家聊了起来,大汉也是个热情的主儿,主动邀请我去他家里坐坐。
那天我喝了纯正的奶茶,中午留了我吃饭,我叫了同行的朋友,三个人一大桌子羊肉,几杯马酒,度数高,纵使我久经酒场,一杯下肚脑子都犯了冲。
大汉叫格布日格德,蒙语意思就是雄鹰。
“我说格布大哥,你,你家那鹰咋那听话的呢?”我喝了口酒,说句话感觉都有点打飘,格布索性就给我换了一瓶30多度的酒。
“哈哈,那鹰啊就是我捉来的。”格布和我们干了一杯酒,眼睛里满是蒙古大汉的骄傲神情。
“那鹰也被我熬过来了,熬鹰,你们知道的吧?就是先把鹰放在黑暗的笼子里,然后好酒好肉招呼着,两三天放出来,蒙上眼睛,他就老实站在你手臂上,晚上的时候还得放狗看着,慢慢把那个性子磨平了,就摘了眼罩,带到了人群中去,让它熟悉人群的味,然后,这鹰就能换一个好价钱了。”格布炫耀似的冲我们笑了笑,又讲了些他去捕鹰时的见闻,但我实在是支撑不住了,头一靠,昏昏沉沉睡下了。
格布不愧是个纯种蒙古汉子,喝了那么多的烈酒一点事也没有,后来听一起来的文泽说,下午他们还一起去骑了马。
我们谢绝了格布留下过夜的要求,回到了我们的旅馆,可能是中午那一顿“全羊宴”吃的太过于好了,晚上一点饿意都没有,但还是决定跟文泽出去走走。
从旅馆出来就是一条小土街,这里没有什么高楼大厦,旅馆也只是几间小平房,我们在左边的屋子里,旁边是一对小情侣,河南的,据他们说是来度蜜月的。